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教育”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化和完善“全球意识”是世界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大趋势,强化和完善“国家意识”则是世界现代学校教育的另一大趋势。以面向世界为背景的“国家教育”,就是国家强化和完善“国家意识”的国民教育,它散布在国家政治、国家法律、国家道德、国家军事、国家历史、国家地理、国家语言文字、国家文学艺术、国家思想学术教育以及现代国民意识、国家意识教育等内容之中,它与现代学校德育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厚关联。  相似文献   

2.
自国家诞生之日起,语言与国家就建立了不解之缘。民族国家兴起之后,语言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的语言成为民族国家建构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并且发展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理想民族国家形态。然而,由于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语言分布的多样性、交叉性,如何处理国内外各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建构必须面对的“语言问题”。因此,国家的语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至关重要,国家通用语言政策是国家整合的方式和手段。纵观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通过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等术语的使用可以发现,建立“国家通用语”是历朝历代中央政府的追求。当前,我国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需要继续发挥国家通用语言的作用,不断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家能力。  相似文献   

3.
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关键之举和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经历了传统型国家安全体系、过渡性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型国家安全体系三个阶段。从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领导、理念、内容、目标与支撑五个维度出发,剖析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归纳提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即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化、统筹化、科学化、专业化、数智化、法治化与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国家安全关涉人民福祉、社会稳定、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途径是国家安全教育,保障国家安全教育实施需要构建治理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我国围绕国家安全教育的法制、战略、机制建构政策体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安全教育治理面临的关键挑战表现为:总体国家安全意识尚未有效建立、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性不强、教育教学机制不够科学、评估监测机制有待健全,影响全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确立和践行。新时代,亟待从制度、内容、教学和监测等方面优化国家安全教育治理的方向和路径,构筑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制度、健全教育内容、构建教学机制、优化监测评价,提升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思维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使国家治理体系更成熟、更完善、更科学,治理过程更透明、更公平、更有效。因此,应从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方式出发,不断推进治理体系法制化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以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环节。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对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适应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战略要求,解决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设置碎片化、教育途径窄化、教育目标和方式单一、课程渗透和资源开发乏力、师资力量薄弱等关键问题,应确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以培育安全素养为导向、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阵地的基本遵循。同时,采取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类型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拓展优质的国家安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国家安全教育素养等措施,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战略已成为党与国家重大的政治举措,并通过精准扶贫等系列政策来落实,可以实现人民国家、民族国家、政党国家三种国家形态的同构共生。其一,人民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把人口带回市场、社会与国家,保证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其二,民族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凸显中央权力,推动社会整合,重塑民族形象;其三,政党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对中国共产党权力角色的强化、普遍同意的夯实、组织状态的形塑。三种国家形态的同构共生,可以揭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国家-人民-民族-政党“四位一体”机制,并拓展当代国家理论的讨论边界。  相似文献   

8.
1998年发表的《为国家安全立言》一文,首次提出并粗略构建了一个国家安全学体系;2004年出版的《国家安全学》,不仅推进了对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认识,而且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2014年出版的《为国家安全立学》,进一步探讨了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构建和国家安全学科建设问题。现在,根据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和方法,我们从“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三个基本概念出发,努力构建一个逻辑性更强、学理性更严谨的国家安全学理论演绎体系。在这个国家安全学理论演绎体系中,可以根据国家的构成要素合理演绎出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体系,同时根据国家的安全需要合理地演绎出包括影响国家安全因素和威胁国家安全因素两大方面的国家安全环境体系,以及内容丰富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最终演绎构建一个包括国家安全本身及其构成要素、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四面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和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所特有的、在扬弃国家统治与国家管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全新概念。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是通过数据处理,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并进行深度应用。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应善用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行为法治化、加强国家治理决策科学化、推进国家治理模式民主化、提高国家治理方式智慧化。  相似文献   

10.
从宪法角度解读国家认同有三个维度:认同主体、运行机理和认同客体。公民是国家认同的主体,其公民身份是国家认同的起点,国籍是现代公民的静态标准,独立自主与平等参与是其实质内涵;认同是联系公民与国家的纽带,其运行机理是国家认同的关键。认同的本质是对人际关系的认知、选择和赞同,包括自我认同、集体选择以及赞同与奉献国家三个面相。现代政治国家是国家认同的客体,它是区别于古代国家的现代国家和区别于民族国家的政治国家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元理论"之一。国内外学术界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审慎思考。对核心范畴的解析、对话语渊源的追溯、对内容构成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的基本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的当代意义,体现在提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话语权、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整体性研究、强化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观建设、促推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国科技奖励》2009,(1):11-11
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某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和舆论反映,也是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的外在表达。公共外交是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公共外交视域,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从优化公共外交顶层设计、营造国家形象建构环境等方面出发,探究国家形象建构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作为伟大系统工程需要由中国道理来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至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生成的必然逻辑。国家形象战略概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是阐述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形象战略是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手段调动、挖掘、协调、整合各种战略资源来追求和塑造国家理想形象的科学与艺术,具有价值主导性、合作共赢性、文明互鉴性、传播适应性等特征,要受到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国家身份、国家实力、国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来源于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理论,其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与实践创新,对树立良好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尊重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的"里子",国家形象将国家实体生命化,它关乎民众的信任与支持;作为国家的"面子",国家形象关系国际交往中国家外交政策及其外交意图的实现,是"里子"的外延。国家形象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建设工程,既需要整个民族群策群力,亦需要国家政策资源等配合造势。国家形象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在国际大家庭中的话语权以及影响力,以工匠精神打造国家形象、营销国家形象,是中国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传统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是改革与完善国家体制的重要方式,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为此,应从制度建设视角出发,审视国家治理现代化,分析制度建设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探究以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是顺应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新特点、新态势的必然要求。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敢于斗争、迎接挑战的本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要从抓好顶层设计、深研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平台、引导自主研学等方面入手,在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上实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结合新实际 深化对自主创新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今时代,人类步入了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阶段。哪个国家在自主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哪个国家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哪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哪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强。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把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我国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但推进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周密部署、突出重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暖背景下国家伦理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全球变暖问题上无法实现责任共担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伦理的普遍缺失。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实体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我们需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建构国家伦理,为国家间迅速凝聚共识奠定共同的道德根基,进而按照公平正义原则,建构气候责任分担体系,即按份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国家实力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各自排放行为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人口分配国家气候责任和自愿承担国家气候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