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樵村是成都最早的报人,孙少荆在《成都报界回想录》中称他是“成都报界的一个‘开山祖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开始在宋育仁创办的成都第一家报纸《蜀学报》“司采访工作”。以后独立办报,陆续创办《算学报》《启蒙通俗报》《通俗日报》《通俗画报》,先后共  相似文献   

2.
他双目失明,年事已高,但不甘心颐养天年,或张罗办报,或写书写稿(由他口授请人纪录整理),硬是有人心甘情愿半天半天地到他家去义务“上班”,与他合作。他就是老报人、老工会宣传工作者冯诗云。这位出生于四川成都贫民家庭的老战士,早在30年代就在成都地下党创办的《星芒报》做编辑,宣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1月,他随“青记”战地新闻服务队华北第一支队到  相似文献   

3.
母亲于1998年12月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整理她的旧衣物时.猛然从旧衣兜里发现一个旧报纸包.里三层外三层裹着什么东西。打开一看。使我惊讶不已,原来是民国38年(1949年)1月1日“华北区土地房产所有证”!“所有证”的第一联上填的户主“王豹”.是我的小名.我1954年考上初中后才叫现名。下面写的“朱彩”是母亲的名。“王小女”是妹妹的名。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晚清至民国期间的重要旧报刊资源,"民国旧报刊"特色库的建设为分期分批进行,一期完成了对孤本、残破等较珍贵、稀缺旧报刊的建设,介绍特色数据库概况以及采用的系统软件、数据加工规则和测试维护工作,并提出图书馆在进行报刊特色数据库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建设前期的充分准备、中期的严格把关和后期的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硝烟弥漫的报业战场上,冲出一彪“黑马”,如成都的《华西都市报》、西安的《华商报人郑州的《大河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等,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以说,郑州无人不知‘十河”、成都无人不知“华西”、西安无人不知“华商”。这彪“黑马”,就是当今报界的新型晚报——都市报。都市报一问世即受到都市市民的青睐,其发行量、广告收入也扶摇直上。1995年创办的《华西都市报》,日发行量已达50万份,到1997年广告收入达8O00多万元。都市报激活了我国报业市场,引发了区域件报、Dh竞争的战火.此种现象令人深思n一…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乃社会形态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民国文献特征的民国旧平装图书,记述了该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侧面,是研究民国史实与社会形态等诸多方面的文献信息载体,是民国时期精神文化、物质创造的真实记录,有着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文章试从民国旧平装图书的历史由来、民国旧平装图书之特点以及民国旧平装图书的价值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清末至民国年间,福建华侨多踊跃投资新闻事业,创办报刊,传播国内外信息。当时涌现的报业大亨中,胡文虎是极具影响的一位,他的“星系报业”虽创办于东南亚,影响却波及全球。本文略述胡文虎及其星系各报的组织、发行历史概况。  相似文献   

8.
黄裳谈巴金     
一九五六年我到四川去旅行.过成都时曾去访问李家(巴金老家)的旧宅。不记得那地方已经改为一个什么机关了.只在大门口张望了一下.远远地看了可能曾经是巴金的卧室和书房的屋子.就走开了。我没有走进去.没有去看花园.没有去凭吊鸣凤自沉的湖边“遗址”。这就证明我的“历史癖”并不太深.头脑也还比较清醒。不过我当时确是有着一种小小的计划。我想.  相似文献   

9.
湖南电视台有响当当“三驾马车”之称的梁瑞平、潘礼平、李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他们仨创办的《乡村发现》栏目,因其结构形式、角色表现、节目内容、操作流程等有着别具一格的内涵和品牌风格,故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荧屏,深受观众欢迎。现任台长助理、新闻中心主任、节目创新负责人的梁瑞平,最近更是出手不凡,由他带领策划的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引起了社会广大电视观众的热评。2006年9月4日,湖南卫视“快乐中国730”黄金时段推出一档“记录片 真人秀”模式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变形  相似文献   

