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振华  时伟 《宜春师专学报》2011,(1):122-125,157
除韩愈散文外,欧阳修对韩诗也同样推崇备至。从欧阳修对韩愈《听颖师弹琴》的看法以及在《六一诗话》中对韩诗的评论,可以窥见其艺术旨趣与诗学鉴赏的侧重点,这对于我们了解欧诗与韩诗之间的接受传承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除韩愈散文外,欧阳修对韩诗也同样推崇备至.从欧阳修对韩愈<听颖师弹琴>的看法以及在<六一诗话>中对韩诗的评论,可以窥见其艺术旨趣与诗学鉴赏的侧重点,这对于我们了解欧诗与韩诗之间的接受传承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身为韩愈的晚近之辈深受其影响,但又不为其所囿,而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具体体现为学韩、似韩、变韩三种形态。不学韩难以成就欧阳修、不变韩也难以成就欧阳修。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钦许基本停留在诗艺诗法的技巧层面。在实际创作中,韩诗作为一个重要艺术渊源,是黄庭坚进一步学杜的艺术中介。黄之学韩堪称学而不泥、学而能变的典范,"以文为诗"是韩、黄二家诗艺术上息息相关的中心线索。中国古典诗歌"变唐入宋"的大转关始于杜甫、韩愈而成于苏轼、黄庭坚。  相似文献   

5.
论欧阳修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的人物。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虽曾盛极一时,但他和这一运动的另一领导者柳宗元以及他的拥护者如樊宗师、李翱、皇甫湜等人先后去世之后,继承少人,声势渐落,骈文又重新抬头。一直到宋,柳开、穆修、石介等一致尊韩,韩的崇高地位才又恢复过来。欧阳修继之而起。经他的大力提倡韩文,并以自己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影响整个文坛,于是天下以韩为师,诚如他在《记旧本韩文后》里所说:“学者非韩不学。”又不独散文为然,在诗歌方面,他也是开风气之一人。他的诗歌同样学韩,也受李白的影响。所以张戒《岁寒堂诗话》说:“欧阳公诗学退之,又学太白。”当时有不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韩诗研究仍然是对传统的国学研究尤其是明清诗学的延伸和扩展,但研究视野更开阔, 研究方法更丰富。韩愈诗学作为“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包括:韩愈诗集整理、诗歌选注等文本研究,诗歌艺术风格、诗史意义的探讨,韩孟诗歌流派及其诗歌理论的探究,韩诗接受史及韩诗学史的研究等方面。从总体上看,20世纪的韩诗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前60年的成果较丰富的高起点期;六七十年代的荒芜低谷期;后20年的集大成的丰硕期。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的唐诗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欧阳修的唐诗观及其对北宋诗学的影响.认为欧阳修推崇韩愈及中晚唐诗的用意在于抵制西昆习尚,开创一代新风;又认为欧阳修推崇李杜诗歌,但并无扬李抑杜之说,后人以为欧阳修将李杜分出优劣,是不符合欧阳修本意的.欧阳修的唐诗观并不全面和系统,但对北宋诗学起到引导的作用,滋养了一代的诗歌学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考察历代对韩愈诗歌的评论,认为:苏轼对韩诗的独特的、高度的评价主要是他充分肯定韩诗在诗史上的变革意义,这种评论与他所处的时代学术氛围和自身的文艺观、豪爽气质、艺术趣尚有密切联系,这对后来的韩诗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唐时期奠定了杜甫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韩愈不同于元稹、白居易的认识以及韩诗对于杜诗的学习都受制于韩愈独特的诗学思想,韩愈关于杜诗自叹身世和“穷苦之言”的认识在杜诗接受史上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愈与苏轼虽处于不同时代,但在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对诗歌题材、体裁、语言、风格的认同等方面,可以看出韩诗对苏诗有重要影响,但苏诗整体上青出于蓝,既全面吸收韩诗的艺术成就,又有新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
金诗和宋诗的关系呈一种流动变化:金初期“借才异代”,以宋诗歌为根基;金中期,“国朝文派”崛起,金诗初具清劲有骨面目;金后期,诗坛主流,借宗唐以变宋;金亡前后,作为金诗顶峰的元好问又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2.
刘春的诗歌风格一直处于变动的、多样化的样态,既富于诗意,又泛溢着哲思,诗中有思,思中有诗,诗与思完美结合,互动互补,以诗与思的多维建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歌精神和审美风范,构造了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诗歌道路。  相似文献   

