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维度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也必然有所体现,对词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比中荚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文化差异,确定造成这种文化缺省现象的动因,进而提出消除由于文化缺省形成的认知障碍的言行认知策略.语言学习的目的不是语言的本身,而是为了进行社会交际.词汇是语言的核心,英语词汇学习不能忽略中英词汇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达到既学习词汇,又掌握文化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为指导,讨论了范畴化的原型和层次理论对于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启示,以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构建以典型词义和基本层次词汇为基础的词汇语义网络,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翻译和文化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文化的特质和需求影响着翻译活动从产生到结束的全过程,而翻译活动反过来也无时不在地影响着发生了交流的两种文化。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译者的任务便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化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化内容,尤其是对出现了文化缺省的情况进行翻译补偿。  相似文献   

4.
文化缺省的认知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一门外语要了解它的文化,文化因素为其文化成员所共有,并以图式化的知识结构固化在文化成员的头脑中,交际时常常被省略。文化缺省是语用推理的先决条件,具有语境激化的特征。理解时,在认知图式的协助下,可通过缺损推理激活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文化补偿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文化视阈下,由于汉英两种文化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差异,英语文本的可译性受到较大限制。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问题,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是翻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译者需要审慎地对待原文的文化信息,采取适当的策略对文化缺省信息进行文化补偿,从而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异质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文化缺省及其在翻译中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缺省指的是同一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被双方作为共享而省略的化背景知识。化缺省的存在是妨碍跨化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译作为化的使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读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的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了解异域化。音译加注、直译加注、释义和归化的翻译手段可以起到重构化缺省中的作用,但它们各自又都有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75):34-35
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俗语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并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中英动物俗语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认识、了解和利用两种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文化缺省指的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被双方作为共享而省略的文化背景知识.英汉成语中文化缺省的存在妨碍了跨文化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根据文化缺省产生原因及其补偿原则,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应该在汉语成语的英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文读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成语的内涵,了解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认知语境与语言哲学一些前沿问题进行探索,首先对认知语境和语言哲学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流派进行阐释和比较,在这个基础上对认知语境和语言哲学两个主要领域进行分析,讨论认知语言学框架中的语境概念,然后着重分析语言哲学中的认知语境理论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英国作为两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都在传承着各自的文化,表现着东西方人民思维方式和待人接物的差异,以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两种文化的呈现。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需要了解英语言国家的文化本质与表现形式,理解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不学文化不足以学好语言。  相似文献   

11.
侯丽香  艾桂琴 《考试周刊》2011,(28):117-118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汉称谓语的异同,进而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以更好地进行英汉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指示意义与内涵意义着手探讨中西文化对两种语言中一些词汇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以"I think","你看"等为例,对英汉主谓插入语结构的非范畴化现象进行分析,试图考察该结构的非范畴化特征如语义抽象或泛化、丧失形态标记、句法限制条件消失和功能、范畴的转移等,并对英汉主谓插入语非范畴化现象进行了对比,以期用非范畴化的理论加深对该结构的理解,反映认知和语言的不断创新,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陆莲枝 《高教论坛》2003,(4):107-109
在综合英语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与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减少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误,以提高综合英语课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可行且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我们从本质上认识跨文化交际失误的认知根源。作者认为,跨文化交际失误主要包含语言认知失误和文化认知失误,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认知能力是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人类思想、语言、推理等认知活动中的最基本能力,范畴化必然依赖于人类思想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遵循人类认知模型的一般规律。范畴化的四类认知模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产生出原型效应,达到对认知客体系统而合理的类属划分。  相似文献   

17.
名词化是从其他词类或底层小句派生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过程。本文在前人对其形式、种类及功能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范畴观、认知域、诠释学、凸显观四个相关理论对名词化现象进行了解释,阐释了英文中大量存在名词化的原因,同时给读者理解复杂的名词化结构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交往也日渐增多.在国际交际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英文化习俗对双方的思想交流和沟通有很大影响.然而,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的差异仍然十分明显.对于一名英语学习者,了解中英文化习俗的差异可以避免双方政治交往和经济交往中所可能发生的不必要的误解,确保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汉语基本颜色从范畴化到隐喻化认知,可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物代色--以物比色--抽象化或符号化--隐喻化,由于基本颜色词汉语语言文化中形成的“双重语义”特征,便导致了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两极性,这说明隐喻认知与汉语语言文化模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言习得中的范畴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孝煜 《文教资料》2008,(15):46-49
语言习得中的范畴化和作为历史现象的范畴化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现象.语言习得中的范畴化可分为一语习得中的范畴化和二语习得中的范畴化.一语习得中的范畴化和二语习得中的范畴化既有一致性,也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