10.
吕莎 《新闻窗》2008,(2):107-108
一、成舍我的办报实践 成舍我(1898-1991),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爱国报人和新闻教育家,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具规模的民营报业集团,被誉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1924年,成舍我以200块大洋的微薄资本创办了《世界晚报》,翌年出版《世界日报》与《世界画报》,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最早的通讯社,半个多世纪来,我国报学界大都认为是邵飘萍于民国五年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译社”。这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说法首先出自戈公振二十年代写的《中国报学史》一书,书中说:“我国人自办之通讯社,起源于北京,即民国五年七月邵振青(飘萍)所创立之新闻编译社是也。”我查阅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出版的广州年鉴。其中“广州通讯社登记一览表”里就载有四个在民国五年以前创办的通讯社。现照录如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热”“人文精神”讨论渐渐淡去之后,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兴起了民国学术史研究的热潮。而从陈平原、罗志田、正、况森、桑兵、章清、刘龙心等人在学界流传颇广的作品来看,当前民国学术文化史研究的显著精神特征乃是试图通过考察那段学术转型历程,为当代中旧学术找到足以安身立命的伟岸“学统”,  相似文献   

13.
1923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设立了一家公开的出版发行机构。命名为“上海书店”。其地点在上海华界南市小北门外,民国路振业里口第11号,对面即为法租界,法租界当局称民国路为“法华民国路”。上海书店旧址,系辛亥革命的第二年,上海拆城墙、填城疫、筑马路时在旧城墙外建造的一排二层楼房之一,即令人民路1025号的楼下、楼上及1027弄的过街楼。全系砖木结构。现建筑基本如旧,由南市区文化局集资开设上海文化生活书店,店内辟墙壁一角.展出上海书店部份史料、图片,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基地。在192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  相似文献   

14.
孙凌云 《视听界》2000,(3):48-49
1985年6月,通过Galaxyl卫星传送的电视信号又多了一组,美国“发现频道”正式诞生了。创办“发现频道”的是一位名叫约翰·亨德瑞的年轻人,他早在70年代就对电视片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发现:虽然当时电视在美国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但是向观众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的纪实性节目却非常缺乏。因此,亨德瑞决心自己开办一个电视频道,专门制作和播放有关科技、自然、历史、文化及探险的纪实性节目。这就是“发现频道”(Discovery Channel,又译“探索频道”)的起源。  相似文献   

15.
曲辰 《档案时空》2006,(5):33-33
谭延门(1880-1930),字祖安,别号畏公。清末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民国时期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他三次督湘,对发展湖南实业作出了一定贡献。民国元年(1912年),他第一次督湘,任湖南都督。上任伊始,即积极兴办实业,拨款20余万银元,先后在长沙新河创办“湖南模范缫丝厂”和在  相似文献   

16.
武丹 《声屏世界》2007,(12):47-47
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有个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睡袍.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然而.他越想越觉得不舒服.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后来,这被称呼为“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胡荧 《新闻天地》2011,(10):34-35
从中专文化到创办《草根》杂志,他创造并记录了劳动者真实的文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草根之家”.他实现了无数漂泊浪子关于“家”的梦想:从身无分文.到为重病农民工兄弟筹集善款50余万元.他在自己的慈善路上越干越起劲.点燃了农民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1一位名叫苏局仙的老人去了。当年,中央决定创办文史馆时,全国共有8个翰林、一个进士、21个秀才,苏局仙便是最后一位离开人世的秀才。这位历经清朝、民国、敌伪统治、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新中国5个漫长历史时期的老人,在他111岁  相似文献   

19.
王新 《兰台内外》2004,(5):50-51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2月3日凌晨。通化曾经发生了一起由国民党特务、日本关东军中的复兴分子密谋发起的。伪满洲国旧官吏、宪兵警察、社会上的土匪地痞等万余人参与的。企图消灭共产党、推翻民主政权.建立所谓“中日联合政府”的武装暴乱。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致陈果夫、立夫兄弟信函,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信函只署“九月一日”,不往年份。陈立夫先生坚持此函为民国二十四年九月一日发来,沈云龙和肖挣却都认为是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一日;杜桐苏说,他在民国“二十五年盛夏普奉命陪周恩来、潘汉年上莫干山晋见蒋介石,因而推断该函为前一年——二十四年所写”(《传记文学》第六十七卷第一期75页)。杜桐苏在这里把时间整整推前了一年,实际上他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初夏陪周恩来和潘汉年由上海到杭州的,不是“二十五年盛夏”。《传记文学》上刊登苏道基《周恩来致陈果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