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十六、十七世纪这个瘟疫高发期,中英两国政府采取了迥然不同的防疫对策:明王朝措施乏力,应对消极;英国政府则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应对。两国防疫对策的差别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政权在不同背景文化下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2.
及时行乐,在生活中指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处世哲学。在文学作品中,这一主题也屡见不鲜。大多是一些诗人求爱不果,便以青春易逝来打动少女芳心。这一主题在16到17世纪英国诗歌中尤为典型。本文将探讨"及时行乐"这一原型,并用原型理论对这一时期的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从16世纪末开始。俄国利用“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大举东征,向亚洲北部殖民扩张。俄人东渐大致有四个原因:“寻找”东方出海口;“寻找”与中国贸易的“商道”;“寻找”神话中的“金毛羊”;掠夺黑龙江流域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部落问题,是中东历史上一直困扰着统治者、历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一个问题。16、17世纪的伊朗正值萨法疆王朝(1502—1722年)统治时期,在建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七大土库曼部落,逐渐成为国家分裂的重要因素。萨法维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包括军事、行政和财政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抑制了部落分裂的势头,加强了王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英国17-18世纪的福利救济立法及其社会经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17、18世纪的济贫法继承了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征税、救济、就业的基本原则。《居住法》的实施突出了对贫民自由流动的限制,尽管其目的在于安定与救济,但从经济上讲却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8世纪后半期因失业而陷入贫困的人口比例大为增加。“吉尔伯特法”授权各教区建立联合济贫区和济贫院,以规范全国的济贫工作,1795年出台的斯频汉姆兰制度主旨在于根据粮食价格来补贴贫困劳工的工资,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被广泛采纳,福利救济实质上意味着一种收入再分配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6-19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在这一进程中,英国夫妻的婚姻模式并没相应地发生急剧的变化,仍以夫妻各尽所能、共同协作为主导,每一阶层的妻子都要为家庭经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As they became more widely adopted in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century France, wet-nursing and wet-nurses appeared prominently in the iconography of the time. Such images turned negative as criticism against “mercenary breast-feeding” mounted. Over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particular, wet-nurses were heavily featured in press caricatures: they were being mocked while described as simple-minded, dumb, greedy creatures, with proclivities ranging from a taste for garish attire, to sexual appetites fuelling trysts in public gardens with soldiers on leave.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such images will be selected to highlight the codes and values underpinning this mockery.  相似文献   

8.
9.
苏格兰的大学体系起源于中世纪末期,在18世纪和19世纪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的苏格兰大学特色鲜明、影响深远。苏格兰大学的独特特色体现在采用教授制、实施博雅教育,云集了许多杰出人物,其影响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体育教师培养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21世纪中国教育的基本走向,以及学校体育与未来人才的培养,体育教师需要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根据体育教师特定的社会地位,在新的世纪,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标准应注重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爱生尊师,以生为主;终身学习,提高素质,全面能力,创新为主;热爱事业,同行合作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尼德兰南部地区以及北方的荷兰联省共和国黄金时代制图学的发展历史。这一时期是尼德兰地区(包括独立以后的荷兰共和国)的制图学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荷兰的制图学上接葡萄牙、西班牙的制图学的传统,随着荷兰联省共和国的独立及其海外殖民的事业而发展,其制图学逐渐发展成为真正的近代意义的科学,并与当时的航海、测绘、艺术和社会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为荷兰黄金时代的文化象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件中的很多事情极其微妙且涉及国家利益,所以语句的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在政论文翻译中,译者务必紧跟原文语义和作者思想,将原文语境意准确表达出来,彰显文本“个性”是十分重要的。政论文翻译应该把握以下几个特点:(1)表达方式的多样性;(2)功能对等下的变通性;(3)不断创新的时代性;(4)发扬民族特色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3.
Many societies view the world as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 and complementary spheres: the female (domestic) sphere and the male (public) sphere. Because science was part of the male sphere, women were inhibited from pursuing a career in scientific research. However, the more limited female sphere often found within university departments of home economics provided women some space to establish their own research agendas. Using the lens of the history of nutrition, we can see how this universe of separate spheres had, and continues to have,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effects for women in science.  相似文献   

14.
Since World War II, much of the economic growth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the contribution of human capital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Two assumptions have remained largely unexamined: (i) economic stability results from economic growth, and (ii) investments in human capital result in economic growth ( ceteris paribus ). This paper questions this education-stability link by examining longitudinal data from France and Germany across 170 yea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prior to 1945 was a response to economic growth. It is only since 1945 that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appear to drive economic growth. A shift since 1973 leads to doubts as to whether the post-war human capital-driven growth is being sustained. The results rais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might not be as much a consequence as it is a cause of economic stability in the course of time.  相似文献   

15.
中简略地论述了十六大报告辞格运用的特点,从修辞的一个角度管窥了报告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提及了公语体运用辞格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6.
16、17世纪英国流民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17世纪英国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出大量流民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流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圈地运动,价格革命,人口增长,解散修道院,解散封建家臣团,瘟疫和农业歉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圈地运动,16,17世纪英国的流民问题实质上是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变革造成的,“与封建制度瓦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诺福克郡、萨福克郡和格罗斯特郡乡村工业的发展及乡村居民职业结构的变化在英国最具代表性。在这三个郡中 ,农业仍居传统地位 ,但手工制造业、自产自销的个体手工业、乡村工业品的批发与零售贸易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 ,这些郡区、教区居民的职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宫廷建筑是中外统治者加强王权(皇权)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同政治文化传统使中、英两国16世纪宫廷建筑消费呈现出很大的差异.首先,两国的宫廷建筑消费在"公""私"属性上存在观念上的差异:英国都铎王朝的宫廷建筑消费被认为是国王的私事,受到国王自理原则的限制;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宫廷建筑消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皇帝可以动用国家赋税修建宫殿.其次,在两国限制宫廷建筑消费上存在制度差异:都铎王朝的议会从制度上保证了英国国王不能将全民赋税用于王室宫廷建筑;而中国明代政治体制中缺少这样的监督机制,对皇帝的制约缺乏刚性.  相似文献   

20.
张殿清 《历史教学》2007,(14):44-48
历史上,宫廷建筑是中外统治者加强王权(皇权)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同政治文化传统使中、英两国16世纪宫廷建筑消费呈现出很大的差异.首先,两国的宫廷建筑消费在"公""私"属性上存在观念上的差异英国都铎王朝的宫廷建筑消费被认为是国王的私事,受到国王自理原则的限制;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宫廷建筑消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皇帝可以动用国家赋税修建宫殿.其次,在两国限制宫廷建筑消费上存在制度差异都铎王朝的议会从制度上保证了英国国王不能将全民赋税用于王室宫廷建筑;而中国明代政治体制中缺少这样的监督机制,对皇帝的制约缺乏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