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文明、沟通未来,这是出版社编辑的主要作用.现如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版编辑工作发生巨大的变化,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存在技术落后、数字编辑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现状的分析并简要阐述改革策略,包括转变传统的选题思路、提升编辑数字媒介素质、创设平等合作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2.
科技变化日新月异,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编辑出版也日益现代化和科技化。数字化出版已由概念转变为现实,渐渐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数字化出版趋势下,对科技期刊编辑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及其提升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加强图书出版管理,严把教辅图书质量关,整治教辅图书市场乱象.在这一新形势下,各教辅图书出版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改革,督促教辅编辑转型发展.传统教辅编辑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亟需更新观念,亟待转变角色,努力塑造集"策划、编辑、营销"三种角色于一身,兼具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与市场意识的教辅编辑新形象.  相似文献   

4.
编辑为受众服务天经地义、毋庸赘言.图书编辑延伸服务功能是新时期图书编辑的业务之一.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主要的转变就在于图书编辑所提供服务的转变和延伸上.在一定意义上说,出版社之间的竞争,编辑与编辑之间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图书编辑延伸出版服务已经或正在成为转企改制后出版社愈来愈多的编辑们的自觉行动.文章就图书编辑延伸服务功能的内容、修炼方向和目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黄晓燕 《出版科学》2015,23(1):27-28
数字出版在内容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导致编辑职能随之改变.编辑应适应数字出版的新形势,转变角色,成为能策划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出版改革方面,人们对出版工作,特别是编辑工作的质量管理的改革谈论得还不太多,而编辑工作的质量却是决定出版物水平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环节。因此,这个题目在出版改革的探讨中理应提到日程上来。目前,编辑工作改革试验的主要形式是各种编辑承包责任制,其中心内容是编辑承包发稿量和出书的效益。这一改革试验据说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摸索。我认为,出版工作改革,特别是编辑工作的改革,可能应更多地以图书的编辑质量为方向。在这方面,人们最常想到的是两条途径:加强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7.
要认识童书出版活动,必须体认童书出版编辑理念的构成、演化和发展,更深入地把握童书出版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童书出版高质量发展。童书出版的编辑理念经历了一个从成人本位到以儿童为本位,再到以儿童认知为本位的重要转变。在儿童认知本位下,童书出版理念主要体现在契合认知心理的内容主题、符合认知心理的出版形态和配合认知心理的出版营销三大方面。未来童书出版的编辑理念将从教育本位向沟通本位转变、从个体性阅读向共同体阅读转变、内容细分朝着精准化演进。  相似文献   

8.
武君丽 《采.写.编》2021,(10):127-128
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出版行业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转变为数字出版模式,出版环境趋于数字化、网络化.教材出版行业与其他出版行业的发展脚步一般无二,大多教材出版社也在一步步探索和实践中运用数字出版模式.在出版行业对数字出版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整个业界对于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观点出奇一致:两者之间仅仅是出版介质不同,其出版的内容并没有改变.这就表明在业界出版环境中,出版工作的重点依旧是编辑工作.但在新的出版形势下,编辑也必须改变自身固有观念,积极探索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在探索自身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新的编辑方法,促进出版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曾菡 《采.写.编》2022,(2):145-146
为了促进科技图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科技图书出版编辑全媒体融合思维的转变进行研究,文中分析了全媒体融合对于图书出版的影响,并提出了出版编辑转变全媒体融合思维的措施,包括提升出版编辑的综合素质、巩固和作者的合作、提升对"互联网+"出版思维的认知水平、积极寻找和网络运营商的合作机遇、提升数字化出版责任意识、创新出版服务...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的发展为数字出版与编辑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古籍编辑职能也应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随之转变。文章对数字出版大背景下古籍编辑职能的变化做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出版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 ,强化编辑的市场经济意识 ,并且使编辑的市场意识渗透到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 ,是深化出版改革的关键。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编辑职能的逐步深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书籍的出版、印刷、发行是由出版社、印刷厂和书店分工负责 ,各成系统 ;在这种体制下 ,出版社主要是文化宣传的事业单位 ,不是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出版社的营销活动 ,如出书分工、出书任务、书籍定价、发行折扣等 ,都是按计划和行政规定进行的。书籍的编辑过程从选题开始 ,经过组稿、审稿、加工 ,到发稿、看样便告…  相似文献   

