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涧明 《收藏》2012,(22):104-109
2012年第五届玉石雕神工奖评奖期间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足以令玉雕从业者重新思考当代玉雕创作以及个人在行业中的位置那么,在高速变局中,如何把握当下玉雕行业主流?2012年神工奖中的种种变化又该如何解读呢?本刊特别采访了神工奖的创立者、海派玉雕行业协会会长孙敏。新融入带来新生命力《收藏·趋势》:在孙会长看来,本届神工奖出现了哪些新特点呢?孙敏:首先,本届神工奖实现了文化品牌的提升,由展览、评比转向了玉文化内涵的宣传。应该说,打文化牌,这符合国家文化大发展战略中宣传文化的精神,同时也提升了神工奖的高  相似文献   

2.
韩涧明 《收藏》2012,(22):98-103
作为全国玉雕行业的风向标,2012年第五届中国玉石雕神工奖所带给行业的,不仅是评奖规模及评奖形态的重大变化,种种现场信息都在提醒每一位参观者一一玉雕行业的变局之快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突击时尚最前沿9月21日至24日,上海展览中心3660平方米面积与人头攒动的场面属于中国玉雕。除本届神工奖获奖作品的两个展示区外,与神工奖同步展开的还包括中国海派玉雕艺术大展。这是神工奖在2012年所实现的一次跨越:一方面,评奖由行业范围扩展至社会公众范围,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会展经济的引入对于提升行业影响力有着直接帮助。海派玉雕大师们自然珍惜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2,(8):169-169
随着2012年中国上海玉石雕“神工奖”评选工作逐步展开,组委会日前正式发布消息称,将在筹办“神工奖”评选期间首次评选“玉雕艺术评论家”与“玉雕艺术特约研究员”,从而进一步改善中国玉雕界长期缺失的市场环节。  相似文献   

4.
李维翰 《收藏》2012,(22):132-133
首批当代玉雕艺术评论家及玉雕艺术特约评论员名单根据《关于评选玉雕艺术评论家和遴选玉雕艺术特约评论员的活动方案》,经各相关协会、学会、单位提名,活动主办方2012中国玉石雕神工奖组委会、《收藏》杂志社共同研究,入选首批玉雕艺术评论家及玉雕艺术特约评论员的名单如下。玉雕艺术评论家白描(北京)王金厚(天津)岳峰(北京)玉雕艺术特约评论员刘灼(北京)文少雩(北京)池宝嘉(新疆)李维翰(徐州)刘晓强(河南)陆华(上海)周祥康(上海)郝玉生(新疆)张竹邦(云南)宋广宏(上海)王清霜(上海)姜国平(上海)梁志强(黑龙江)陈昌奉(安徽)9月23目,上海图书馆多功能演示厅内,2012中国玉石雕神工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玉雕上海论坛》开坛。其间,由《收藏》杂志社、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与各地相关玉(石)雕协会、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征集、提名推荐,经玉雕行业、收藏界等领域广泛征求意见后评选产生出的第一批当代"玉雕艺  相似文献   

5.
韩涧明 《收藏》2012,(16):64-65
9月,第五届中国玉雕石雕神工奖评选即将揭晓。据本刊获悉,本届神工奖不仅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玉雕盛会,而且,在颁奖及作品展示期间,还将围绕中国玉雕行业健康成长展开诸多内容,相关举措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经过详细了解,本干将其中重要内容归纳为五大看点,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2,(15):169
随着2012年中国上海玉石雕"神工奖"评选工作逐步展开,组委会目前正式发布消息称,将在筹办"神工奖"评选期间首次评选"玉雕艺术评论家"与"玉雕艺术特约研究员",从而进一步改善中国玉雕界长期缺失的市场环节。据介绍,虽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发展,完成了从"神玉"到"王玉",再到"民玉"的演变过程,但是由于新中国建立后,玉器长期仅局限于工艺美术行业之内,加之当代玉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未能形成面向社会公众的玉雕评论机制。近几年来,当代玉器市场越来越热,成交价格不断创下新高,大师玉器成为收藏新宠,但种种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如当代玉器的文化及学术研究不足,批评体系缺失、不能有效引导创作和审美等,这些市场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环  相似文献   

7.
韩涧明 《收藏》2012,(22):110-117
2012年,全球顶级当代艺术收藏家乌力·希克兴致勃勃地买下3件邱启敬的玉雕作品,探讨这样作品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可能性,同年,邱启敬作品在海派玉雕大本营、上海神工奖展览现场引发激烈争议:这样的作品能算是玉雕吗——"邱启敬作品中可供欣赏的属于玉雕的内容太少,很难认为是好的玉雕作品……""可以看得出来,邱启敬的作品至少是利用了玉的材质特性,而抽象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探索,这是应该允许的……""邱启敬的作品就像一盘菜,大家尝了一口,感觉很新鲜,也有很多人觉得不错,但是,这盘菜是不是—直会像第一回吃一样让大家感觉新鲜,感觉不错,只有靠时间才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8.
韩涧明 《收藏》2010,(10):2-3
2010年8月1日.第三届上海神工奖评选揭晓。来自全国主要玉雕产地的共计426件作品云集上海.最终评出创新金奖16名.其他奖项若干。在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会长孙敏看来.  相似文献   

