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中写道: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对于“他们”指些什么人呢?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认力他们是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应指“日本爱国青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是指些什么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下面就谈谈我的浅见。 首先分析“他们”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这种说法。此时事影片在“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  相似文献   

2.
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名探哈莱金。打电话的人说在贝利公寓刚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哈莱金驱车赶到公寓门口,打电话的人——一名公寓看门人已在等候。他对哈莱金说:“今晚我值班,大约半小时前突然停电,一伙人冲了进来。他们直奔外出不在家的格林先生的房间,撬开保险柜,偷走了格林先生的2万美元现金和2块金表。他们一走,我马上给您打了电话。”“当时您在什么地方?”哈莱金问。“我看见他们人多,就躲在储藏室里了。”“这些人有什么特征没有?”“有,他们一共5个人,为首的好像是个英国人,因为他手里拿着手电筒,当手电光从门缝里射进储藏…  相似文献   

3.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4.
确保安全     
一次,有人问一个农夫他是不是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一个不愿冒任何风险的人,只有什么也不做,就像那个农夫一样,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他们回避受苦和悲伤,但他们不能学习、改变、感受、成长、爱或生活。他们被自己的态度所捆肖剑绑,是丧失了自由的奴隶。不愿意冒风险的人,不敢笑,因为他们怕冒显得愚蠢的风险;他们不敢哭,因为害怕冒显得多愁善感的风险;他们不…  相似文献   

5.
《论语》里的《乡党篇》,就好象是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专门为他拍的一部“纪录片”,里面摄下了有关孔老二的言行举止、吃饭穿衣等许多镜头。它从一个侧面颂扬孔老二,表明孔老二是处处都符合周礼的“正人君子”,从而把他们的“礼”加以形象化、具体化。但是,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万万没有想到,今天,《乡党篇》却成了我们的一份很好的反面教材。从《乡党篇》看孔老二,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此人极端虚伪奸诈,是一个可恶的政治骗子。孔老二曾经大言不惭地对他的门徒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当官,不用我,也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麋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  相似文献   

7.
对于正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来讲,一切的顺利与得到都是应该的,他们不会更深刻地思考为什么,所以一切的得到与顺利不会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更不会使他们有什么感触和体会。如果他们反复遭到失败,感到焦急,一旦成功那便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中的探究“混合物体重量”实验时,我要求同学们准备大米、绿豆和白纸。在实验前我让同学们举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经常把固体混在一起的实例,一位同学说:“过春节时妈妈先买了2 kg 水果糖,又买了3 kg 奶糖,都放在了一个袋子里,这个袋子里一共有5 kg 糖。”类似的例子举了很多,同学们也没有什么异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第六册所选的张志公先生的《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一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把我对他的印象说出来,用什么词儿呢?用“灵”“机灵”“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或用一般常说的“聪明”?这就有个选择,从中选一个最足以表示我对他的印象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干件大事     
进屋的人都是来擦皮鞋的,他们大多数人态度和蔼,心情愉快。但是,这一位穿黑上衣的人却与众不同,我一看见他就有这种印象。我觉得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他,却又肯定没有和他面对面地相遇过。“小鬼,一星期挣多少钱?”他问我。听得出他在嘲笑我。没等我回答,他就开始告诉我,  相似文献   

10.
2014年7月30日晚上7点,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102教室. 我给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2014“文学潜质生”北大夏令营的孩子做一个《创新与创新作文》的讲座.期间我提了一个问题: 说到城管,大家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呢? 孩子们面颊带笑,并不说话.我拿着话筒走到他们旁边,一个个地问.“暴力”“不讲道理”“欺负人”“傲慢”……孩子们纷纷脱口而出. 我回到讲台,看着他们问:这些印象哪里得来的呢?孩子们雀跃着回答:“报纸”“网络”“听人说的”“我看到的”……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理想让人印象深刻。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的期望:“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12.
苏珊 《青年教师》2009,(10):57-59
和别的华人高中留学生一样,我在父母与亲友的不懈努力后来到了美国。在没有出发之前,美国在我心中的印象只是高楼大厦、汽车洋房,还有《北京人在纽约》里的那句“是地狱,还是天堂”。我真的想象不出美国的真实面目会是什么,它是地狱,还是天堂呢?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儿子放学回来急匆匆地询问我说:“爸爸,老师要我们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写什么呢?”“写秋天的风景呀,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就写什么好啦。”我说。“可是,秋天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我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儿子显得很无奈。我理解孩子的感受,生活在城市里,成天面对  相似文献   

14.
在富裕的浙江温州乐清市,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百万千万富翁.他们在物质上已经非常富有了。但是,他们过得很幸福吗?不一定。正如钱钟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人类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我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现代人也有了古人所没有的迷惘……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许多人会告诉你:“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  相似文献   

15.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害人,那时的应试读书人,“四书”“五经”之外的书是绝对不读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四书”“五经”也是基本不读的,他们读什么呢?他们日日夜夜、年年月月死记硬背科举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作为多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线教师,看到这里的时候,特别理解柏杨先生说的这一段历史,我也相信这是历史真实。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所见到的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准备对付高考的文科毕业班学生,几乎都是这么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对历史教科书以外的史学书籍是基本不看的,对历史教科书也很少细细品读,他们每天忙的是记、背课堂笔记和做题目、背答案,其荒唐程度虽然没有明朝那么严重,但也差不了多少。  相似文献   

16.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设想:“奇特”“生命力强”“顽强”一定是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7.
《在仙台》一文主要写了藤野先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和“教我学医”的三件小事。有的教师在教学“最初印象”这部分内容时,还没深究下文便直接概括得出藤野先生“生活俭朴”、“严肃认真”、“学识渊博”等特点,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有悖于作者的写作思路,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细细推敲文章,发现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  相似文献   

18.
我随“北京市青年友好之船”访日归来,又读鲁迅先生的名作《藤野先生》,更真切地体验到藤野先生博大的胸怀,鲁迅先生深沉的感情。深深地敬叹鲁迅先生卓绝的笔力。当我再教这篇散文时,便不禁融进了自己的新的感受。教学中,同学们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两个方面。之一,散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有一半篇幅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看跳舞,去仙台旅途的印象,仙台职员的“优待”及课堂上看电影,这些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之二,写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9.
方军 《神州学人》2001,(2):45-46
(一) 在日本的中国人记者段跃中先生在北京秋高气爽的季节中来访,他借着秋天明媚的阳光一再邀请我写点什么,理由是很多留学生已经写了什么,给人一个“收获季节必须要搞点什么”的印象。 尽管很多留学生踌躇满志地写了自己,而我却一点儿也不想写我自己。如果非要我写的话,我只能写几个单词:洗盘子、拆房子、背石头、送外卖加上一个受欺负。这几个单词,就是在日本国留学生涯中留给我的印象。 我一点儿不想回忆在日本的生活。 我一点儿不适合在日本生存下去。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影北海道的寒冷、孤独和无奈。交完学费,我已买不起灯油…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觉得爸妈又聪明又能干,不管我遇到什么困难,爸妈总能帮我解决。我喜欢他们,依赖他们,童年蹒跚迈步的日子因为融融的亲情而充满开心的回忆。可现在处处都别扭起来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爸妈说话又罗嗦又无趣。我马上要读初三了,但我的成绩不好。他们老拿“书呆子”表哥跟我比,说表哥学习成绩好、志向远大,将来肯定去清华,以后会成为“人上人”,像我这样的成绩,连进重点高中都没有希望。可是我觉得,活得自由开心就好,我就是一朵单纯的小野花,为什么非要像表哥那样读书读得傻里傻气才算好呢?我爱看《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