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试与招生》2020,(4):44-44
曰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扎根理论的视角对5个企业招聘网站有关人工智能岗位的379条招聘信息进行三级编码及分析,构建基于知识、技能、能力、实践、情感、发展六大要素的人工智能人才画像。基于六大核心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应从六个方面入手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优化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固本”;弥合“技能鸿沟”,为人才培养“蓄能”;转变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赋能”;重视实践应用,为人才培养“筑基”;关注情感意识,为人才培养“导航”;瞄准发展前沿,为人才培养“提速”。  相似文献   

4.
爱丁堡大学早在1983年就开展了人工智能理学硕士培养,是英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的大学.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理学硕士的主要特征为:强大的科研实力,较长的培养历史,强调跨学科培养,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人工智能学科.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启示为:加大跨学科、跨学院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的力度,大学与政府、企业等机构一起联合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生,不断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增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陈剑  董培涛  肖定邦  吴学忠  高勇 《教师》2013,(26):12-13
就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规律而言,学科交叉和融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建设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发展的又一个战略举措。以我校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械学科为例,本文就中心建设的管理机制、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从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不足出发,以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双一流"建设对我国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学术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并以此为衡量标准,分析我国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据此提出创新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和办法,以期培养一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7.
智能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智能化升级.为了适应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这一迫切的新需求,本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研究学科交叉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探讨该类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目标,进而提出了学科交叉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具体模式,为各高校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是深化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机遇,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从对35所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入手,揭示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人才培养思路目标、学科建设交叉融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等现实困境。从转变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深化人工智能教学改革、优化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英国剑桥大学环境风险人工智能研究专业进行个案分析,从学制与学位、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和支持计划四个方面阐述剑桥大学环境风险人工智能研究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剖析其跨学科、校企合作等鲜明特色,为国内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提供建议,包括促进新建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研究中心,对已有研究机构进行优化升级,完善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中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方式、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等方面探讨了植物病理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阐述了新形势下植物病理学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为农科类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理解与执行《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政策,基于多源流理论,可对《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纳入政府议程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问题源流由科技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国内外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存在差异汇聚而成;政策源流由政府及...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研究如何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选取在该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5个维度分析了人工智能领域博士生和硕士生两类学位项目培养特色。学习并借鉴其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高校从优化人工智能专业学科培养方案、激励跨学科合作交叉融合、强化合作研究与推动原始创新、提供师生互选和执行全过程严格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并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要求能够融合法律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以解决不同类型的社会问题,这是现代法律人才培养和市场化选择的结果。国外该类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而强调法律之外掌握专业知识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以及国内部分高校特色法律人才培养的探索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因而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主修+辅修"课程的知识融合、"校内+校外"的联合培养、"行业导师+实务导师"的多元实训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首要任务。创新能力薄弱是当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短板。为此,在分析高校当前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加强思想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师资水平等四个方面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为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结合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条例,探讨了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应侧重处理好的五种关系,即“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专精”与“广博”的关系、“项目”与“论文”的关系、“专家”与“帅才”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论述了世界范围内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现状以及一些不足,并相应地提高出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及其广泛应用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能力培养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人工智能的智能路径为映照反思研究生能力培养的结构调整,应从单一智能、特定技能、技术技能拓展到多元智能、通用技能、社会技能;以人工智能的抢位嵌入反思研究生能力培养的目标转换,应回归研究生能力培养的社会属性,培养研究生人机协同工作的能力、驾驭技能技术的能力;以人工智能的赋能应用为媒介反思研究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优化,应从外在、被动、逻辑转向具身、主动、意义,借用人工智能之技能的同时真正实质提升研究生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19.
突破原有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是现阶段科技发展的重点,是一门新学科的诞生之源,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交叉学科不仅顺应知识发展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也适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研究生跨学科培养范式的转变,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学职能、知识创新发展以及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其路径主要有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学科组织、加强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努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的改革,上海交大与宝钢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也做了些有益的探索。笔者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交大-宝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机制,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