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王欣欣 《海外英语》2015,(9):135-137
从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出发,对陕北民歌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通过人称、地名和特定动词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民歌翻译的策略。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方言特色词汇,以期达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
陕北民歌语言质朴、旋律独特,字里行间描绘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风貌,体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的人生理念和人文情怀。同时,陕北民歌也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魅力,吸引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使陕北民歌走出国门,唱响世界,对其的翻译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几篇陕北民歌翻译习作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改正,并为日后陕北民歌的翻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陕北民歌真切的反应陕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流传至今,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中的重要角色,描绘和反应民俗事象。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的歌,它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它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它的发展从未脱离过这片富饶的黄土地。陕北民歌通过唱词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它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用艺术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情谊,陕北民歌表达得不仅仅的歌词的内容,还讲究着语言的韵律。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植根于陕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它拥有悠长的光荣历史,陕北民歌更多的注入的是革命精神,充分的展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4.
5.
特定的地理区位、艰苦的生活条件、多元的文化背景、民族多元化的地域孕育了陕北民歌,其唱词表现力的丰富率直、真诚朴素,优美的旋律,简洁明快的表达,鲜明的空间感,构成了陕北民歌极富歌唱性的旋律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07,(31):37-39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每一种方言各具特色,我国各地的民歌之所以多姿多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异使各地各民族的音调及唱腔也风格迥异。学习过民间音乐的人,唱出的作品表现力是很强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语言的使用,它左右了曲调的进行和风格的表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陕北方言的认识来分析方言对陕北民歌艺术风格的影响。首先认识了解方言,然后分析方言与民歌中的音调有什么联系,最后总结方言在民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是一种区域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文化、思想、情感的结晶。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质朴而动听的陕北民歌。就是在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上,陕北人民将纯朴的方言文化植入到陕北民歌中,使陕北民歌注入浓郁的乡土气息,赋予了陕北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陕北人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陕北民歌中,陕北民歌就是陕北音乐的根,是陕北人民的魂,是陕北文化的典型标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帮助解决不少翻译难题。基于关联翻译理论的"明示—推理"模式,译文读者在付出有效努力的情况下获得对原文作者意图的最佳关联,达到最大的语境效果,帮助译文读者对原文正确理解。以广东地区粤语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关联理论翻译观指导下的方言翻译方法。建议根据不同语境选用直译、音译、意译等翻译策略提高语境的吻合度,使方言翻译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阐释学是关于理解和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阐释学代表人物斯坦纳提出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彰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以斯坦纳的阐释学为基础,分析陕北民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  相似文献   

10.
关联翻译理论是由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学生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基于关联理论对翻译开展研究而提出的,旨在追求源语作者的意图与目的语读者期望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以广西那坡壮族民歌《邀请歌》为文本案例,分析和探究广西壮族民歌中文化意象词的英译原则及策略,以期促进广西壮族民歌的对外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民俗语义词汇”富含独特的语言文化特征,在目的语中几乎找不到文化内涵完全对应的词语,所以翻译这些词汇格外棘手。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指出对这些文化词汇的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为目标、“关联域”为中介、“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传递为原则。但是当这两种意图不能被兼顾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试以关联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骆驼祥子》英译本(施小菁译)为例,采用描述和分析的方法来探讨文学作品中文化词的不同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和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为基本框架,通过分析霍克斯译本的两个具体译例,指出在涉及文化数字的翻译中,应充分考虑数字在源语文化中的特定文化内涵,通过适当加注等补偿手段尽可能地保持文化信息的不失真。  相似文献   

14.
不同国家的语言均反映着其特有的文化现象,这构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种种障碍。汉英翻译的目的是让译文读者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设法化解汉英这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的差异,以译文读者为中心,以目的语为归宿,使译文读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  相似文献   

15.
陕北民歌高亢、旷达、苦涩、悲凉、其音乐形象多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创造想象赋予音乐形象以浪漫、多情的个性色彩;比兴、叠字手法的运用使音乐形象感情强烈色彩浓艳。  相似文献   

16.
在语用理论视角下翻译是双重跨文化交际行为,语用理论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关联理论与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宏观的理论和微观的策略与方法。语用翻译观认为翻译是对语境的顺应与选择的动态过程;翻译的本质则是通过明示与推理达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关联理论翻译观,分别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四个维度探析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山东方言英译。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中,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尽力保证方言翻译的准确性,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域特色方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传递。但英译本中也存在方言误译的情况,这对译者扮演好纽带角色、传递源语文化内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袁媛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74-76
文化差异不仅是交际的障碍,更是文化交流的需要和契机。翻译是承认并呈现语言文化差异的积极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茶文化负载词是负载茶文化内涵的最小语言单位。其英译应当立足于"文化传真"的原则,积极寻求原语文化语境在译语文化圈中的重构,从而促进文化间的"留异存同"。试以《续茶经》中茶文化负载词英译为例,探讨几种翻译方法在译语中重构原语文化语境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9.
张耘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26-128
基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Gutt把翻译定义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一种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给出最佳的关联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