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决策的效率和质量都与决策过程中协调的好坏有关。协调在实践中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公权力主体之间的协调;政府不同机关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这包括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协调,也包括了同级政府机关和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这样的三对主体间关系贯穿于决策过程始终,并在议程设定、备选方案设计、方案抉择和决策合法化四个环节中各有影响和参与,因此,中国决策过程的协调方式是一个复合型的体系,每种关系下的协调方式虽并不一样,但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主义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而产生的,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构建和发展、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及政府行为合理性、民族经济增长以及协调民族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正向功能。同时,它又是“双刃剑”,具有负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关系中,党的领导是三者协调统一的决定性因素,关乎人民民主,关乎党和社会(人民)的性质,关乎国家与社会的协调与整合。为实现三者关系的协调统一,需突破以下理论难题:党是否有自身的利益;如何在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怎样定位党与国、党与法的关系,并实现它们之间的和合统一。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的哲学家系统地阐发了契约论以及其与国家起源的关系。中世纪时,契约论获得了大发展,解释了人民与政府之间缔结的权利与义务的约定,近代,契约论进入繁荣时期,成为反抗封建神学并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重要理论,又经过马克思的批判地继承,成为科学思想,提出国家形成的本质是经济与物质生产结合的产物,宪法是最大的契约。当前,契约论的中国化诠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并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5.
民主执政作为党的一种执政方式,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处理党与各民主党派、政府、社会团体、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个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协调上述各种关系,不断缓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以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状态及国家的长治欠安。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典自由主义认为自由与有限政府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英国人民先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再通过与国王之间的多次较量和斗争,最终建立了有限政府,而有限政府的建立使英国能通过不断的改革,从而不断地提高和扩大人民的自由权。《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了自由与有限政府之间的重要关系,积极地介绍西方国家特别英国思想家关于自由与政府权限的重要思想,以启蒙国人,力求在中国建立一个有限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7.
《对华战争》是列宁最早论述俄中关系思想的重要著作。它分析了沙俄政府对华战争的真实目的,揭示了沙俄时期俄中关系的性质;论述了沙俄侵华政策给中国人民和俄国人民造成的危害影响,提出了俄国无产阶级支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任务;阐明了实现俄国对华和平政策的基本要求。列宁在该文中阐释的俄中关系思想对人们认清近代以来包括沙俄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实质,为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确立平等友好的交往关系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全面系统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必须处理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如果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有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介机构:协调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中介机构:协调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田平①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国家的集中管理和高等学校自治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如何处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建立中介机构,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保证政府与高等教育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市民社会思想家关于“社会外于和高于国家”的理念,决定了西方18、19世纪城市社区救助运动中国家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国家干预主义使政府走向社区建设的前台。当代国家与社会相互弥补、和谐共存思想,使政府在尊重非政府组织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与其结成了良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我国社区发展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财富积累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程度——社会财富按需分配.现代国家应该如何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之间的问题,经济学界存在“国富”与“民富”的争论.“藏富于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国家在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的关系时,应坚持“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2.
洛克在其政治学名篇《政府论》里,将生命、财产、自由等作为人们天赋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并以此为基石创立起他的宪政理论。他的宪政理论向人们明确展示了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什么.政府与个人之间应是怎样的关系等等。洛克通过将自然权利作为国家权力的基础和权限,为现代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职能的确立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导,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所确立起来的权利政治观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型中,除了我们习知的民族国家观念之外,还有一种国民国家的论述,它也是当时思想界对于现代国家建构的一种理论回应。国民国家将国民确立为政治的主体,强调国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树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使传统一家一姓之私产的国家成为国民之公产;国民与国家直接的和没有中介的关联,切断了传统君权神授或天命人归的国家论所赖以存在的宇宙秩序与政治秩序之间的纽带,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格。但作为一种外源的、翻译的现代性,"国民国家"又在各种竞争性的阐释中没落:革命派理论家以民族吸纳和取代了国民,以民族国家取代了国民国家,以种族革命作为立国之道;改良派虽有新民以新国、铸造国民的意识,却以有机的国家、集体的国民吞噬了个体的国民,一度还以国民资格不足而误入开明专制的歧途。晚清的国民国家论述中鲜明的集体主义倾向,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中虽不难理解,但也因其不能妥善安置个体的国民在国家中的位置而难以奠定现代国家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探讨了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制度思想 ,触及到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处理政企关系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必须处理好政党和政权的关系(党政关系),这是政党政治不能回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尤其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党政关系的变迁分别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逐步实现党政关系传统模式的突破与转型,在曲折探索中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也汲取了不少教训。新形势下处理好党政关系应当注意:增强执政意识,认识党政部门的各自角色;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规范党和国家的功能边界。  相似文献   

16.
东林学风与苏南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从明清苏南望族文化中汲取了养分,又影响了苏南望族教育和文化,进而辐射到更多苏南家族和整个苏南社会。东林学风的核心是务实经世,在东林后人表达手段“灰色”化、逐渐放弃在野抗争的情况下,务实经世的特色却保持着,成为苏南社会近代变迁的一大特征。这一切可以从东林代表人物与苏南望族之间的关系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契约文化中蕴含的平等、独立、自由、人权、诚信等一系列人文精神,正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需求。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构建法治政府的实践中,应当融入契约理念,使之成为政府官员和民众的自觉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政府和民众的双向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法治政府的建成。  相似文献   

18.
北京知识界与《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19~192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文件,1924年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不仅在中苏(俄)两国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北京政府所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之一.同时,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该外交协定又有其鲜明的特色--它的签订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有相当关系.特别是在谈判所在地--北京这一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活动中心,以大学教授、学生、学者、报人等组成的强大舆论力量,对北京政府的外交家形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领域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放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背景下来理解,更有助于把握其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保障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借助于国家的适当干预。国家在干预经济、干预市场时必须依法进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实现市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于中国西部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凸现有两大原因:一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存在的外在压力。从政治学、行政学和法学来衡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六大关系:财政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和人际关系等,这种静态的理论划分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中动态地处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