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怎样当编辑?这个问题对如今已从事了几年编辑工作的人来说,似乎不难回答。事实果然如此吗?以笔者之见,未必!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出版社这些年渐渐偏向做获利快的教辅读物,这类选题数量猛增,却  相似文献   

2.
编辑不仅仅要做到博览饱学,而且要有为人作嫁甘为人梯的精神,同时还要有面对如山的书稿不畏艰辛劳苦,甚至以苦为乐的精神,摒弃浮躁和草率……  相似文献   

3.
企业报道的新难题 企业报道,恐怕是目前所有报道中最难做、也最不讨好的报道之一了。它不是综合经济报道那样的宏观展示,不像市场报道那样贴近生活,不如文化报道那样多姿多彩,不及社会新闻那样引起共同兴趣。往往是,企业希望报道的,总难免有广告新闻的色彩,而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材料,说不定又是企业的商业秘  相似文献   

4.
产业发展需要“高调”过节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职业吸引力调查:记者——失落的无冕之王》一文,本次调查显示,5%的公众将自己不选择做记者的原因归结为“记者门槛太低,良莠不齐”。18%的公众明确表示不会考虑记者职业。文章称,记者行业内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暗,在职业选择日益丰富的今天,记者若不恪守行业的道德准则、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离社会公众的尊重会越来越远。另外,台湾“1111人力银行”9月31日也发布了一项针对560多位记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有高达63.74%的台湾记者想要转业。这就是今天的现实,记者这一职  相似文献   

5.
节日里看了一个关于中学生组织课外文艺活动的电视报道。看得正带劲,没想到一个话筒伸到一位拉大幕的同学面前:“你感到拉大幕这件事与其他同学相比低贱么?”——这位记者怎么这么个水平!——家人在一旁忿忿不平,我的耳根顿时红了,为我的这位小同行而感到羞愧。我真担心记者的问话刺伤了那位同学的自尊心或对他的行为产生误导。还好,拉大幕的同学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是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是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屑于回答,我不清楚。值得庆幸的是,回答者精神饱满地说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自己参加社会活动所受到的教育。 后面的节目我不知演了些什么——那位记者的话筒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 记者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它要求记者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问题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人在采访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时,为了保证采访有效,决定四不问:纯粹礼节性的问题不问,观众能够猜出的问题不问,过于宽泛的“大”问题不问,别的记者问过的问题不问。结果使萨翁乐意接受采访,报道也出了新。关于提问的艺术性还有很多很  相似文献   

6.
20多年前刚参加新闻工作时,有老新闻工作者对我说:"新闻工作者是社会活动家,要想取得成功,就得广交朋友。"这位前辈说的话,后来我一直铭记在心,我广交朋友,因此也写出过一些有影响的新闻报道。然而,现在有种倾向,有人认为,只要领导定个题目,不与群众交朋友,报道照样搞,文章也照样能出彩。这些年,一些老记凑在一起,都有这样的困惑,感到朋友越来越少了,信息越来越不灵了。我们确实开始丢掉最珍贵的东西。有些"入道"不久的人就公开表示,工人、农民一没权、二没钱,整个一个弱势群体,交这样的朋友有什么用,能写出作品的深度?他们看点材料,找几个社会精英,提点不痛不痒的话题,再弄辆小车到乡镇遛它一圈,自认为写出的东西比在工人农民那里得来的要深。  相似文献   

7.
正大数据,自媒体,全媒体,开放存取,三网融合,出版数字化……一个个词汇刷新着传统编辑的视野,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变革、融入、整合过程中,编辑如何闯心理关,是一个硬试炼。在信息爆炸时代,在"内容为王"时代,市场化和数字化把对编辑的要求提高并放大了。编辑的价值不仅是出版工作的基础,更可能是出版这项事业的主导者,如何有效使用新媒体,优化内容的传播,对编辑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而综合素质高的合格编辑缺失却已成为普遍现象,作为编辑,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迫在眉睫。除了传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营作为一个时尚话题,眼下正在被市长们津津乐道。为什么要搞城市经营?应该如何经营?近年来,国内著名经济战略机构王志纲工作室,在实践中已对国内十几个城市的战略发展和经营从事过深入而卓有成效的研究与策划。不久前,王志纲应邀在北京和河北廊坊的几个经济论坛上,对众多市长听众发表了关于城市经营的系统思考,引起了强烈反响。经营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命题记者:众所周知,城市化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很低,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公布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中国人才现状的统计数据让人忧心: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仅相当于美国的48%,相当于日本的62%和德国的75%,总体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怎样当记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怎样把报纸办得既好看又耐看,既受读者欢迎又有社会影响力?这是摆在每一名从业者面前一个无可回避的重大命题。这几年大众报业集团各报特别是《大众日报》在报纸定位、版式创新等方面都下过不少工夫,成绩也有  相似文献   

11.
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新闻评论是众多新闻体裁中比较难写的一种。而在新闻评论中,比较难写的是经济评论。如何写经济评论是个大题目,是需要专家和教授们深入研究的。《新闻实践》的编辑希望我写一篇有关怎样写经济评论的文章,因为有写经济评论近10年的经历,所以也就应承了下来,算是从业的感想吧。大家都说写经济评论难,究竟难在哪里?我看有三难:一是难在掌握经济走势,二是难在发现典型和问题,三是难在掌握经济规律。粗粗想了想,经济评论要写得到位,至少要把握好六个关系:第一,要把握好现象与本质  相似文献   

