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的厄硫西斯秘仪(Eleusis Mysteires)是为献祭两位女神——德墨特(Dememr)和科瑞(Kore)而在厄硫西斯城举行的仪式,其仪式对外秘而不宣,否则将以死刑作为对其的惩罚。秘仪由雅典城邦控制,由厄硫西斯的两大家族——欧摩尔波斯族人(Eumolpidae)和刻律刻斯(Ceryces)管理。它既是雅典城邦宗教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个个人自愿参加的崇拜仪式。秘仪反映了古希腊人丰产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原子,究竟是种抽象的哲学理念,还是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它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原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只能用思维来把握.而关于原子的猜想、思辨等带有哲理性的见解,即所谓类似原子论的学说,认为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远在古代就有.公元前有些哲学家、思想家就提出过这种观点.从古代中国的墨子到古希腊的某些学者都有过这方面的著述;尤以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最为有名,他所留下的著述内容也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 :“好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在语文教学中 ,要保证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必须刻意保护和精心培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 ,应激发儿童学习古诗的兴趣 ,让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语言的积累与感悟中得到持续的发展。一、开展背诵比赛 ,让学生的积极性孕育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背诵比赛 ,是孩子们最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无论怎么比 ,也无论比多少遍 ,孩子们都乐此不疲。但如何让全班孩子都喜欢参与 ,积极投入 ,教者确实颇费心机。成功的喜悦是永恒的精神力量。孩子们的背诵水平参差不齐 ,我始终注意让人人都能…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课标并使用整体阅读教学方法,对《古代英雄的石像》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性解读。认为新课标强调答案的多元性就是鼓励阅读的个性化,而阅读的个性化是答案多元性的前提。从新课标强调的答案多元性和整体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原则出发,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诸多课文的旨趣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5.
在古希腊哲学价值观中,早就蕴含了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古希腊哲学价值观融合在对本原的索寻之中。对本原的不同认识形成不同的价值参照系。人的确定性获得是一切价值的开始,它引导人的主体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及存在方式与道德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诵读古诗是学生学习语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诵读可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死读书的负面影响。避免封建思想及传统思维模式的不良影响,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产生时代大致相同的中国先秦诡辩术和古希腊诡辩术有关材料进行了梳理,从不同文化背景和现代逻辑学的角度进行审视,认为二者在彰显人类思维的相通时,也表现出诸多差异,即在概念性、辩证性、历史命运等方面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和古希腊的体育文化,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为我们以后更好的研究古代中西方的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中了解当前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认知度、学生作品阅读数量、作品阅读与教学指导的关系、学习古代文学的收获及期待等实际情况,并对此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指导是走出古代文学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学习古典诗文对增进人们的文学基本素养以及培养健康的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古典诗文难读难懂,进而产生了排斥情绪。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阅读方法的介绍,试图为解读古典诗文寻找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This essay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underlying reasons for a fundamental shift in Benjamin Franklin's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British colonies in America, by exploring the hypothesis the “Magna Britannia” was both a deliberative work directed to the British Parliament and an apologetic work directed to a conservative segment of the colonial public. Although the rhetorical tradition originates in the study of public speeches about civic matters, this analysis of “Magna Britannia” illustrates how concepts from the rhetorical tradition can illuminate pictorial persuasion, so contributing to a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that explores the interdisciplineary value of the rhetorical tradition.  相似文献   

12.
数学解释性评价着重从概念性解释和程序性解释两方面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文章给出了以what、why、how为引导词的课堂评价方式和以概念解释性评价、例题解释性评价、习题解释性评价三种类型表现的课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国内高校开设的众多人文类公共选修课中,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引起关注。对高校国学经典诵读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也应加以思考,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15.
The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need to stimulate and evaluate pupils’ responses to educational television broadcasts in English. In particular, it presents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written follow‐up work during a series of broadcasts. Case study methods are used within one comprehensive school and involve 49 15‐year‐old pupil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ose pupils consistently engaging in small‐group discussion are likely to produce better written work and to develop greater independence in formulating their ideas.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经济学激励研究假设的不同带来了理论共享的困难。本文从系统理论出发,以当前广泛应用的激励理论为先验知识,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了系统激励结构模型。该模型对管理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为应用者提供更宽泛的激励思路和方法。同时,笔者在该模型基础上,讨论了检验激励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激励设计中应考虑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克利福德·格尔兹阐释人类学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尔兹是符号人类学和阐释人类学的创立者,其阐释人类学目的,是要求人类学应该借助社会话语对文化作符号形式的“理解”,应该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出发,以文化持有者的概念和语言去构筑其世界,进而达到阐释其社会心理、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审美观。他的阐释人类学不仅体现在对认识论意义的弘扬和阐发上,而且也体现在对文化符号的破译和对文化行为的“深描”上。特别是他对田野工作中“emic/etic”的新的认知以及他对“地方性知识”的重视和对其含义的扩展,为今天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提供了一种视野和模本。  相似文献   

18.
教育过度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国内外学界都对其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而我国学界基本上是套用西方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解释理论,且这些有关教育过度的解释理论大都基于经济学的角度。本文认为教育过度现象不仅有经济学的解释理论也有社会学视阈的解释理论,多学科的探讨会使教育过度现象更好地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19.
范·弗拉森的量子理论的解释思想不仅是他的一般科学哲学理论——建构经验论的重要科学思想基础 ,也是建构经验论在量子力学哲学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从量子力学作为一般科学理论的解释、量子理论的主要解释问题和量子测量的模态解释三个层次 ,深入浅出地介绍范·弗拉森的这一重要思想 ,并概括地说明它与建构经验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本是一个问题两种不同的表述。但是,人们往往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研究,忽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内涵探索。其结果必然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指在实践中产生又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