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成为近年来课程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相关研究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理解多有误解或曲解。要澄清与消除这些误解或曲解,就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与发展观,有广阔的视野和“融通”的意识,有大智慧,要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整合起来,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培训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岳祥 《教育探索》2004,(8):109-111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教育目标、教育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等诸多因素,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师范院校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而着眼点在于教师培训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蓝秋燕 《文教资料》2012,(10):34-35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到七八十年代,这一思潮占据了西方理论界主要话题的地位,在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学等各领域都掀起了"后现代主义的论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也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以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不断对话与反思而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一种绝对平等的关系;课程即为探究过程。这些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正在开展一场空间规模的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本文概述了指导这次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内容;探讨了“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与重建“学校文化“的实践课题。论文表明了这样一个信念与真实;尽管我们的改革面临诸多来自旧观念与旧体制的抵抗,但多元的声音所激起的对话、论争和交响,终究使我们看到了新世纪“学校再生“的曙光。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适用程度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化学教师的角度,谈谈如何构建教师个人的化学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6.
7.
新课程改革以来,阅读教学范式发生了转型,主要表现为:从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的转换,从教师"肢解"到学生"体验"的转换,从预设性教学到生成性教学的转换,从倾听型学习到言说型学习的转换,从结构型教学到后结构教学的转换。在阅读教学范式转型过程中出现了阅读浅体验、教学假对话、教学伪生成、教学乱言说、教学无结构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与心理教育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为心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和新思维。新课程改革呼唤着心理教育的理性反思,推动着心理教育范式的变革,走融合创新之路是心理教育范式建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田爱平 《考试周刊》2009,(48):19-20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层出不穷。通过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本文作者对教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即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思想的转化;教学方式的改进;信息技术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面推广并日趋深化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前所未有的力度而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素之一,迫切需要从观念、素质和方法等各个层面作出战略性调适,以保持与新课程改革的同步成长。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至今日,作为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了许久,现就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谈一点感触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慧兰 《湖南教育》2005,(12):35-3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验。面对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更新观念,而且要转变角色,以全新的形象登上教学的舞台。1郾由“绝对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虽然是学生的老师,但不是所有的教师对所有的知识都十分地了解和熟悉,因此,教师应大胆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学生请教。这样,在帮助教师的过程中,学生消除了学习中的“神秘感”,他们也懂得了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不容丝毫冒犯和怀疑,从而有利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能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课程范式建立在拉普拉斯范式基础之上,并在20世纪中叶趋于成熟。近几十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课程范式也在不断演进。通过对新型课程范式的主要特点分析,指出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主要思想,并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层面进行剖析,阐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对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准确定位,拓宽视野,既要体现和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又要遵循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规律。一、根基性: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定位幼儿园课程的独特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根基性”这一性质定位上。  相似文献   

18.
张雪琴 《陕西教育》2002,(12):21-21
一、教师角色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还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上,不仅要改变教师教育,而且要改变教师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换言之,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造我们教师自身.每一个教师都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主动地把自己融入新课程之中,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王典举 《考试周刊》2011,(34):10-11
针对以理论模式和目标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课程理论在指导实践时暴露出的问题,施瓦布提出了实践模式的课程理论。该范式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追求课程的实践性,重视课程开发中结果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解决课程问题,同时把教师和学生视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实践课程范式对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及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课堂学习范式太呆板,太严肃,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机制。新课程环境下学习范式应该将师生精神愉悦纳入学习的目标之中,师生同学互学,从而实现学习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