12.
说到"追星",其实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词汇的变化。此前,人们通常会用"采访"这个词。而"追"字,则刻画出了报道人对报道对象贴身紧逼的采访风格。"明星"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从文艺的角度看,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影视歌坛的流行偶像人物,都应该是明星。而被用上"追"字的通常是指后者。这本身也蕴含着文艺新闻在最近这些年来的一些变化——流行文化以吸引眼球为由,越来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媒体的相关版面。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今天,我们如何来追星?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想,以上的内容可以作为讨论问题的背景。追星需要什么样的准备?我们面对的明星有一些"特殊性"。首先表现在,与明星相关的丰富信息,以及由这些信息带来的影响;其次,明星的个性特点,通常明星的个性总是被夸大或遮蔽。要挖掘到真实的信息,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每天审稿校样,润色一行行标题、修改一篇篇稿件之后,脑海里就不禁思忖起这个不该是问题的问题:我们到底该怎样采写新闻?  相似文献   

14.
在走向现代化和拥抱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发现,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己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传统,已经逐渐在西潮和娱乐文化的纵横激荡中,罹临分崩离析甚至灰飞烟灭,一种深刻的、以丧失文化主体性为代价的文明危机和身份认同危机,向中国人敲响了警世钟。钟声并非第一次敲响。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早已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下熟谙了这哀伤的历史音调。而今天,当中华民族终于冲出了百多年的历史轮回,找到了突围新路的时候,我们的民族精神故地,难道要在喧嚣的凯歌行进中无可救药地陷落吗?有识之士分明在大国崛起黄钟大吕的合奏里,分辨出不同往昔的悲切和峻急。于是,人们开始了返顾和寻找,在传统的曲库中挑拣出可以翻唱的杨柳新枝——那些写满中国人传统智慧的经典被重新发现和启用,在通俗化、娱乐化、市场价值和电视收视率的风标下,载歌载舞于百家讲坛,堂哉皇哉于媒体要津,以普及经黄的名义,抚慰着精神畸零的中国人。到底是爱的抚慰还是精神施暴?我们应对传统经典抱以怎样的态度一时间成为人们思考的圆心。我们期望,在退无可退的困境中,中国人能像走出积贫积弱的历史轮回那样,打破传统与现代迷阵,跃上新的精神高地。胡粲然  相似文献   

15.
工作之余几个同仁在办公室闲聊,话题自然流淌到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上。有同仁笑曰最好的就是把自己住房的地板刨了,换土种麦子。现在还有能吃、敢吃的东西吗?虽是调侃却满是无奈与苦涩。乱象丛生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各大媒体先后曝光的一系列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恶性案件,引发了人们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疑问。2011年5月2日首都媒体报道,有商家在生产豆芽时大量使用尿素等农药,市民为之一震。2011年3月15日央视曝光河南双汇集团大量购进用瘦肉精  相似文献   

16.
如果用媒介融合的目光来考量,传统的编辑理念、编辑的角色定位、编辑的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已有诸多的不适应,传统的编辑套路已滞后于新形势要求.必须在思维创造途径、角色变换方式和编辑流程再造等方面,走出新型编辑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自媒体,全媒体,开放存取,三网融合,出版数字化……一个个词汇刷新着传统编辑的视野,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变革、融入、整合过程中,编辑如何闯心理关,是一个硬试炼。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过渡,我国的出版业,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现代企业的特质,充分表达着市场的需求。全国五百多家出版社,没有一家不在潜心经营自己的图书产品,力求产出精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又迎来了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这就意味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意味着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们必须像国外同行那样,借助现代企业制度,在更高层次上,面向市场运作,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出版人普遍面临的考验。除了加倍努力工作之外,我们是否还应该思考些什么?总结中外出版社的成功之道,除了它们各自独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之外,也有很多具有普遍性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明确市场定位,形成图书品牌,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80年代初,图书市场属于卖方市场,有什么书卖什么书,有一个新的选题,大家争相模仿,也都能卖掉。如《唐诗鉴赏词典》引发了一轮鉴赏热,只要出鉴赏词典的出版社都跟着火了一把。然而时至今日,全国除了几十家地方人民出版社外,又生出了几十家少儿社、几十家教育社、几十家科技社、几十家古籍社,出书的范围大致相同,如果没有自己的出书特色,没有树立起品牌形...  相似文献   

19.
彭秀良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文章说:在最应该读书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中,阅读被边缘化了。迷恋于网络,热衷于千奇百怪的“另类”小说,不加思考、毫无理性地发表意见,都说明了大学生群体中不良阅读行为的加重。网络化时代,人人可以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已的看法,但犹如乡村赶集般的趋奉于热门话题,却正是缺乏深度阅读和厚重思考的结果。网络驱赶走了读书人本应持有的慎重,带来了喧嚣和浮躁,每个人都无需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只管散放狂热和激情。  相似文献   

20.
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给学生布置寒假作业:回家给父母磕个头。(见1月23日《重庆晚报》)依我推测,该学院的大多数同学回家未必会给父母磕头,他们的父母大多也不会在意这事。毕竟,磕头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不过,“亲情寒假、感恩父母”这一寒假作业的主题很好——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