9.
王金厚 《收藏》2012,(22):136-137
本年度在上海举行的"神工奖"评选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一它不仅评出了参展玉雕作品的各类奖项,还和《收藏》杂志联手评出了三位当代"玉雕艺术评论家",我是其中一位。获选自然非常高兴,但更令我高兴的是,中国当代玉雕界已经开始重视对玉雕艺术的评论了。这在玉雕界应该说是一次飞跃,一次升华,值得庆贺。中国玉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是我国工艺美术门类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我国文化艺术体系中的精粹。它的历史发展始终延伸、影响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宗教、文化等领域,并且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从宫廷、皇权和神秘状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2,(22):96-97
在这一年,全国玉石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大的调整与考验。未来市场究竟往何处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就在此时,作为引领全国玉雕风向的上海,2012年神工奖评奖期间再次曝出重大行业调整信号。这次玉雕行业的调整、变化之快,尤其是观念的调整、更新之快,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由此发生的颠覆性影响来得直接而深刻。本刊在本期专题中力求汇集各方信息,希望给行业、藏家提供这种变局的概貌及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涧明 《收藏》2012,(22):122-127
《当代玉雕的价值审视》,这是本届神工奖活动期间论坛的主题。到底如何衡量当代玉雕的价值,玉雕价值衡量背后又包含了怎样的市场信息和文化秘密?本刊摘选、编辑有关嘉宾的发言,以便读者了解当下玉雕前沿最鲜活的思想。刘忠荣:按照传统做,永远是工艺品当代玉雕的价值审视,这个题目很重要。我们平时对理论上的东西往往是忽略的。我们从传统过来,传统的手工艺还没有转换为艺术品,这是前辈所没有完成的事,但却是我们这一代必须要做的。谈价值的话,原材料、工时、流程等衡量都是传统的,也是客观的,每个大师要多从主观方面考虑,包括综合素质、设计、创作、思想题材,对社会的吸引力等,这样才能走出传统。按照传统的做法,玉雕就永远是工艺品。我们的责任是发展玉雕,从自我做起,走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3,(15):170
会副会长,苏州市玉雕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海派玉雕设计大师,和田玉收藏家、鉴赏家。于2000年在上海开办玉雕工作室"御府工坊"。御府工坊的宗旨是:巧匠琢美玉,玉品传精魂。付雪飞依据玉雕行业多年积累的鉴玉、识玉、雕玉的宝贵经验,还有自己不断挖掘研究的创新成果。他将为祖国的玉雕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懈努力。www.163yu.com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1,(12):I0040-I0042
从2002年至今,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已经完成了九届评选,中国当代玉雕就是在这样一个奖项的引领下确立了基本风貌。9年时间,天工奖的入围作品累计超过了3000件。正如主办方所概括的:“玉出由天,器成在工”。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5)
正新年伊始,玉雕界在寒冬中迎来了一个大消息。2016年1月9日,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在北京隆重召开。F委员会筹备历时近一年。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章程》(草案)和拟任第一届领导及秘书处架构名单,选举白描为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此前,白描的新书《秘境:  相似文献   

15.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说明古人对玉器的重视和热爱。因此,自古以来,对玉器的制作十分讲究,特别是像一些佩饰玉或摆件的玉雕工艺,更是精益求精,构思新颖,造型别致,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这里介绍的安徽省望江县博物馆所藏的吹箫童子白玉雕就是一件具有清代典型风格的精湛玉雕工艺品。  相似文献   

16.
韩涧明 《收藏》2009,(1):25-27
玉雕技艺的提升已经不再是单纯讲究工艺的要求,而是具有极品材质,同时凝聚东方审美与东方手法的艺术追求。玉雕成为当代藏家最爱,与这种审美追求也是相联系的。因此,在藏玉传统中,除了工、料思路之外,艺术境界的高下成为衡量“新玉”作品的一个必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成春到 《收藏》2006,(3):92-92
笔者收藏着一件白玉雕手握鱼镇纸(见图)。一些玩玉的藏友认为,它是一件材质优良、造型特别的文房用具。它突破了玉雕单鱼或双鱼的传统,把鱼和手巧妙地进行了组合。  相似文献   

18.
伍波  宋康年 《收藏》2012,(17):89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龙和玉就十分崇尚和喜爱。古话说"玉雕龙,锦绣凤,好兆头,喜心中。"可见说古人用玉雕龙形饰品的风尚由来已久。2012年是壬辰龙年,笔者特选出两件清代龙纹玉雕与大家共赏。其玉质精良,刀法简练,造型自然大度,给人一种吉祥的美感,令人喜爱。这些玉件玉质坚硬,光泽晶莹,多采用镂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技法,或辅以圆雕手法,寥寥几笔,便将龙的形象表现得生动活泼,淋漓尽致,足见这一时期玉雕工艺的高超,以及玉雕艺人过人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9.
郝文生 《收藏界》2010,(1):117-120
刘晓强,河南镇平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独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长。多年来,他立足于中国玉雕之乡厚实的土地,胸怀高远之志,在独山玉雕文化艺术事业领域,用心探究着、耕耘着、实践着,设计并描绘着它的灿烂未来,其指导并参与设计的独山玉雕刻作品,在全国各类玉雕作品展览上累获大奖。玉神公司典藏馆所收藏的经典独山玉作品,数量之多、品质之优,堪称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20.
施俊兆 《收藏》2013,(3):80-83
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玉雕中,把玉雕工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当推"古玉第一佩"子刚牌。子刚牌得名于其首创者陆子刚。陆子刚是迄今所知为数极少的在玉器上自署名字的玉雕大师。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太仓州志》载:"雕玉器,凡玉器类砂碾,五十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