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宇 《百科知识》2004,(10):34-34
自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被提出以来,天文观测和天体探测技术的长足进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航天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在更深的物质层次上和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为太阳系起源和演化规律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天文实践资料。  相似文献   

2.
没钱难办事     
旅行者1号飞船离太阳已超过140亿千米,飞得比任何其他人造天体离地球都要远,但它仍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预算削减范围内。NASA关于人类空间探索的新重点,包括恢复航天飞机的飞行,用的是从研究地球、太阳和太阳系外空间的无人宇宙飞船那里省下的资金。  相似文献   

3.
李竞 《百科知识》2006,(9X):7-8
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 2006年8月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第26届大会上通过了《行星定义》决议。根据《行星定义》,太阳系天体分类为“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三个不同类型的族群。现今,行星共有8个,它们即是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人所共知的所谓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已确认且又无争议的共3个,它们是“谷神星”、冥王星和暂时编号的2003UB313。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海外天体、近地天体、特洛伊族小行星、半人马族天体、彗星等。  相似文献   

4.
类星体,这一神秘的宇宙天体从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到现在,它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目前,关于类星体身吐上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它是遥远活跃星系的明亮核心。但是,这一说法却存在着不足之处。据观测,类星体的直径只有1光天左右(即259亿公里左右)。比我们的太阳系大不了多少,星系的核心是不可能这样小的。世是,有一种新发现的天文现象却有可能是类星体身世摄恰当的解释,我分析后认为,类星体有可能是超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天文奇观!  相似文献   

5.
王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8):1050-1065
空间科学是依托航天器平台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前沿交叉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基础科学前沿催生了诸多诺贝尔奖级的重大发现和原创科学成果,突破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边界,不断拓展人类知识图谱。进入21世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爆发之际,空间科学也进入了革命性突破的新时代。文章回顾了近10年来国际空间科学重大进展,结合世界空间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及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空间科学任务的未来规划布局,对未来10—15年空间科学的可能突破领域进行了研判和分析,指出基于重大科学目标的系列空间科学任务,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中低频引力波、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代、太阳活动爆发机制、日地系统多圈层耦合、太阳系地外生命指征、系外行星探寻等学科前沿有望取得重大科学进展。我国正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空间科学领域正在奋起直追,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和宜居行星等科学主题开展前沿探索,有望在这一轮探索宇宙奥秘的世界竞技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贡献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6.
7.
因为太阳同人的关系太密切了,所以两个多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思想家都探讨过太阳系的起源。关于太阳系起源问题,200年来因为没有一种权威说法,因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又一种假说,累计起来,已经有40种之多,但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灾变说:这个学说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8.
9.
美国当地时间2004年3月15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行星天文学副教授迈克尔·布朗领导的小组发现距地球130亿公里处有一个直径约1700公里、自转周期40天、公转周期10500年、由冰块和石块组成的天体——太阳系第十大行星,并取名为赛德娜(Sedna)。消息传出,全世界为之轰动。其实,河南温县一个农民早在1987年就根据自己的“循环日爆说”理论推断出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存在,并准确计算出它的轨道半径。如今,这个农民因贫病交加已去世13年。但13年前,众多科学家的呼吁和中央领导的数次批示我们仍历历在目。伤痛,一个农民天文研究者的伤痛,民间科研有着太多的无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长串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就已经有了元素的思想,即认为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是由一些基本的元素组成的,例如古代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古希腊的水、火、土、气“四元素说”;古代印度的地、水、火、风、苦、乐、生命“七元素说”;以及到了15、16世纪,欧洲的医学家和化学家还流行一种“三元素说”,认为万物都是由盐、硫、汞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尽管在不同的文化里面,对于元素如何相互作用而组成这个世界,具有风格很不同的理解,但是,它们一致的地方就是,世界的繁复表相总是应该能够归结到一些简单得多的基本元素上面去。  相似文献   

11.
12.
濮季行 《世界发明》1998,(10):26-27
1995年11月,欧洲空间局一台新的望远镜红外线空间观测站(ISO)升入太空。它将揭露过去从未看到过的部分宇宙。天文学家对其寄予厚望,因它会揭示我们银河系内最小的恒星,以及掩蔽于星际尘内的遥远星系。它甚至能为我们提供机会,在宇宙辽阔范围内对正在形成的星系看上一眼。  相似文献   

13.
美国伽利略号宇宙飞船1989年从地球出发,1995年进木星轨道。木星虽是太阳系外行星里面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但伽利略号太空船光是飞行就超过6年.可见太刚系的外行量离地球有多远。  相似文献   

14.
15.
彭文 《百科知识》2011,(6):15-16
科学界对于蛇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蛇是由陆生蜥蜴演变而来,另一些人则认为,蛇的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蜥蜴。法国研究人员利用欧洲同步辐射加速器,对一块真足蛇化石进行了X光扫描。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革新》2014,(5):18-19
近一两年来,地面塌陷事故在北京、广州、深圳、长沙等多个城市时有发生,民众纷纷吐槽“走路死”、“开车死”,还有暴雨来临时出现地下排水管不畅、街面因施工反复被“开膛”等现象,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缺陷。地下空间是“潜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如今地价高昂、地王频现、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城市开发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空间材料科学研究是人类最有价值的空间探索事业之一。在过去的30多年里,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从其成功与挫折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随着空间实验机会的增加,以及更多的国家加入到空间科学研究中来,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在未来20年预期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保持在空间探索领域的竞争力,我国需要制定一部具有深刻科学洞见同时又切实可行的空间材料科学研究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由于手段和技术的更新,资料大量积累,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成为植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过去近五十年的研究作了回顾,并从分子系统学、分支系统学、花原基发生的形态学、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及白垩纪花和其它生殖结构化石研究等五个方面对该领域在最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今后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作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20.
高洪 《百科知识》2007,(7S):31-31
多数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有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人类是宇宙长期演化的必然的产物。人们平常所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