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家长总喜欢向孩子显示自己的强大,他们认为强大才有威信,而生活却告诉我们: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首先源于父母的“示弱”。听说过著名教育家卢勤的教子故事吗?儿子4岁的时候生病发热,卢勤带儿子去打针,针刚扎进去,儿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卢勤见儿子哭了,自己也忍不住流眼泪。儿子立即不哭了,他问母亲:“又没扎你,你哭什么?”母亲说:“妈妈胆子小,看见你一哭,就害怕。”儿子立即逞起了英雄:“嗨!你们女人太胆小。算了吧,以后你甭进去了,我一个人进去!”第二天,儿子真的一个人走到护士面前,大声说:“你扎吧,我是警察!”把卢勤和护士都…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1400余首诗中有近200首诗中直接出现了“哭”、“泪”等词语。在这些“哭”诗之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百姓的关切,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对故土家园的难舍,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正是由于这种深沉而又刚劲的内容,使得杜甫的“哭”诗并不显得贫弱萎琐,反而有一种沉都阔大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孔子哭颜渊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透过孔子的哭之痛与爱之深,体察了这位生命在场的良知哲人的生死观。孔子是一位秉具真性情的圣首,他通过体验颜源之死这一“临界处境”,穿透了“死生”、“富贵”这一重价值,由此透示出了这位以“仁”立教的圣哲不以“死生”、“富贵”为念的那层生命的洒脱和高尚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写刘备“善哭”丰富并强化了刘备“仁君”心性、“义士”性情、“英雄”之志、“枭雄”之术“儿女之情”等方面的性格内涵。而且,“善哭”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刘备矛盾的性格结构。矛盾而复杂的性格使刘备形象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5.
集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正在自选活动,我也加入到他们中间。玩得正高兴,我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泪水充满了眼睛,我急忙取出手绢掩饰这不雅的一幕。“老师你怎么哭了?”细心的吴静问道。“我没哭啊。”“没哭你怎么擦眼泪?”我们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我想: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探讨一下流眼泪的问题呢。于是便问:“谁能说一下老师为什么流眼泪?”“你刚才打了一个哈欠,所以就流眼泪了。”快言快语的于金民说。“对,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可是老师为什么会打哈欠呢?”“因为你困了,所以就打哈欠。”“可能你晚上没有休息好,就打…  相似文献   

6.
胡嫣 《家庭教育》2007,(2X):33-33
瓜瓜是幼儿园里鼎鼎大名的小哭娃,他曾经以响亮,惊天动地的哭声吓坏了许多小朋友,连老师都说:“教了那么多孩子,像瓜瓜这样会哭的还真是少见。”其实,瓜瓜哭的原因也很简单:上了幼儿园,离开了从未离开过的家,离开了爸爸,妈妈,瓜瓜的心里就害怕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集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正在做自选活动,我也加入到他们中间。玩得正高兴,我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泪水充满了眼睛,我急忙取出手绢来掩饰这不雅的一幕。“老师你怎么哭了?”细心的吴静问道。“我没哭啊。”“没哭,你怎么擦眼泪?”我们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关注。我想: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探讨一下流眼泪的  相似文献   

8.
谈哭     
人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哭。这哭不是伤心难过,而是一种信号——告诉心力交瘁的妈妈和在产房外焦急等待的亲人:“我已经生下来了!”这就是所谓“呱呱落地”。此后,一生中的悲悲喜喜、坎坎坷坷,哭自然是少不了的。临到死了,自己不会哭了,却还要被一大堆披麻带孝的人围着甩鼻涕甩眼泪。可见,,哭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哭需要身体许多部位的密切  相似文献   

9.
清晨入园,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紧紧抓住大人的衣襟,哭着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幼儿园。”妈妈急着上班,一把扯下孩子的手,“不许哭!再哭,妈妈就不来接你。”孩子虽然勉强止住了哭声,但他的眼泪还在流。 游戏时,明明一不小心撞到了玲玲,玲玲大哭起来、明明连忙把她扶起来,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但玲玲还在哭。明明理直气壮地说:“我都向你道歉了,你还哭什么?再哭,我就告老师去。”玲玲的哭声比刚才小了些,但她仍在抽泣。 上述现象,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难免会有哭声。哭,是孩子…  相似文献   

