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中,讲述了一个生来口吃的青年沟口在父亲的影响下,向往金阁寺的美轮美奂,在独占金阁寺的欲望驱使下,试图与金阁寺同归于尽的故事。在"纵火"事件发生前,文中曾多次提到"南泉斩猫"这一经典的参禅课题,本文将从文本出发,分析"斩猫"在文中的象征意义,进而阐明沟口"纵火"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镫令 《新读写》2011,(3):11-11
日本初夏的天气真有意思,九点钟从旅馆出来还细雨蒙蒙,十点钟到达金阁寺的时候,太阳出来了。正照耀在金阁寺上,一片辉煌!于是游入纷纷赞叹:金阁寺,金光闪闪!  相似文献   

3.
周海霞 《现代语文》2009,(7):130-132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现当代文坛上一位特异的作家,他用生、死、血、青春、肉体、美、恶等来构建他的美学体系。三岛美学体系是从对日本传统美的接受、怀疑,再到逆反开始构建的,而希腊古典主义美学中的均衡性追求则为他的美学观注入了新的因素。在他的代表作《金阁寺》中,他借助主人公之口阐发了自己的美学观,小说本身也完成了一次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表现出一定的存在主义倾向,本文从其存在主义倾向的产生渊源、具体表现以及独特个性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并在对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与西方存在主义进行简要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并阐释"《金阁式》存在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但是人们对它的一些根本性的认识与研究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文章从美的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了人作为美的认识的主体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又从美的个体差异性的表现说明了这种差异性在认识美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最后从美的社会性这三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论证,肯定美作为个体感性认识的存在。由此来肯定是个体的人决定了美的存在,美的主观性必然占据着美感意识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徐英 《考试周刊》2012,(21):26-27
中学语文新大纲强调了古诗的阅读与鉴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词教学,扩大中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进行美的古诗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美的感受能力,美的创造能力,我觉得是目前从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挣脱出来的一条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信息技术与陶艺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从展示形象,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创设情境,提高学生想象美的能力;引导创作,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陶艺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陶艺教学更好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8.
张洁《拣麦穗》是一篇彰显人性美的经典之作,作家对这种人性美的展现是颇有意味的话题。本文旨在从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中,从选择的意象中,从对比手法的运用中欣赏《拣麦穗》这篇散文对人性美的完美呈示  相似文献   

9.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描写了一个现代人自我丧失和自我追寻的故事。叙述者“我”在战前因天生身体缺陷而被疏离于现实和人生之外,以致于被金阁所代表的美的观念异化而迷失了自我。“我”在战后烧毁金阁的小说结局呈现了现代个体能动地通过行动来建构自我同一性的伦理诉求。《金阁寺》生动描绘了主人公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的内心纠葛和生存之痛,体现了三岛在战后民主主义历史语境下对主体性的叩问和对现代个体的人文关怀。在此意义上,《金阁寺》的身体叙事具有浓厚的战后思想启蒙色彩,体现了三岛对战后个体现代性的执着追问。  相似文献   

10.
对于异化与审美的关系以及异化美的存在,历来众说纷经,莫衷一是。但从整体审视,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与审美是对立的,不相容的,审美排斥异化,没有异化美的存在。这主要从美的本质,本体意义上来论美,即把美看作是和谐、整一、合乎比例的古典的理想的美,或者说是康德所谈的“绝对理念的美”或“纯粹形式的美”即“纯粹美”“’,而这种“纯粹美”毕竟在美的理式范围中是不多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异化与审美是同一的,可同构的、可相容的,审美融纳异化,有异化美的存在。此观点侧重美的非本质意义,或者从美的外在形美来…  相似文献   

11.
在黔东文坛,中青年作家代表之一的完班代摆,以充满文体自觉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毋庸置疑,对他创作的可能探究和分析,有利于相处同一地域的我们看到他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于我们也许有益的借鉴意义;看到他作品中存在的,也许是我们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完班代摆作品入手,并试图从创作普通性的高度,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化学科学中的美学表现和美育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科学中充满着自然美、形式美、结构美、理论美、变化美、实用美.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从遵循认知规律、提高教学艺术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一直以来其答案莫衷一是。古今中外,各家各派都就这个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合理性阐释。美究竟是什么?是否该为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从美的成因出发,沿着美的系统分析何谓美,以及如何理解美的理念,可以发现“美的本质”定义的缺失性。  相似文献   

14.
体育竞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其观赏美体现于运动员的精神美、运动美、风格美、文化美和科技美之中。要欣赏体育中的竞技之美需加强体育审美意识的培养,提高体育观赏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审美化打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传统审美理论受到了挑战,审美主体的大众化、审美客体的视觉化与审美方式的直观性等审美现实,对高校美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即力求传统美学理论与现实审美需要相结合,以及正确理解图像与文字二者在审美上的不同特征,注意时代审美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意象不是单纯的事物的映象,而是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象。意象有"情中景"和"景中情"两大类型。"情中景"是直接抒情的意象,"景中情"是间接抒情的意象。意象的美有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是意境的美,外在美是形神之美,形神之美包括形色之美和精神之美,意象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产生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李贺诗歌悲剧意识的审美从五方面进行了分析:以“病”为美、以“悲”为美、以“寒”为美、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以此看出,李贺诗歌诉说的是一种与世抗争又无力抗争的现实,诗歌所透射出来的,恰是诗人内心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命美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视点是基于对人的关注。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之美、自由之美和超越之美都是对生命之美的诠释。从美的尺度出发,追寻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性与意义性双向成长之美,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存储性和生成性互动发展之美,释放教师专业成长传承性与创造性的共同活力之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形式美法则的概念、本质特点、表现形式详细阐述,进一步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以便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同时还分析了东西方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形式美感的差异,由此说明形式美的多样性,从而使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发展观的审美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应答,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具有创新美、崇高美、和谐美、逻辑美、简洁美、现实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