12.
《编辑之友》开展以“编辑工作的改革”为中心议题的讨论,这是一个好主意。我祝愿这个讨论在编辑工作者、出版工作者以及《编辑之友》的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获致令人满意的成功。去年,《出版工作》月刊开辟了出版“改革笔谈”专栏,《编辑之友》杂志开辟了以“编辑工作的改革”为中心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方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变的程度日益加深。数字出版的本质是信息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在,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编辑的工艺流程,也促进了编辑人员的角色转型,还对图书出版的编辑工作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编辑工作以三审制为代表的编辑流程与出版社制度结合紧密,编辑流程植根于制度而不是功能,且在分工明确的出版流程中一般不涉及其他环节,比如直接协助作者写稿等。这样,编辑工作的价值体现在整个图书的出版价值中,编辑人员的收入也基本来自对出版收入的分配。因此传统编辑工作方式表现为“服务于出版社工作流程”。但是数字出版环…  相似文献   

14.
王竞芬 《出版广角》2021,(17):67-69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出版融合新型业态的出现,使传统图书编辑不得不在思想上进行转变:从产品制作转向提供知识服务;从传统图书编辑转为项目经理;从项目经理转为出版运营者;从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无论出版业态如何改变,出版融合只是现代出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业态,并没有改变出版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出版对内容质量的把关、审核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福生接受《编辑之友》记者的采访时说:上海市出版工作95年主要抓发行改革.发行是出版工作中重要环节;新华书店是发行改革中的主角.建立公平、有序的大市场是出版改革的共同目标,上海应该为图书大市场的建设做积极贡献,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得更为合理,使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科技革命最具代表性的5G技术促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融合发展.5G时代,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出版业蓬勃发展,5G技术从阅读场景、阅读行为和阅读内容三方面引发了数字出版业的创新变革.5G时代,数字出版编辑面临市场需求全球化和个性化趋势,技术创新和思维转变的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数字出版编辑应具...  相似文献   

17.
贾晓巍 《出版广角》2016,(11):35-37
数字信息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引发了出版业又一次革命性变革.传统专业出版社如何转型,传统学术编辑如何转变为"互联网+"编辑,成为每个学术编辑思考的问题.在转型中,学术编辑需要面对读者需求的改变、编辑角色的改变、媒体元素的改变和编辑知识结构的改变,而学术编辑的价值追求不变、责任不变、读者群不变、作者群体不变.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编辑转型的大潮中,学术编辑的职业内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作用并没有因出版媒介和传播方式的转变而弱化,实际上更重要了,对学术编辑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媒体给予的机遇,逐步诞生了数字出版,其作为出版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传统纸质图书出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编辑来说,应适应时代潮流进行职业转型,从教材编辑过渡到课程编辑,注重编辑转型的要点,把握好发展的机会,努力转变工作方法,给予编辑充分的活力,逐步适应数字出版环境。本文主要阐述数字出版环境下传统的教材编辑向前端位移,逐步转型为课程编辑的编辑职业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李慧萍 《今传媒》2012,(9):116-117
当今社会已进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信息时代。必须转变和扩展编辑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和数字化出版的需要。编辑职能已由出版的前端延伸到出版的整个过程。数字出版时代,需要编辑具有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更全面的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出版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数字出版对学术期刊的影响,数字出版使学术期刊内容更丰富、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探讨了数字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之路,指出提升信息素养、对稿件的甄别能力、创新文章内容与形式、加强互动交流和努力从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是学术期刊编辑对数字出版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