10.
讨论的话题:莎莎上小班快一年了,可几乎每天入园都要哭闹:“爷爷,我要爷爷……”短则一两分钟,长则十几分钟,闹完跟没事儿一样走到小朋友中间玩去了。对于她的“晨哭”,老师用尽了办法,每次莎莎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老师,我明天不哭了,肯定不哭了。”但第二天她却照哭不误。怎样才能让莎莎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呢?(江苏赵凤娟)哭鼻子比赛孩子初上幼儿园,由于环境的改变,产生心理焦虑导致哭闹是正常的。不过,类似莎莎近一年的“晨哭”现象,着实需要老师动动脑筋,发挥教育机智,不妨来一个“以毒攻毒”,用妙招治“顽疾”…  相似文献   

11.
几则故事的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婆”变“笑婆”《禅海珍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太太。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该想大女儿的鞋店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未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相似文献   

12.
校园幽默     
学了《谈笑》一课,王老师让同学们仿写一篇题为《谈哭》的文章.小明灵机一动,将《谈笑》中的“笑”字全部改为“哭”字交了上来.这一下,创了许多新鲜的词儿: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笑     
我没哭小汤姆在家娇养惯了,好不容易捱到了上学年龄,妈妈送他到学校上学。第一天上学回家,妈妈担心地问:“在学校好吗?没有哭吧?”汤姆骄傲地回答:“我才没哭呢,我把老师弄哭了。”把最胖的推下去学生会举办有奖征答,赛题是:!个名人搭乘一个气球,!个人分别代表各自领域的最高水平:一个文学家,一个化学家,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医学家,一个气象学家。气球突然遇到风暴,要把其中两个人推下去,才能保证气球的安全。问题是:究竟把哪两个人推下去?不久便收到了许多答案,其中大多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地分析论证各人的功过轻重,然…  相似文献   

15.
谈到哭与笑,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cry,sob,laugh,smile这几个熟知的词。实际上,除了这几个常用词,英语中还有许多表示哭与笑的单词,我们也应对这些词加以了解,才有助于正确理解和确切表达哭与笑。我们先来看一下有关哭的词汇: blubber:大声号哭;又哭又闹;指伤心地、不顾脸面地流泪、喊叫和哭闹Stop blubbering,your brother is sleeping.  相似文献   

16.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班的语文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我不禁有“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满足与欣慰。然而,数学成绩却不尽人意,与平行班相差甚远。怎么会这样联系平时数学老师向我反映的情况一想,性急的我再也忍不住了,便急匆匆地向教室走去。 来到教室后门,我透过玻璃一看,整个教室竟然开了锅。这大大出我的意料。同学们显然已经在我之前“打探”到了消息。只见几个女同学趴在桌上放声大哭;几个平日里的“调皮蛋”也收起笑脸,两眼盯着窗外,一言不发;还有几个同学情绪很激动,其中一个孩子大声说:“有什么好哭的我们去找校长,都…  相似文献   

17.
宋朝名臣范仲淹,不仅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而为后世所传颂,而且在整肃吏治方面也颇有见地。史载其就任参知政事以后,即取来官吏名册,逐一审阅,见有不称职监司的姓名,即一笔勾去,另以他人代之。对范仲淹颇为敬重的富弼心有不忍,对仲淹说:“你这一笔下去,可知道要有一家人哭了。”范仲淹正色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一家哭”与“一路哭”  相似文献   

18.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究竟如何用妙手创造出佳作,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同题。“情者文之经”(刘勰(交心雕龙》),但凡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2006年商考《考试说明》中明砖指廊:“要求在作文中能够冉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生活是文学源头.而生活中能撩拨掩们心弦的。往往是形请于外,表现人内心情感的细节”哭”与“笑”。“哭”与。笑”不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而且还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究竟怎样妙用这个哭与笑呢?下面介绍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有本连环画《于文翠》,说的是一个名叫于文翠的文工团员,演《白毛女》总不到位,每次排练到“喜儿哭爹”的场面时,不光哭不出来,还忍不住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当我哭时,母亲就吓唬我说: “再哭,大老虎就会来吃了你。”“如果不听话,老狼就会来把你叼走。”慢慢地我对许多事情充满了恐惧,我虽很乖巧、听话,但是个很胆小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