13.
韩愈以其奇险的诗风成为唐代诗坛第二次新变的代表之一."奇"语和"丑"语的大量运用,一方面形成了韩诗奇崛瑰怪的诗风,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路;另一方面,过于追求奇险,流于文字游戏,又降低了中国古典诗歌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歌理论著作《诗格》,在继承前人以"风骨"为核心的古体诗审美原则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境"为中心的若干近体诗诗学观念。在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过程当中,确立了新的美学原则——追求诗境,并且他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践行着他的诗歌理论,标志着近体诗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陈晓清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59-61,79
研究者多关注梅尧臣诗"深远古淡"的一面,而对其"奇巧"的一面却少有关注,本文即从丑学的视角发掘梅尧臣诗的审丑意义。梅尧臣以勇于审丑的姿态在自己的诗中写丑、评丑、论丑,从而拓宽了其诗歌的广度和深度,状写出一个真实的本位的自然。他以审丑来突破思维禁区,为宋诗唱响了革新的号角,其诗歌的艺术魅力正在于这种献丑守拙的智慧,寒俭内敛的气质,厚重沉稳的底蕴和无取无求的平淡风格。  相似文献   

16.
宋湘在继承清初岭南雄健诗风的同时,大胆创新,自成风格,启蒙了后继"诗界革命"诸人。作为从清初"岭南三诗人"到晚清"诗界革命"的过渡者,宋湘在思想情操、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词强化了情感表现,他强调“有情痴”的“情多”,这既坚持了文学作品的情感特质,又突出了词体尤为强调窈渺写心的特点;欧阳修词婉曲层深的表现,也使得词既继承了诗的抒情性,又有别于诗,形成了词体特有的曲折言情的特点;同时,欧阳修在词的题材范围上做了有力的开拓,使之具有了诗一般广阔的题材内容。对欧阳修词,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为:词的特质,诗的渊源。到欧阳修,词的小令终于烂熟了,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进一步开拓词的意境、题材与作法。  相似文献   

18.
《三体唐诗》是南宋周弼编选的一部唐诗选本。在该书和自著诗文中,周弼对诗歌本体论、情景论、结构论、辨体论、声律论以及用事、咏物等进行了探讨。这些诗学观点大多针对诗坛流弊而发.在后世亦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是北宋杰出的大诗人 ,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 ,其诗之艺术风格显示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 ,其表现形式有三 :一是创新奇崛、峭拔瘦硬的总体艺术风格。它对矫正当时流行的晚唐体、西体等浮靡诗风 ,有扭转风气的作用 ;二是在诗歌技法上 ,注重布局 ,讲求章法 ,即将散文章法引入诗中 ,惯用“逆起法” ,在意念、意象安排上讲求逻辑严密、腾挪跌宕 ,从而使诗更富有表现力 ,推动了宋诗的发展 ;三是在语言上化腐为新、点铁成金。这是其诗追求艺术美的一种标志 ,也是其诗创新风格的又一重要表现 ,并非“剽窃古人”。因而 ,黄庭坚是诗歌史上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诗人 ,其独创的表现手法、语言技巧对“江西诗派”乃至宋诗的发展都起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愈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人物,其成就不仅在于他积极动古文的革新,而且还在于他对诗歌的创新,韩诗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奇崛险怪”和“以文为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由雄奇艰险的诗风和“陈言务去”的诗语构成,后者主要把古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引入诗歌创伤,把大量议论引入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