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与《得示帖》合裱于一卷,《丧乱帖》8行、《二谢帖》5行、《得示帖》4行,共一纸,总称为《丧乱三帖》.该件为唐摹本,现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纵28.7厘米,横58.4厘米(见下图《丧乱三帖》). 《丧乱帖》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相似文献   

2.
卢永琇 《历史学习》2006,(3):F0002-F0002
天津博物馆藏唐摹本王羲之《寒切帖》,纵25.6cm,横21.5cm,计51字:“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羲之报。”该帖名家递藏,来源清楚,  相似文献   

3.
这是南朝梁武帝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的评价。意调王书的活泼之处,变化倏忽,莫可端倪,如“龙跳天门”;而凝静之处,又安详厚重,精气内蕴,如“虎卧凤阁”。总的来说,王字的特点,正在于动与静的巧妙结合,生动而无叫嚣之气,凝静却无板滞之态。 被称为“书圣”的王羡之的真迹,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传世最近于真迹的,是一些唐代的摹本,如《丧乱帖》、仁谢帖》、《得示帖》等。龙跳天门 虎卧凤阁@杨震  相似文献   

4.
<丧乱帖>为行草墨迹,白麻纸,纵28.7厘米,横63厘米.有专家考证说是唐朝大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的.  相似文献   

5.
正"三希宝帖"的第二帖《中秋帖》,相传是东晋王献之所书。《中秋帖》长27厘米,宽11.9厘米,共3行22个字:"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是不是很难断句?大致是王献之感慨中秋节无法与朋友相见的问候之语。此帖书法古朴厚重,墨色鲜润,笔意勾连,一气呵成。再细细品味那线条的流动,献之挥毫书写的画面恍若可见:或提,或按,或转,或承,无不得心应手畅快淋漓,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6.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伯远帖》是王珣写给亲友的一封书信,诉说回想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年代仅次于《平复帖》,因首行有"伯远"二字得名。纸本,行书,5行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乾隆三希堂法帖,明代董其昌曾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7.
《致云夫弟尺牍》,凡18行,每行字数不一,共242字.纸本,纵32.6厘米,横65.4厘米.此札为《宋四家墨宝册》之一幅,原签作《宋黄鲁直云夫帖》.右下角有一小小的"读"字,幅上有明项元汴收藏印17方,清安岐收藏印三方,又有"知颐印记"小印一方.幅前后共有半印三,均为项氏之印,一存"墨林"二字,余两方均存"世家"二字.此札,《墨缘汇观》著录作《云夫帖》,《石渠宝笈续编》亦有著录.  相似文献   

8.
《张翰帖》     
<正>【作品概况】《张翰帖》也称《季鹰帖》《张翰思鲈帖》,唐欧阳询书,属于原《史事帖》的一部分,行楷书,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11行98字。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张翰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被立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七。此帖特点是字体修长,用笔刚劲挺拔,精神外露。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一致,同是以险取胜。  相似文献   

9.
《伯远帖》,行书纸本,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其纸墨精良, 至今依然古色照人。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 王殉书。公元1746年, 乾隆得到了王殉的《伯远帖》,连同他已有的唐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以及米芾临王献之的《中秋帖》,藏于养心殿书斋,并命名书斋为“三希堂”,也就是三件希世珍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一) 《兰亭序帖》相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所写的一篇序文,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学术界一致公认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确曾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被奉为“书圣”,而《兰亭序帖》又被推为“法帖第一”。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王羲之书《兰亭序帖》的真迹。就是王羲之书的其他一些书帖,如快雪时晴贴、平安帖、丧乱帖等书陪帖的真迹,也没有人见到过。《兰亭序帖》传世本种类颇多,但都不外乎是摹本、临本、钩填本、石刻本,各本并列比较,又都不尽相同。因此,关于《兰亭序帖》的真伪问题,在我国书法史上已争论  相似文献   

