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电影、电视连续剧已经成为了当下人们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电视剧塑造的经典人物,会一直留存在人们心中.影视剧主要的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剧中特效的制作,人物的选取,形象的塑造,演员的表演以及议案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而这其中,故事情节作为基础,保证了影视作品的连续性,人物塑造作为砖瓦,构建了影视作品的细节,所以人物的塑造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形象设计作为人物塑造最基本的手段,也在影视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演员的挑选,妆容的塑造,服装的修饰,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勾勒出影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美术场景设计使电影的形象、造型、光色等因素更加艺术化。美术场景设计能够让电影更进一步产生艺术意境。美术场景和电影关系密不可分。恰当的场景设计能为影视作品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直接影响着整部作品的风格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声乐视听艺术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是电影作品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段。在提升视听艺术效果、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增强影视作品感染力、诠释影视作品主题等方面,更是彰显了声乐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因此,要实现音乐视听艺术与影视作品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丰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镜头运用中,空镜头作为一种只见物、不现人,言尽而意无穷的影视镜头表现模式,常被应用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影视作品中.一个好的空镜头甚至暗喻着整部电影的意旨.因此,如何合理精炼地运用空镜头,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屋》为实例,研讨了空镜头在动画短片中的运用方法和技巧,探索了镜头语言中修辞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在影视作品中女性都以男性的附属身份而存在,电影在不断塑造着彼此类似的男性嘤中的女性形象。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以及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尊变得丰富、饱满,更接近真实生活中的自我,女性意识不断的得以体现。本文运用了综合分析法,针对国内外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从人物个性的复杂化、主体性意识、独立自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分析能够开拓影视作品的表演视野,塑造更加完整、真实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对任何一部影视作品的艺术性而言,服装设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设计完美的服装不但可以使人物的形象更为生动饱满,还有助于影视作品主题的升华。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求影视服装设计与情节编排、人物塑造一样,必须时刻考虑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两者能否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一部影视作品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作为影视艺术形象,被中外影视艺术家所钟爱,在其成为影视作品表现对象的同时,其形象也不断地被放大,甚至游走于人与神之间。笔者探讨了成吉思汗作为真实的人、半人半神到神化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不同表现,进而探寻影视艺术中历史人物与历史真实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电影导演善于把握钢琴音乐的艺术功能来提高电影的艺术效果,会利用钢琴音乐对电影人物与情节进行渲染和烘托,使电影的主题更加鲜明,提升电影的戏剧性。本文以影视作品中的钢琴音乐艺术为立足点,探求钢琴音乐艺术在影视中的魅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小说与影视、作家与影视关系的密切程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当代文坛众多的作家中,池莉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她的作品屡屡被改编成影视剧。但是,当我们将池莉小说相关影视剧同原作相比较时,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本文主要以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及其同名影视剧为例,对比分析相同题材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的视角转换。  相似文献   

10.
长篇泛论不如择要点评———攻其一点法广东/刘否南构思方法概述]一部电影,可供我们评论的方面很多,如思想内容,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等。在构思评论时,我们既可以全面评价整部作品,也可以只分析其中的某一情节,甚至某一场面,某一艺术手法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一是根据现当代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其二是根据现当代作家生平拍摄的传记电影电视.整合利用现当代文学影视资源辅助课程教学,通过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的人物塑造、情节展现及环境描写的互文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掌握.利用现当代文学影视作品辅助教学,要注意影视资源的时长与频次,还有注...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来影视艺术对文学或戏剧作品的改编中,有两种艺术取向并非鲜见:一种取向是把原著视为经典,在改编中以忠实于原著为目的。用这种原则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固然较为准确完整地体现了原著精神,但却明显缺乏艺术改编应有的创造特征。另一种取向是在改编中仅把原著的题旨、情节、人物作为素材或触媒,而着重表现改编者的主体意识,全不受原著的限制,这样拍成的影视作品,很可能具有较明显的再创造的特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是一部在艺术上有高度造诣的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它注重人物形象主体性格的相对稳定,善于调动丰富多彩的环境、对象和情节来打造出神入化的类型化人物和审美系统,达到了类型化人物塑造的最高峰,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但类型化人物简单整一、缺少变化、半人半神的性格特征、回避人物内心冲突亦使作品有着不可避免的缺憾。其得与失对于我们塑造时代新形象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雾都孤儿》整部作品最大的成功是利用幽默艺术塑造不同的人物,作者利用自然幽默、夸张幽默和犀利幽默塑造了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给读者无限的魅力与震撼。本文通过探索《雾都孤儿》中的幽默艺术,分析在幽默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运用方式,正确运用幽默艺术对文学作品的提升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和影视作品的不断完善,音乐逐渐成为电影背景中不可替代一个重要因素,并贯穿于影视作品的始终。其中,钢琴因素在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在对影片的故事结构、人物活动、烘托氛围等方面都存在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挖掘和讨论电影中钢琴因素在影视背景音乐中地位这一问题,不管是针对于钢琴艺术本身,还是影视音乐甚至整个电影行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效果。本文从影视作品中钢琴背景音乐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在影视作品背景音乐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从而对发展和改进我国电影中音乐部分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众多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独特表现形式,使得它的每一个制作细节都需仔细推敲.而一部动画率先逐人眼球的便是场景色彩,人对色彩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将对色彩的主观感受和解读注入动画的场景色彩中形成"画面情感",有助于将特定的作品主体情感传递给观众,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我们动画的场景色彩分析与提炼的意义所在.本文分析了短片动画《毛毛儿》中的场景色彩设计与角色性格刻画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场景色彩设计在整部影片艺术风格塑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影视艺术中的服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昊霏 《学周刊C版》2013,(4):190-191
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以及审美情趣的体现。自从电影电视艺术诞生以来,服装设计就与其产生了密切关系,并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服装设计艺术作为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内涵和其中的文化寓意。一、影视作品与服装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影视作品与服装设计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密切关系。人物塑造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人物塑造离  相似文献   

18.
影视艺术不是象诗、散文、小说那样仅仅把作者的心留驻在个人的情感世界中,将作品中人物塑造为自己或自身情感、愿望的化身。而应该让作品中人物成为千万个影视艺术的主人——观众,以及观众的情感和愿望的化身。在这一方面,港台影视人物塑造上确有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时一部影视作品被人遗忘了,但剧中的一首歌却流传开来。音乐已成为影视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族音乐能够体现影片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浓郁的地方特色。 我国的影片,一般都是表现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人物的塑造与情感的表现只有具有中华民族的气质,才能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所以,也就必须用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音乐语言来表现。90年代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就是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在电影中的一次较典型的表现。虽然音乐在影片中既不华丽,也不抒情;既不铿锵,也不哀怨,但它那充满浓郁民…  相似文献   

20.
从冷漠旁观到苦难希望——余华和张艺谋共有的“活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文学面对现代媒体传播方式和大众知识消费观念的挑战,在自我完善和创新的文学革新探索过程中,实现了与电影的强强联合,将文字以现代化的手法表现出来。但文学和电影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是使用语言文字叙述情节、塑造人物和抒发情感的;而电影则以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冲击人的视听器官传达影视观念。因此,在对同一主题的阐释上也会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从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活着》和著名导演张艺谋改编的同名电影的相互借鉴融合中,对小说文本和电影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揭示等特点作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者不同的艺术观念对作品的定义和重释,以及作品折射出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