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责"与"反思"是二战后德国文学中的两大关键词,但这种自我批判的态度也并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它总是受到时代历史话语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记忆话语"的视角为德国战后文学清理出一条线索并将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重要作家和作品的简要分析勾勒出德国战后文学的图景。  相似文献   

2.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是不同的.文章强调中国参加两次大战的背景不同、中国在两次大战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两次大战的性质不同、美国对中国态度不同决定了两次大战后中国不同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3.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是不同的。文章强调中国参加两次大战的背景不同、中国在两次大战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两次大战的性质不同、美国对中国态度不同决定了两次大战后中国不同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初期,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处理德国问题上,产生突出矛盾,导致了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形成,这对战后欧洲和整个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德国分裂主要是由于东西方冷战冲突不可调和造成,但同时不能忽视1945年后活跃在德国政坛的政治家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占领国的影响下,战后德国陆续成立的政党和社团中主要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偏东、偏西和中立,德国政治家对国家未来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相似文献   

6.
伊朗核问题由于其敏感性和复杂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自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后,联合国四次通过对伊朗进行制裁的决议,望其能够停止铀浓缩研究,进而放弃谋求核武器计划。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伊朗方面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让步,结果不令人满意。围绕制裁效果来看,各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究竟国际制裁在伊朗弃核问题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制止伊朗发展核武器除了高压与接触两种基本途径外,是否存在第三种途径,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制裁的效果,文章希望通过系统分析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年轮刚刚进入90年代,德国就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颇有成效的外交,未响一枪一炮,克服了国家分裂,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在国际政治中,这犹如晴天霹雳,德国再一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的、特别的关注.战后50年,德国从战败、分裂到重新统一,收回全部主权,最后成为美、法、俄等几个大战胜国的最重要伙伴.如果说战后各大国地位和对外关系变化之巨,德国则当数第一.德国战后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德国对二战中希特勒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基本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德国政府和人民敢于直面历史 ,勇于承担战争责任 ;与德国形成鲜明对照 ,战后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却缺乏真诚的反省和道歉。同是二战中战败被惩治的国家 ,战后对战争罪行反省却如此不同 ,追根求源 ,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两国战败的结局和被清算的程度不同。德国战败后是无条件投降 ,战争元凶希特勒自杀身亡 ,其他战犯受到严惩。根据战时苏美英有关协议 ,其领土被盟国分区占领 ,其权力被彻底剥夺 ,在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原则指导下…  相似文献   

9.
冯帆 《历史学习》2001,(7):56-56
“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和日本都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战后两国的认罪态度却形成了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第一.战后对两个国家的审判标准尺度不一。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纽伦堡审判时对德国不论是战犯的惩办,还是战后赔偿,以及战争结束后对其军事经济方面的限制都做了相当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并且视纳粹党为非法组织。  相似文献   

10.
苏联驻德军管机构、苏联驻朝军管机构,是二战结束后初期苏联对德国、朝鲜占领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它始于反法西斯战争中对欧亚大陆两大战略要地的军事占领,成长于依照苏联模式对当地战后重建的经济、政治改造之中。由此,确立了苏联对两地深刻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凡尔赛到雅尔塔--试析近代欧洲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前半叶,欧洲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在战后条约的基础上,欧洲分别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安全体系:"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这两大体系不同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给欧洲带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对德政策在战后苏联对外政策中占居重要地位。它不仅涉及苏联与两个德国的关系,而且与整个东西方关系息息相关。对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无疑对我们研究当代国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战后苏联对德政策的历史,首先需要了解战后德国问题产生的根源。苏美英三国战时曾就肢解德国的问题进行过多次双边和三边磋商。出于担心德国东山再起,三国在原則上一致同意战后对德国实行肢解,但是在具体肢解方案上存在深刻分歧。雅尔塔会议后,希特勒败局已定,反法  相似文献   

13.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由清政府组织的两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禁烟、清末新政时期禁烟,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政府的坚定决心、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然而,效果却相差甚远,一个无疾而终,另一个则成效显著。出现这种现象,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即两次禁烟运动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不同影响着这两次禁烟运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到二十年,纳粹德国又发动二次大战。这次侵略战争怎样准备起来的,是应加以注意的问题。人们确认德国法四斯是发动这次战争的罪魁,这是正确的;但不能认为德国侵略的一切准备,只是在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才进行的,实际情况并不如此。早在第一次大战刚结束,德国垄断资本就已从事恢复军事工业潜力,为以后发动侵略战争准备了工业基础。如果没有这种能够制造大量头等军备,成千上万的坦克、大砲、飞机和军舰的工业基础,法四斯德国便不可能顺利地发动二次大战。事实表明:德国在恢复军事工业这方面的战争准备是依靠着德国垄断资本本身的力量,同时接受美国财政援助而得以实现的。因此,关于战后德国如何在美国扶植下恢复它的军事工业,是了解纳粹德国的战争准备和它为什么能够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德国教育体系中最为耀眼的亮点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即所谓的双轨制。双轨制曾为德国经济在战后废墟上迅速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曾为世界各国所效仿。在双轨制运行中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在德国承担青少年职业训练的主要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所谓  相似文献   

17.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除了宇宙之外,最神秘的就是孩子的大脑。如何更好地开发孩子的综合能力,一直是各国教育家不断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各国文化不同,幼儿教育又因地制宜,应该或多或少地对我们有所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外国形式多样的幼儿教育吧!德国:幼儿园混龄编班与玩具继承德国的幼儿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德国混龄班的年龄跨度非常大,他们最早研究的是3~6岁儿  相似文献   

18.
苏峰 《中学教育》2013,(5):100-106
公民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二战后在德国公民教育历程中,有两种思想贯穿始终:一是脱离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建立走向民主与和平的准则;二是摒弃一元的民族主义思想,实行多元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最终德国形成了"和而不同,和谐为本"的多元一体模式,文章以上述两种思想为主线,探讨二战后公民教育政策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十六世纪中叶的德国农民战战,被人们称为是“德意志农民和平民为消除封建主义和创立统一的德国而作的英勇的尝试。”而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则被人们称为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上最大的”农民革命战争。可以说这是世界农民战争史上影响最大的两次农民战争。这两次农民战争发生在不同的国家里,前后又相距三百多年,然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的纽伦堡和日本的东京分别设立了两个国际军事法庭,德日法西斯战争罪犯分别在这两个法庭上受到庄严的审判。由国际社会正式组织的法庭依照法律程序对主要战犯加以审讯和制裁,是战后国际 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11名法官之一——中国人梅汝璈(1904—1973)是一位博学、正直的法学家。他24岁时就以优异成绩取得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1946年,他作为法官被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往东京,参加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战犯审判工作,历时近3年。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梅汝璈先生之子梅小璈根据其父日记和一些珍贵资料,撰写了这篇文章,向读者揭示了东京审判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