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构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机制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从场域的视角来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面临着资本争夺导致人际冲突、惯习维系导致角色失败和场域入侵导致价值迷失三重现实困境.为此,提出以厘清资本逻辑为切入点、以重塑导师惯习为着眼点、以增强场域自主性为立足点的思路构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实现协同育人对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具有重要意义。以协同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了其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适用逻辑,并从目标、主体、内容、路径4个方面剖析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各协同要素的规定性。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协同、主体协同、内容协同、路径协同4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协同机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直接影响者.学校可以借鉴清单管理制度,通过制定负面清单、职责清单和基于清单的评价制度构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体系,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是提升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现实教育场域中,部分导师育人意识淡薄,德育自觉欠缺;科研训练不足,学术教导失责;师生互动相对匮乏,师生关系较为淡漠.基于角色理论视角分析导师立德树人问题的肇因,既包括角色间导师作为研究者与教育者的冲突、行政工作者与教育者的冲突,也包括角色内导师与研...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口,研究生导师应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历史担当和育人本领。针对目前部分研究生导师存在立德树人自觉性不强、科学性不够、有效性不高的现实问题,高校可以从“组织建设”“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生活行为”四个方面出发,进一步创新和拓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从“组织领导”“能力提升”“评价激励”“选树推广”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确保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根本任务。由于缺乏合理评价标准,无法科学评价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根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标准存在问题和构建原则,提出3个方面优化对策:一是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进行综合评价,扭转"四唯"评价导向;二是以绩效模式和过程模式为主,综合利用不同的评价模式;三是以育人成效为重点,合理设定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意见》指出,要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  相似文献   

8.
数字社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研究生导师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数字社会拓展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在认知、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内涵,但也导致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主体地位的边缘化、育人动力的衰减化、育人场域的复杂化以及导生关系的疏离化等实践困境。为此,建议从加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地位,强化数字社会导学环境的合理规制和制度设计,强化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职责,缩短数字社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效。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是确保研究生导师育人责任与使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破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的现实困境,关键是平衡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效果表现潜隐迟滞性与评价要求外显即时性的矛盾冲突、评价主体情感牵涉与评价本质客观求真的矛盾冲突、立德树人效果归因边界模糊与评价绩效分割要求明晰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对其立德树人职责落实进行评价事关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评价的价值在于良好导学关系、合理评价导向和良性育人宗旨的回归.目前,该评价体系还存在"评价内容: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不平衡""评价主体:他者参与与导师自我不协同""评价手段:重视存量与强调增值不联合""评价结果:激励问责与发展促进不协调等问题.为此,提出发展性评价目的 、合作性评价主体、全面性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方式"四位一体"的优化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