11.
<正>【作品概况】《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地黄汤帖》《新妇帖》。行书。纵25.3厘米,横24厘米。6列44字。真迹未能传承,现存墨迹本是唐人摹本,晚清时期流入日本。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相似文献   

12.
南朝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有“池塘生春草”一句,历代诗评家对此多有赞誉。吴可云:“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学诗诗》);元好问云:“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论诗三十首》)。《南史·谢方明传》则有记述此句之来由:“(谢方明之)子惠连,  相似文献   

13.
正《真酥帖》,《故宫法书》作《书尺牍五》。因黄庭坚《糟姜银杏帖》中有"雍酥二斤"语,可知"真酥"乃真州所产。《宋史·徽宗纪二》曰:"(崇宁四年七月)辛丑,置四辅郡。以颍昌府为南府,襄邑县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真酥帖》中"胡西辅",乃胡宿之子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晋陵人。故而,此帖当书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七月至年末间。米芾入都为书画博士前,或居润州,或官无为。润州入京,唯有水路,而无为枕西江,不如直北便利。帖中所及"一兵陆行",则非无为莫属。  相似文献   

14.
于观运的行楷《劝孝歌》,师承二王一脉,有赵子昂书风,写得很好。主要特点:一是习书路子正,帖临得形神兼备。二是气韵好,颇得二王气象,尤有赵书韵致。需要留意的有几  相似文献   

15.
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四处用了“谢”字。其中“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一句中的“谢”字不少参考资料都解释为感激、感谢,这是用现代汉语去逆推古汉语之意,是不妥的。我们现在说的“多谢”是感激之辞,但在古代,谢还有“告诉”这层意思。如《集韵·祃韵》: “谢,告也。”《篇海类编·人事类·言部》: “以辞相告曰谢。”《汉书·车千秋传》: “谨谢丞相、二  相似文献   

16.
正《边事帖》,又称《乡曲帖》,行书,13行93字。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二札帖》其一。释文:"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惟起居万福。施乡曲之惠,占江山之胜,优哉乐乎。此间边事,夙夜劳苦。仗朝廷威灵,即目宁息,亦渐有伦序。乡中交亲俱荷大庇,幸甚。师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相似文献   

17.
<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名耀诗坛之后,在一首追忆自己成长道路的诗《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赵近尝示诗》中赞道,“忆在茶山听说诗,观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律令合时方帖妥,功夫深处却平夷。人间可怀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渭南诗稿》卷二)可见曾几对陆游一生开启之大,教育之深,影响之远。曾几不但在诗歌艺术上启诗人之蒙,使他犹如穷荒夜半之中悟得玄机,而且在为人处世上给他以积极引导,使  相似文献   

18.
正《官奴帖》又名《玉润帖》,11行,118字,行楷书。收刻于《戏鱼堂帖》《宝晋斋帖》《二王帖》《东书堂帖》《戏鸿堂法帖》《郁冈斋帖》《玉烟堂帖》《快雪堂法帖》《懋勤殿法帖》《玉虹鉴真帖》等。此系王羲之关心孙女玉润病情的信函,惜书竟不久,玉润还是离开了人世。文曰:"官奴小女玉润,病来十余日,了不令民  相似文献   

19.
《一个生物学家之死》是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在1966年春发表的第一本诗集,收入作者在此以前所写的大部分诗歌,共34首。其中,第一首《挖》、标题诗(第二首)《一个生物学家之死》以及最后一首《心中的赫利孔山》是了解和研究谢默斯·希尼非读不可的诗作。  相似文献   

20.
《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失误之处颇多,学界多有校补,笔者本文再考三则。(《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天文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天文类”著录有“《天文录》三十卷,祖暅之撰”。“祖暅之”记载有误,应为“祖暅”。《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小说家”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有“萧贲《辨林》二十卷”。“辨林”记载有误,应为“《辩林》”。《新唐书·艺文志·集部》“别集类”著录有“(《谢琨集》二卷”。“谢琨集”著录有误,应为“谢鲲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