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时代》2010,(10):12-17
我们是“明星”,无数人为了一睹我们的“英姿”,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我们是“精灵”,敢于勇闯“地狱谷”;我们是“贵族”,拥有全球唯一一处专用的温泉;我们也是“幸运儿”,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2.
我叫“循环小数”,是小数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小朋友们,你了解我们家族吗?我与“无限不循环小数”是“门当户对”的“兄弟”,“无限小数”是我们的“爸爸”。“无限小数”  相似文献   

3.
1,上海卷 “他们时代”来临的标志 世界是由“我们”、“他们”组成的,“我们”、“他们”原本是互相依存着的,当人们意识到“他们”时也便意识到了“我们”,反过来,当人们意识到“我们”时也便意识到了“他们”。只是在过去。很多人,特别是优越感特强的都市人(尤其是都市中的80后、90后),往往一切都从“我们”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竭力表达自己的欲望、激情和见解,而仅仅把“他们”当作衬托自己优越感的外围人或看客,  相似文献   

4.
我们平时经常听别人说“核泄漏”“核武器”“核电站”等一切与“核”有关的词。那么“核”是什么呢?其实,“核”是“原子核”的简单说法。形象地说,这个“原子核”就是一个叫“原子”的东西里的“核”。对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原子是什么——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下面我们就到原子和原子核里面看看:  相似文献   

5.
“邂逅”,是指“偶然遇见”。因此,并不在我们预期设想之中,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而这些所谓的“意外事件”,可能是异想天开的古怪答案,嘀嘀咕咕的跑题讨论……当我们在课堂中发生众多我们难以预料的事情时,就是与“意外”发生了一场“邂逅”。可以说在课堂中“意外无处不在”,对于教师来说“挑战也无处不在”。新课程背景下当我们用发展与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所谓的“意外”时。会欣喜地发现,精彩等待着我们,因为,它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种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郭铁成 《学习之友》2011,(11):23-24
“民主”并不是“好”或“坏”、“有用”或“没用”的问题,它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渴望,一种需求。正如吃喝拉撒睡,正如人的“七情六欲”,你说它们“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没用”?我们需要它们,是我们的生命离不开它们,一旦离开,生命就要受到致命的阻遏。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不是我们的生命需要它,它就是再“好”、再“有用”也与我们不相干。  相似文献   

7.
陈凤 《红领巾》2010,(11):46-46
我们是“90后”,一君戴着红领巾的小小“90后”。我们纯真无邪,任性而可爱;我们热祖国,热爱生活;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我们尊敬师长,关心同学;我们勇敢无畏,顶天立地,我们是新一代的小小“90后”。  相似文献   

8.
好朋友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水杯说:“对!”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椅子说:“对!”钥匙对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锁说:“对!”雨伞对雨鞋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雨鞋说:“对!”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说:“不对!不对!”小鸟说:“我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小鸟还说:“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选自《婴儿画报》1999.4)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直认为学校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特别是网络研究,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大家“搅进来”——我们提出了“我们一起做研究”的理念,“我们”代表平等,“一起”表示合作,“做”意味着行动;“研究”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沈德馨 《新读写》2023,(11):18-19
<正>这里不一样,我们认可“战争”,我们崇尚“和平”,我们因“战争”而“和平”,我们因“和平”而“战争”。欢迎来到九一班。九一班,可不是什么“就一般”。我们是老师在办公室里口口相传的优秀班集体,是入学考就极其突出的“精英”。不过,说起自己,我思来想去也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混进来的,生活在“精英堆”里也太不容易了些。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每一次读到这个地方,我总是一声叹息。哲尔赛岛是“穷人们的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是“我们的心事”和“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我们的哲尔赛之行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但是,“远处”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从海里“钻”出来的哲尔赛岛只是一片紫色的“阴影”——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就这样变成了阴影。我们的“快活而骄傲”竟然如此短命。  相似文献   

12.
好朋友     
水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水杯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椅子说:“对!” 钥匙对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锁说:“对!” 雨伞对雨鞋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雨鞋说:“对!”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说:“不对!不对!我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小鸟说:“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案发现场”,当我们指着那些被翻得乱七八糟的东西问孩子:“这是谁干的?”我们可以听到:“这是小狗干的!”“这是外星人干的!”“它就是那样的!”我们几乎很难听到他承认:“这是我干的!”当孩子矢口否认你对他的“指控”时,我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面对这些谎言和狡辩,很多父母都会着急上火。其实,我们不必太紧张,还是听听孩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吧.  相似文献   

14.
每月作文题     
《语文教学之友》2014,(11):F0004-F000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句曾经广为流传的名言:“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我们’,最不重要的一个词是‘我’”。然而当代作家毕淑敏却说:“我很重要”。对于“我”和“我们”,人们着眼点不同,因而强调的对象也就不同。“我”和“我们”,孰轻孰重?这自然会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一走进课堂,我们就习惯性地“讲述”和“提问”。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不准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解,那我们就只有“一个又一个地问问题”了。“问”是教师的权利,是教师的功夫……但是不是一种“依赖”甚至“病态依赖”呢?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然而我们的“师傅”刘克老师不但把我们“领进”教育的大门,而且对我们实行“扶着走一程,放手阔步行”等一系列带动青年教师的措施。刚刚步入教育者行列的我们对于“教师”一词的真正含义,理解得很肤浅。为此刘克老师给我们讲述她的“师傅”——杨金凤老师是怎样为人师表的。望着她那执著的面容、自信的神情,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教师的光荣。现在我们终于体会到了,那时刘克老师是“牵”着我们的“手”,使我们跨入了教育的殿堂。立志于教育事业是我们的愿望,但仅有远大志向是不够的。千里…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教育》2009,(5):27-27
初中“减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尽管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多年、尽管“年年叫‘减负’”,但依然是“年年负担重”。究其原因,仍然是中考“指挥棒”在发挥作用。有教师形象地说:“我们喊的是素质教育的口号,用的是课改新教材,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创新,但仍然走的是老路子。”“我们也想‘减负’,但考评我们的仍然是‘分数’。”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初中阶段“减负”的艰难。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一叶一叶扁舟,骄傲而又自信地行驶在人生浩瀚的大海里。临行前母亲们为我们准备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于是我们快乐地出发了。我们懂得这是我们行驶天涯、独闯社会的资本,我们权衡着,却又在一个挫折的关口,我们把“诚信”丢掉了! 我们的船失重了,因为我们的人生模糊了。  相似文献   

19.
过去时保持一致 中文里没有像英文一样的时态用法。在中文里,我们用“现在”“过去”“将来”“正在”“了”表达时间和状态。比如,“我们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说,“六一”是我们的“苦”日。不少孩子“六一”后的腿是青的,手是肿的,“笑”是成人教出来的。老师们说,“六一”是我们的“难”日。不少老师“六一”后的嗓子是哑的,眼睛是红的,身心是疲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