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尘埃落定》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诗歌语言的特质和美感,而小说这种语言特点的形成,主要与作家前期诗歌创作的经历,"藏族历史"这一特定题材,作家历史观以及受中国传统叙事文学诗性特征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尘埃落定》语言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汉文写作的藏族作家阿来,其小说《尘埃落定》独特的语言魅力引人注目。除了汉文化、西方文化的滋养,小说还深深地打上了阿来的母语文化、母语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印记,有着深刻的民族自我意识。《尘埃落定》因此也就具有了来自藏族文化影响下的一些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自身特性。语言的这种隐喻性来自于认知的隐喻性。语言的隐喻性,具体表现在词语产生的隐喻性、词义发展的隐喻性和语言运用的隐喻性上。  相似文献   

4.
欧文婷 《广西教育》2012,(3):111-112
模因是一种隐喻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等密切相关。可以说,语言模因的传播/复制过程是一个被表征的、从基本模因映射到模因复合体的隐喻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以历史为意象,抒写作对人生和生命的宗教体验。小说的第一人称视角,为作和读的心灵交融提供更多的通道。小说的标题,小说对人生无常和虚幻的表达,对二少爷灵魂的解剖,对人生贪、瞋、痴的展示,都注入了作深切的宗教关怀。宗教体验的诗性表达,是《尘埃落定》最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小说《尘埃落定》的语言在押韵、叠音(叠字、叠词、拟声词)和字词重复以及句式的选择等方面很有特色,形成了类似诗歌语言的鲜明节奏,使小说语言充满了音乐性,整个作品呈现出明朗、舒缓、沉静的节奏。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视为语言形式上的一种修辞手段,而现代语言学则把隐喻视为语言的基本性质之一。语言隐喻性根源的探寻有助于认识语言、思维、认知与隐喻性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尘埃落定》是以”傻子”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叙事,但它同时又超越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形成了一个作为叙事主角的”傻子”及其叙事补充”翁波意西”这一显一隐的叙事窗口。傻子以表面上的失聪状态和翁波意西在主体意识中话语权力被剥夺的情况。二者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一显一隐叙事主体串联于作品的叙事情节之中,形成了一种串联式叙事,从而使《尘埃落定》的叙事结构错落有致,有条不紊。递归式隐喻的运用,更使作品语言极富张力。  相似文献   

9.
《苦雪》是青年作家关仁山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从作品意蕴的角度看,还是从形式意味的角度看,这篇小说都与他的那些使他成为坛“三驾马车”之一的现实主义创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差异主要体现为小说叙事的隐喻特征。小说故事的表意性、环境背景的寓意以及人物形象的内蕴诸方面都体现出这篇小说叙事的隐喻性。作品摆脱了在生活表面的艰难匍匐,在学与哲学的交汇点上实现了深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10.
阿来以诗性思维方式和诗意化的表达形式创作了堪称“民族史诗”的《尘埃落定》。小说别具一格的诗化美学特征表现为:独特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灵性与哲思的诗化语言以及尘埃、罂粟等内涵丰富的意象。《尘埃落定》以独特的诗化特质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藏地乡土世界。  相似文献   

11.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康巴藏族土司制度崩溃前夕的景象。小说以土司傻儿子的眼光作为传述角度,并且拿他作为观照世界的标尺。小说中通过傻子灵活的经济头脑,傻子与土司们的种种纠葛,以及他必须走向悲剧的结局,向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大智若愚、充满政治智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尘埃落定》是一部反映嘉绒部族历史生活的小说。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对宗教作用的解构和再现,不仅反映了嘉绒部族的历史生活,也间接地暗示了宗教在嘉绒部族中的特殊作用。由于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影响,宗教在这一地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一方面渴望通过宗教获得精神独立,另一方面又慑于土司的强权,找不到自我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13.
佟超 《文教资料》2009,(3):17-19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与意识流的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使用了反讽、悖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了先锋性特征.并以此完成了对历史的解构,完成了哲学层面的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复杂的思考,具有新历史小说和文化寻根小说的双重意味。  相似文献   

14.
《尘埃落定》引起了读者和评论者的极大关注,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文本进行了解构,尤其是傻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待作者对这一角色的塑造和诠释,作者是在还原人生本相。  相似文献   

15.
空寂观是《尘埃落定》研究中被人忽视而又是揭示其多重文化内涵和意义的重要视角。阿来以其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土司制度的变迁,作品中透发着对于民族文化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宗教文化的深层阐释,它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向我们展示了土司时代各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在这种生存状态背后隐含着的复杂的空寂观念。在权力、存在意义、人物形象以及民族意识空寂思想的统照下,作品中涌动着深沉的悖谬思想,展示了土司时代藏族宗教文化的内质,从中看到阿来对藏族文化的思索以及对空寂观念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学上将色调和人的心理、性格联系起来,探寻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色调有着不同的隐喻和象征,于是便衍生出了色彩心理学。施蛰存不是心理学家,但却是这个领域的较早涉足者,并且取得了斐然的创作成就。施蛰存短篇小说《魔道》中频繁出现的两种色调---黑色和白色均有典型的暗示指向,以此为切入点来分析探究人物心理活动轨迹,可以更确切地理解小说的脉络、思路和主旨。  相似文献   

17.
阿来的<尘埃落定>与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相隔数百年,两者之间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若以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加以考察便可发现,前者并没有达到后者的美学高度.两者在写作重心的取舍、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通过对各色人物的描绘为我们生动地呈现出嘉绒藏区在历史转型期的众生相,尽管自发表以来对作品人物的评论较多,但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作品中的老土司、傻子和翁波意西等主要人物的各具特色只是表象,作品其实重在揭示历史转型的"尘埃"弥漫时人性堕落扭曲的过程,并最终经由人物之口为人性为制度唱起挽歌。  相似文献   

19.
反对"十七年"历史小说创造的"史诗"神话是新历史小说问世以来当代创作者共同的艺术追求,阿来的《尘埃落定》彻底完成了对它的颠覆。拟从以虚构而真实的题材内容、分裂而完整的人物形象、表里如一的情节结构、丰富深邃的主题思想对其进行相应拆解等方面分析其新历史小说的特质,彰显其反"史诗"意识,从而凸现《尘埃落定》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讽:《尘埃落定》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尘埃落定》在语言、情节、人物、文体上都体现了反讽的巨大潜能和价值,是一部难得的反讽佳作。其突出之处在于用非常人(傻子)的眼光审视历史、描述历史,史诗所具有的官方化、理性化、情节化的叙事策略被个人化、情感化、意象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