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番子拳名的“番”与“翻”张克俭(武汉体育学院)番子拳,是我国北方武术中的一枝奇葩,原名“八闪番”又名“番拳”,有绝技快招之称。番子拳是武术中短打类的拳术,拳法密聚多变,技法迅速连环。故曰:番拳法连环,爆竹一挂鞭,双拳密如雨,出招似闪电。史料记载,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番子拳按基础、功力、技击、套路四部分进行分类整理,并就番子拳的训练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
戳脚拳是以腿法为主的传统拳种,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如在沈阳地区,就有戳脚翻子、胡氏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此三支传承至今。笔者练的是地行戳脚与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拳是先师高伯川(1897~1970年)所传。高师是河北蠡县人,11岁时拜师学艺,21岁艺成后走南闯北,孤身一人,终身未娶,后落脚沈阳。高师一生淡泊名利,曾担任过冯玉祥部队的武术教官。冯  相似文献   

4.
朱伯伦 《武当》2006,(9):3-5
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5,(8):10-11
天水武术的门派较多,主要有:东门派、军营派、高家棍(壳子棍)、安家山一梢棍、豹子坪换手鞭杆、沙石坡铁门扭丝栓鞭杆、赵家柔软功、咸振刚硬功派等门派。还有一些拳术、棍术流派,如回民童家拳、台子派的子拳、子棍,以黄宝珊、李雄武为代表的发展派。这些流振在近年传播较广。影响也很大.是天水武术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7.
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或合一通臂拳,属昆仑派。此拳早在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有论述。在他的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中记载:“神拳当面插下,进步火焰钻心。”与二十四势中掖、挑二势吻合。  相似文献   

8.
马雷石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9,(6):34-3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9.
刘文波 《精武》2004,(1):8-9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也是形意拳中各种套路的起势、收势,该拳种的各种技法都是以三体势的各种要求为基础,所以,该桩法既为入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所需。三体势体现了形意拳的太极、两仪、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星、八字(及八要)、九数等要领,因此,练三体势也即是练习形意拳的精华。“三体重生则万物生”,三体势又可变化为各种拳式,为各行(形)拳之母。如果说五行拳、十二形拳是形意拳之母拳,那么三体势则是“母拳”之“母”,  相似文献   

10.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5-55
横拳是五行拳的母拳。横拳的要点在一个‘衡’字上。我们知道重心是五行拳的重中之重,只有身心平衡了,才能确保起势、出势的准确,才能达到拳论所说的:“出手横拳势难招”。很多人横拳玩了半辈子,仍然是练时发不出劲力,更谈不上用时的“出手见红”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练横拳的人只知二五不知有一十。所以说,没从根本上理解横拳重心重于一切的深刻含义,是无法理解古人所说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见势而进,随势而退”的妙谛的。  相似文献   

11.
汤瓶七势拳     
中国穆斯林三大宝(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势拳)之一的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在回民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是回民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由于七势拳历来秘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外人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12.
高翔 《精武》2003,(4):47-51
太极秘拳小战法,拳势小巧是短打。未学打人先学防,走步躲避带招架。小战拳是太祖入门的拳法,要求习者掌握短功、劲横力及步法、肘膝法和招架法。小战拳短促突击,架势紧凑、桩步稳固,动形较小,节奏分明。  相似文献   

13.
和式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劲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柔化刚发对手于  相似文献   

14.
孙建国 《武当》2005,(1):15-15
“太极拳势概要图”摘录于恩师李锦藩所著《太极拳秘谱》之中,其图言简意赅,深刻地揭露了太极拳的要法、要领之精髓,一目了然地阐释了太极拳妙用之真谛。将整套拳理拳势概括无遗。谱中曰:“先伯曾祖亦畲公走架打手要言相互参阅……”又曰“此图以骸骨关节而显示拳理披露体内骸骨动静,  相似文献   

15.
汤瓶七势是汤瓶七势拳的重要七大势子,七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势"、"碾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势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16.
张修睦 《精武》2004,(5):34-35
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为李启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要求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功夫,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棍,是意拳使用器械进行格斗、实战的一门功法。拳谚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意拳没有固定的招法和套路,只讲究在实战中随机随势,应感而发。通过意拳站桩、试力等各项基本功严格的训练,掌握了拳术的浑圆力后,就可以进行棍法的训练了。所以说意拳棍法的训练,其内涵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的争力,完全与意拳的原则原理相同。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曾讲,  相似文献   

18.
张修睦  冯景春 《武当》2003,(9):18-20
本文介绍的武式太极拳是武派另一代表人物——李启轩所传拳架。启轩名承纶,是李亦畲长弟,当时两人一起跟武禹襄学拳。此拳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因此,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保留了较原始的拳架和练习方法,如拳势中有360度云手及鸳鸯脚等。此拳每势的演练,不提“起、承、  相似文献   

19.
朱天册 《武当》2003,(3):19-19
孙氏形意拳传自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其拳具有势小、劲巧、理精、法严等特点。重内功修炼,讲技击实战。故每学一势均要晓拳理,明拳法,通医理,知用法。  相似文献   

20.
周至譓认为"学拳之要,惟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洪拳者所为耳。"周至譓所谓的"神",即拳意,是拳法的精神,有"神"才能有得于心。他所谓"气",即行气,是拳势首尾相应,一气呵成。周至譓认为只在外形上刻意模仿而无拳意的精神,这是不懂得洪家拳真谛的人之所为。周至譓在自己的习武实践中很注重这点。他练洪拳既依样画葫芦,又重神、势、气。所以黄达生先生赞说:"周至譓的洪拳,气力浑厚可谓洪家四平大镇拳中之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