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叙述汉灵帝中平元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184—280)间事,一般认为它由三种成份构成:整理加工民间口头创作,直接依据史书进行改编,摘录和复述史书。由于它的成书关系,《三国演义》特别具有真实感,它虽然不是一部史书,但它将史书内容通俗化了,这一时期的事件和人物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比任何历史阶段都高。魏晋时期近来颇受学人重视,《三国演义》的时间跨度包括整个曹魏和西晋初年,这段时间正是备受推崇的魏晋风度的萌芽与发展初期。李泽厚认为魏晋风度包含着药、酒、姿容、神韵,还加上“华丽好看”的文采辞章。鲁…  相似文献   

2.
赤壁之战     
一、作品与题解《赤壁之战》这篇讲读课文是根据罗贯中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至五十回中“定计”,“火攻”的内容改编的。五年制课本以《火烧赤壁》为课题。六年制课本改为《赤壁之战》是为了强调、突出“战”而不  相似文献   

3.
每当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用他那浑厚激越而又略带沉郁的男中音演唱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主题诗时,观众都会激动不已。然而,这首冠于小说《三国演义》回目之首,又制成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主题歌的好词《临江仙》是谁作的呢?它并非小说作者罗贯中所写的,而是四川新都明代大诗人杨慎! 据史料记载:在嘉靖本《三国演义》上并无此词,此词是在清人毛宗岗  相似文献   

4.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之一. 这部流传已久,影响深广的古代名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对此问题,众说不一,颇存分歧。有人认为《三国演义》死守史实,缺乏想象,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价值的书。有人认为《三国演义》突出地宣扬了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而且还在某些方面美化了封建统治者,因此它的主要倾向是落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部书,不要混为一谈。《三国志》是一部史书,《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的史料而再度创作的文学巨著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肠义胆的关云长、勇猛的张飞、奸诈的曹操。更是妇孺皆知。罗贯中以其生花妙笔,对人物形象的逼真的描写,感染着《三国演义》的读者。  相似文献   

7.
石冬梅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4):51-52,55
学术界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作者对其所持的一些论据进行了辨析,认为"连珠炮"等火器即使确为明初所发明,也不能证明《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因为这些描写是明人增改的;以"玉带"为贵也不是明代才开始的时尚,而是历史久远的传统;《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皆用"原来"而不用"元来"一词,不是因为它成书于明初而不用"元来",而是因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官刻本,为避讳而将罗贯中原著中的"元来"改成了"原来"。因此,持明代说者的上述论据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便获得了人们热情的赞扬与喜爱,其故事、人物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自毛宗岗与金圣叹评点以来,又引起研究者不懈地关注,其批评文字可谓汗牛冲栋、聚讼纷纭。将上述现象加以概括,一言以蔽之,即在“读”上是爱不释手;而在“评”上人们却褒贬不一。我以为其原因概出于一些  相似文献   

9.
数数如今银屏上最火暴的电视剧,穿越剧必以绝对优势占据首位。不论是曾经的《寻秦记》《魔幻手机》《穿越时空的爱恋》,还是如今的《神话》《古今大战秦俑情》《宫》,每一部都是收视率极高,热议不断。特别是由小说《梦回大清》改编的电视剧《宫》,老少通杀,其火暴已经达到了令业界震惊的程度。穿越剧的火暴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有一篇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相似文献   

11.
张春燕 《快乐阅读》2013,(10):107-107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有一篇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生动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文化的情况。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历史上就有“人才莫盛于三国”之说。在刘备,曹操、孙权属下众多的谋士战将之中,诸葛亮是个极其光辉夺目的人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国文化”,都热情讴歌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能运筹椎幄,决胜千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艺术手法琐谈马宝记,黄凌峰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编导在本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精心加工、改造,对人物、故事、情节本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原则增减、渲染、夸张。所谓有联系,是说电视剧基本上符合小说原著;有区...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一定数量的由小说改编成的课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这类文本的体裁特征,研读课文,走进人物?《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语教科书四年下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  相似文献   

15.
一、备课抓“角度”老一辈的老师说:备课是备教材、备学生各方法。但我总认为说得太笼统了,没有揭示出备课的实质。从我的教学体会中感受到备课是对教材的重新“处理”。打个比方,《三国演义》是部历史小说,把它改编成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就有一个对小说重新处理的过程,决不能把小说《三国演义》死搬硬套地搬上荧屏。备课也是把教材“处理”(改编)成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过程。当然把《三国演义)改编成电视剧,既要忠于原作,又要考虑到观众的“口味”,对教材“处理”也不能脱离大纲要求与教材内容,也要考虑到受教育者那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罗贯中一生著书颇多,《三国演义》是他的压卷之作。研究《三国演义》的主题,不能不涉及罗贯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和时代背景。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罗贯中大致生活于1330年至1400年。他亲眼看到,并且亲自参加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曾经在张士诚手下当幕僚,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有志图王”者。只是由于他所事非主,“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于是“传神稗史”,著书言志。纵观罗贯中的全部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作品都是以  相似文献   

17.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根据原型批评,原型是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象征、联想群和结构单位。它反复出现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并且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地保持下来;它既是历史文化的,又是社会心理的;它在大众化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三分史实、七分虚构的历史小说,是在史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经文人罗贯中的加工润色创作而成的。其中三顾茅庐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考验仪式的原型,但也不乏罗贯中在加工过程中对这一原型的消解和重构。揭示出这一点,不仅可以把《三国演义》的研究引向深入,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文人在创作中对…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与《东同列国志》都崇尚“羽翼信史”,但罗贯中的立意在小说历史化,冯梦龙则意在历史通俗化。两人在编纂技巧上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仁君"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政治理想,而最能体现其政治理想的人物形象非刘备莫属。作者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刘备的艺术形象塑造为一位"义重如山"、"礼贤下士"、"宽厚爱民"的明君圣主。作者在《三国志》中刘备的历史"真身"的基础上,形象地刻画了《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艺术"化身",刘备的形象塑造对于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