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郑宾 《科学生活》2007,(5):35-35
主要威胁:气候变化其他威胁:抽水过度,农业污染和6座申请中的大坝水资源对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降水、蒸发、冰川融化、洪水和干旱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印度河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的融水。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虽然在短时间里会引起河流水位上升,但在未来几十年内,河流水量会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南干热河谷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特征,严重地制约着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本文在分析该区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本上,阐述了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包括:气候干旱、水资源分配不均、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性质差与土地退化严重等几个方面。同时,结合该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化,提出了该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又包含许多不确定性和未知的因素。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面临的水安全问题十分复杂而严峻。水旱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恶化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强台风、强暴雨、高温干旱等)频次和强度的增加,将进一步威胁到我国的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白城市处于吉林省西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是主要气候特征,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随着白城市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详细分析了白城市发展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得荣干、雨季分明,干季长,雨季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小、日变化大,蒸发旺盛、日照充沛、降水稀少、气候特别干燥的基本气候特点,其中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就是干旱,被称为“西南干旱中心”。同时还简单地分析了得荣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省(区)的全部及内蒙古东经110°以西部分。全区面积约316.4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按我国习惯,统称西北地区为干旱地区,实系由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三个地带构成,全区年降水量均在400 mm以下。 水资源不仅是制约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对环境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引起全人类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介绍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的进展、方法、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分析其对国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了2004年度西藏气候特征和农作物的农业气象条件和全区因干旱、洪灾、冰雹、雪灾等所造成的灾害损失情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为,气候的变化严重影响了水文与水资源系统,将对人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主要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寒潮)、台风、沙尘暴等。本文通过主要对风灾种类及所带来的危害等的描述,提醒人们保护我们所生存与依赖的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1981年至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新科  刘洛  宋春桥  徐新良  游松财 《资源科学》2012,34(11):2164-2169
在1981年-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农业气象站逐年气象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AEZ模型模拟其春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中以1年为单位的模拟实验减少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分析的不确定性,而全区尺度的模拟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标准差为3.05t/hm2,大兴安岭南部和东北平原西部为全区高值区。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条件,其次是光照和热量。近3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明显减少且减少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部-吉林西部一带减少最快。气候潜力主要因降水量减少而下降,升温的作用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周长艳  王顺久  彭骏 《资源科学》2010,32(12):2433-2440
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金沙江流域大气可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流域主要位于高原东侧大气可降水量最大经向梯度带上,受到了高原大地形的显著影响;②冬、春季节金沙江流域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高原南侧经过孟加拉湾北部的南支偏西风水汽的贡献尤其重要;夏季该流域上空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秋季则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③20世纪60年代至今,金沙江流域的主要水汽源地、水汽输送通道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区域上空增湿更是明显;1958年-2002年金沙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水汽输送总体呈增强趋势,主要由纬向输送增强所致;④近年来金沙江流域整体大气降水、径流量地增加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都与空中水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据韩国媒体近日报道,韩国科学家发现植物有一种基因是针对恶劣环境的,因此找到了能让植物在干旱及其他极端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方法,这使农民有望种植能耐各种气候的农作物。领导研究的浦项科技大学生物学教授黄仁焕说:“该研究对解决由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短缺引起的农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人员通过对拟南芥的实验发现,当周围环境变恶劣时,拟南芥的AtBG1基因出现变化,生成调节植物生长的激素脱落酸(ABA)。ABA能促进休眠,从而帮助植物抵抗恶劣环境。研究人员说,在3周实验中,去除了AtBG1基因的拟南芥缺水而死,而富含AtBG1基因的其…  相似文献   

14.
西藏大部分地区夏季(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气候特征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夏季干旱是我区的主要灾害之一,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初夏(5—6月)干旱对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利用该地区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全区初夏降水量、水汽压、气温、日照时数和10CM平均地温之间以及与前期冬季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针对西藏主要农区(沿江一线,以拉萨、泽当、江孜、日喀则四站为代表)初夏干旱预测的热力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
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4年共46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九寨沟、黄龙地区的降水以及水资源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691mm、247mm,季节变化明显。46年来,该区年平均降水以及水资源的总趋势是减少的,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94年以来减少趋势尤为显著;两者的减少主要发生在7月份。本区年水资源的年代际变化最显著,主要是15年左右的周期。九寨沟、黄龙地区7月份降水、水资源的变化与大气环流和南来水汽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主要的影响因子是巴尔喀什湖以东到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500hPa高度场形势和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偏南风水汽输送。高度场以及南来水汽两个主要因子的变化导致80年代尤其是1994年以来九寨沟、黄龙地区7月份降水显著减少,进而影响到全年降水,使其也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引起了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半干旱过渡带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和脆弱地带 ,气候的波动性和人口压力是生态脆弱的根本原因 ,干旱和半干旱区交界线在丰枯年份的空间摆动幅度最大达 1 1 0— 1 30km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限的降水资源是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也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开发利用的水源 .集水技术操作简单 ,适应性强 ,费用低 ,开发潜力大 ,从事的生产领域广泛 ,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并改善该区生态环境 .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带降水的时空变异性 ,确定了 2 5 0mm降水量线在丰枯年份的空间摆动幅度 .通过野外径流观测试验 ,系统研究了雨水集流系统集流面的产流特征和集水效率、水质和集水的高效利用 ,并为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小流域微型生态雨水集流模式 .  相似文献   

17.
张凯  胡敬 《科学中国人》2012,(24):66-68
风云激荡的人类历史,是将天气气候拢于指掌、造福万物的创造史,也是在气象灾害中砥砺求索的斗争史。地球气候的复杂多变,台风、暴雨、高温、海啸等极端现象的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和社会财富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人与干旱的对峙,更是触痛到了地球那根最敏锐的神经。据悉,当今世界,每年约有2000多万人因缺水而背井离乡。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和地区,约有35亿人将为干旱所困。那么,在气象变化日趋反常的今天,中国能否从水困中顺利突围?如何才能摸准干旱气候的"命门"开展防灾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对二连浩特地区的降水量、气温、大风等气象要素变化和生态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本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次年际变化与气候因素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气温明显升高、大风沙尘天气较多是造成二连地区干旱、荒漠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水资源现状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颖  王腊春  朱大奎 《科技通报》2010,26(2):171-179,188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全区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人口占全国的6.3%,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约占全国的18.9%,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区域的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导致水环境恶化,造成水质型缺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另外,长江三角洲地区赤潮频发,洪涝灾害严重,因此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的挑战!本文以太湖流域为典型区域,调查其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探索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水资源优化与良性发展的途径.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需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阐明三角洲区长江干流的水文与河道特性,变化状况、原因与活动规律;(2)对长江三角洲水循环与水环境的承载力、可容许变化的限值与发展趋势做出量值分析;(3)探索现有水环境的治理、污染防治、清洁水源的有效获取、有效利用与有偿使用及清洁排放水流的措施与管理系统;(4)编制长江三角洲流域的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阶段、有效地防治洪水、内涝与潮侵灾害;(5)全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规划应以流域为整体,各地区互有分工,互相补充;(6)实施区域水环境、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7)公众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区域水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被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水环境问题是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内蒙古这样一个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要实现农牧业、工业、城市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诸如由于水利工程,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中农业、森林、草原、水土流失沙漠化和耕地等导致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下大力气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