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穿过京汉线,涉丹江,两越秦岭,挺进大巴山,在川北陕南,十分艰苦而又逐步胜利地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翌年,正式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当时,党和红军为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展开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广泛扎实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堑花队,就是活动在巴山丛中的一支活跃的宣传队伍。他们按照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指示:“各级苏维埃要组织宣传  相似文献   

2.
川陕革命根据地曾经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学界一直把它视作研究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课题加以关注,也把它视作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的研究有很多成果,文章主要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历史地位、经济建设和发展、政治建设、军事建设及其他一些方面等入手,对多年来涉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展现多年来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3.
川陕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文教事业更是促成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巩固的强有力支撑.文章通过探讨、分析川陕革命根据地文教事业的政策、方针、宗旨等问题,旨在阐明川陕革命根据地文教事业的特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水旖旎、多姿多彩的四川,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1933年,红军在这里创建了全国第二大的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今  相似文献   

5.
在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所作出的正确选择.陕南商洛山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条件,鄂豫陕省委的正确领导、政策策略,红二十五军英勇顽强的殊死奋斗,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是根据地迅速创建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所作出的正确选择,陕南商洛山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条件,鄂豫陕省委的正确领导、政策策略,红二十五军英勇顽强的殊死奋斗,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根据地迅速创建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革命传统文化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宝贵财富。大量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是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西华师范大学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在德育实践方面,积极尝试和探索把革命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其中。一、川陕苏区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1932年12月到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到川北后,在川陕边中共党组织和王维舟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了川陕苏区。  相似文献   

8.
取得巨大成就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川陕苏区,在创建中却体现出比其它苏区更为突出的艰巨性,主要的困难有:富源上的劣势、革命基础和地方党力量的薄弱及频繁军事斗争造成供给困难的加剧。正视川陕苏区在创建中所面临的艰难,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川陕苏区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分量,也才能更加深刻体验到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浅谈川陕苏区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苏区位于四川、陕西两省交界处,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发展成为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与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各样的群众组织不无关系,可以说川陕苏区无论是在军事发展还是在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成就都离不开这些群众组织的支持与拥护。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便是由妇女同志组成的广大群众组织的一种。这一基层组织的建立,不仅使川陕苏区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充分调动了她们参与革命的热情,更为苏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它的存在和发展为中国现代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着地理上和社会上的许多优势。它位于秦岭、大巴山的脚下,扼汉水、长江之咽喉,丛山峻岭,地势险要。当时,四川军阀连年混战,广大民众苦不堪言。四川军阀刘湘、杨森等各有六、七十种苛捐杂税,一九三二年,川北的田赋竟预征到一九七八年,  相似文献   

11.
川陕苏区妇女教育对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于研究川陕苏区教育、革命发展、妇女解放运动等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借助达州处于革命老区的地域优势,利用所在学校国内唯一专门收集川陕苏区研究资料的数据库——川陕苏区文献研究数据库,通过前期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从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视角,归结了川陕苏区妇女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妇女教育对于川陕苏区发展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也是全国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有着灿烂的红军文化。巴师附小的前身是1932年红军创建的“工农小学”,这里也是川陕游击队总指挥部所在地,有着厚重的红军传统。这些丰富、宝贵的德育资源为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家乡,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我校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3.
《新华文摘》1993年3期《徐向前元帅生前的肺腑之言》(作者廖盖隆)一文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谈话中涉及四方面军为什么在1933年7月退出鄂豫皖根据地?1935年4月张国焘放弃川陕根据地是不是退却逃跑?怎样看张国焘在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执行王明的“左”倾路线,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全国第二大苏区。文章以川陕苏区女红军为考察对象,采用群体研究方法,考察该区域女红军群体特征及工作职能的状况。川陕苏区女红军包括鄂豫皖入川女红军和川陕苏区当地女红军两部分,该群体年龄小人数多;家庭出身普通;文化程度较低。与其群体特征形成反差的是,她们在川陕苏区建设中的作用则更为引人注目。其工作职能涵盖战斗、游击、宣传、医务、内务等方面,工作种类多,分配科学,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红色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陕西人民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陕西人民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坚守西安孤城,支援北伐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迎接各路主力红军长征会师西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设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豫鄂陕根据地,保卫陕甘宁地区。勤劳、勇敢、质朴的三秦儿女,在中共陕西党组织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壮丽的篇章,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大区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白军开展分化瓦解与政治攻势。川陕革命根据地各级党组织通过加强对火线白兵的政治宣传、开展对白军俘虏的政治攻势、重视对白兵亲属的教育引导、优待白军投诚士兵和白区专门人才等具体工作,分化瓦解敌军,壮大了红军队伍,为夺取革命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历史贡献和作用巨大。目前川陕苏区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动员、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变革等几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学界继续挖掘新资料,拓宽研究思路,增添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活动的重要区域。红四方面军、红三军、红二十九军、红二十五军等部红军,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还先后开辟了川陕、鄂豫陕两块革命根据地。红军既是战斗队、工作队,又是宣传队。制作标语,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党政机关进行革命宣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们在陕南、川北留下  相似文献   

19.
“弯弯路,密密林,茅草棚棚笆笆门,想吃干饭万不能。”这是旧社会大巴山区人民痛苦生活的写照。政治黑暗、经济贫困的大巴山,文化教育更是落后,文盲达百分之九十,劳动妇女几乎百分之百的不识字。一九三三年,红军来到大巴山,巴中县就是当年中共川陕省委、川陕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的所在地。根据苏维埃政府关于“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决议,巴中县的劳动人民第一次得到读书识字的权利。红军长征离开后,黑暗重又笼罩巴山,根据地人民掌握文化的愿望,只能深埋心底。直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六十多万人口的巴中县,在校中小学生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  相似文献   

20.
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也是全国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有着灿烂的红军文化.巴师附小的前身是1932年红军创建的“工农小学“,这里也是川陕游击队总指挥部所在地,有着厚重的红军传统.这些丰富、宝贵的德育资源为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家乡,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我校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体验‘红色‘生活,学习红军传统“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家乡,学习红军精神,争做红军好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