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成都市草堂小学所在的草堂社区以诗圣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为核心,学校依风景优美、满河飘香的“浣花溪”而建。西与杜甫草堂比邻,东与“蜀江锦院’:相接,南有浣花溪蜿蜒而过,北有“送仙桥艺术城”呼应,学校周边的“非遗”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社区历史文化浸润学生.让他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进而生爱乡之情,怀报国之志呢?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论坛》2006,(12B):63-64
在四川省成都市秀丽雅致的浣花风景区内,有一座文韵千古的杜甫草堂,我们美丽的校园,就与杜草堂毗邻。这里,曲水流殇的浣花溪珠链似的,将闻名遐尔的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古朴典雅的送仙桥艺术城、享誉盛名的蜀锦发源地串在一起。这样一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给予我们学校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浣花小学历史上作为一所村小、乡中心校,长期缺乏系统科学的发展目标和策略的引导,缺乏政策的扶持和建设资金,因此长时间发展缓慢。自1991年划归青羊区更名为浣花小学以后,在青羊区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影响下,在前面二任校长的管理和促进下,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刘桦 《广东教育》2008,(2):64-6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完成后面问题。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殃,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完成后面问题。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相似文献   

6.
学堂诗缘——一所诗意而现代的学校浣花溪畔曲水流觞,杜甫草堂文韵千年,依于斯并融于斯的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栖居于人杰地灵的锦城之西。独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成就了草堂小学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与七十余年深厚的文化内涵;教育均衡发展给予了草堂小学新的生命与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7.
浣花溪记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相似文献   

8.
48岁的杜甫历经了千山万水,千辛万苦来到了成都,起先寄居在一座叫浣花溪寺的破庙里.后来在友人的资助下.于浣花溪畔建造了一座属于他自己的“草堂”。“草堂”让杜甫感到了生活的安谧闲适.这样的闲适也就让诗人觉出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后 ,杜甫经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饱尝了饥寒交迫的痛苦 ,流浪到四川成都 ,得到严武等友人的帮助 ,在西郊浣花溪畔建立了新居 ,自称“浣花草堂”。这座草堂就是杜甫人生的落脚点 ,它不是一座纯客观意义的草堂 ,它是杜甫当时的生命象征。草堂未必很美 ,但杜甫离开了兵戈纷乱的大世界 ,眼前只看到蜻蜓上下 ,游鱼沉浮 ,水上有圆荷小叶 ,田间是细麦轻花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能引起他的兴趣。他眼前的花木是“杨柳枝枝弱 ,枇杷对对香”,眼前的虫鸟是“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春夜的雨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夜晚的幽静是“…  相似文献   

10.
杜甫历经安史之乱,饱尝艰辛危难,终于在肃宗上元元年(760),来到了成都郊外浣花溪畔。靠着朋友的资助,诗人才建起了一座“浣花草堂”。这草堂虽说简陋,但那一带地方未经战乱,总算能暂时安居下来,自然,心情也较为宽松了。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就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悦;而这种热爱安定生活、赞美大自然的愉悦心情的表达,主要是展现在全诗的流动美之中。诗题已明确昭示:“花”是这首诗的审美对象,自然也是这首诗所描写的客观物象的重点。一个  相似文献   

11.
序曲缠绵流淌的浣花溪自远古蜿蜒而来,以上善之水滋养着一片叫做"青羊"的土地。"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成都市青羊区辖古少城之地,承历史之渊源,蕴文化之厚重。金沙遗址的一襟晚照,百花潭边的一缕斜阳,古朴典雅的杜甫草堂,紫气东来的青羊宫,庄严恢宏的文殊院,司马抚琴,杜甫放歌,青羊尽揽千古人物风流、万家美色胜景。  相似文献   

12.
"清华同方杯"成都市首届中小学电脑制作及征文活动万人签名启动仪式于11月1日在成都市浣花小学举行。作为签名活动的第一站,成都市浣花小学校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同学们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不进营业性网吧,不沉迷网络游戏,科学上网、绿色  相似文献   

13.
<正>草堂小学坐落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旁,秉承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充满诗意的校园。学校以“诗意文化”的办学理念为指引,开启了探寻草堂小学特色劳动教育之旅,让学生体悟劳动的美好与大自然的可亲可敬。在此基础上实施基础劳动课程和植趣课程,寓情于景、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诗意的环境中感悟劳动的魅力,进而夯实劳动根基,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素养,获得劳动情趣。  相似文献   

14.
浣花溪记     
杨青松 《当代学生》2011,(22):36-37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①,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②、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③、如琅玕④、如绿沉瓜⑤,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⑥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  相似文献   

15.
浣花溪记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块、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坪,如绿沈瓜,窈然深碧、潆迥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浇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相似文献   

16.
座落在美丽的江南名城无锡市繁华的闹市中的东林小学是市重点校。历史悠久,校风优良,英才辈出,曾培养出秦邦宪(博古)、陈翰笙、薛暮桥、钱锺书、杨荫浏等一批英才。东林小学的前身是享誉中国历史的东林书院。尽管古朴、温馨的老校址被政府收回,成为旅游观光的名胜古迹,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林小学依然呈现着“风声雨生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昔日辉煌.成为万花怒放的无锡小学教育中醇香悠悠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草堂散记     
<正> 去年春天,我有幸到成都,游览了向往多年的杜甫草堂。这是一个占地三百余亩,在浣花溪水濛洄之中,楠林与梅园交错.翠竹与红莲相映之下,由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有机结合的规模宏伟的纪念馆。既是游览休憩的好地方,更是学习杜甫、杜诗和艺术的大课堂。美丽的传说草堂正门悬挂着一方由现代书法家沈尹默题写的“草堂”匾额,字迹端庄秀雅,丰润有力。两边楹联是杜甫的诗句:“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  相似文献   

18.
正广阔的渤海之滨,沃野千里;美丽的辽河岸边,风光秀丽。潮消滩阔,绵绵红毯,苇洲碧波,稻浪飘香,黑土文化大河精神散发着独有的芬芳……在这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上,有一所美丽壮观的学校迎着教育改革的春风,传承历史文化之底蕴,吸纳时代教育之精髓,用一流的设施改善学生学习和生  相似文献   

19.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在成都时所写的。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天到达四川成都,由于朋友的帮助,从第二年开始,他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起了一所草堂。杜甫在成都草堂先后居住将近四年,在这段时间内,诗人由久经战乱奔波而得到安定环境的休养,心情是比较恬静闲适的。正是在这种环  相似文献   

20.
在国庆七天大假里,成都市草堂小学的"草堂诗社"向全校同学发出"号召":以"感恩祖国"为主题,希望每个同学在假期中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知识进行诗歌创作……对于这个有意义的"号召",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来到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对游人进行了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调查,同时笔尖挥动悠悠诗情,写下了首首充满童趣的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