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重视国家形象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几代领导人的国家形象战略思想非常丰富,并指导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战略实践,使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树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国家形象,有效维护和拓展了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以强化国民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而在国家形象建构中,文艺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它对"新中国"故事的形象化书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治宣传中简单化的痕迹。此外,国家仪式和历史话语也以一种特殊方式加入了想象、创造和记忆国家的过程。新政权在建国初完成对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正是上述"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业清 《考试》2011,(2):1-1
中国国家形象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片中有各行业的国际知名人物,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街头巷尾百姓.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题材.目的是让世界全面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国际上公正媒体对此事的评论是,中国制作中国国家形象片,是回击外媒对中国形象的“偏见”,今日中国有这样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钱宏 《留学生》2010,(6):40-41
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目标。长远看.国家形象塑造要服从国际发展目标.促进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国际和国内环境。一个多民族意义的国家概念.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化标识.一种文化形象。在公共外交意义上.每位走出去的中国人犹如一张“文化名片”,而且.公共外交涉及的人群远远大于政府外交。  相似文献   

5.
回眸 2 0世纪 ,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和制度的统一 ,从而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中共 3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体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 ,体现了从特征层面、本质层面到核心层面的深化过程。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打破了单纯从政治上认识的局限 ,从市场经济发展角度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活力。 2 1世纪社会主义又从对生产力的关注提升到对人的全面关怀 ,因而 ,社会主义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能为促进中国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褒贬不一,总体评价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的制约.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必须明确国家形象定位,加强公共外交,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巨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务实高效、自信担当、文明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魅力。但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尚存在双重性问题,“他塑”而非“自塑”的现象依然严重,要注重提升理论话语的比较优势,切忌宣传工作的简单化和庸俗化,注重精神气质的塑造和方式,突出国家形象塑造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的衍变历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中权力与话语格局的整体变动趋势.当前,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与"未来中国"三种形象的主动建构入手,聚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文化建构与传播体系建设,以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为目标,谋求可持续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向国际社会播发中共高层新阵容人物系列中英文特稿,具有重大外宣意义及现实意义。研究以习近平特稿英文的图文语料(简称语料)为考察对象,运用图像隐喻框架分析语料图像的认知隐喻含义,使用语义赋码系统诠释语料文本建立的语义隐喻意义,同时在图文符际语义模型和意义框架基础上解析图文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外宣语境如何有效建构国家领导人的正面形象和推介国家形象的潜在软实力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  相似文献   

10.
略论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党的几代领导人的努力,中国已在国际上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尚须不断探索进一步优化。必须注重于自身的具有正面意义的发展,注意民族性和思想性,提高环境质量,同时应积极借助各种机会展示自己,并有勇气在国际事务中伸张正义,体现一个大国对全人类发展的关切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以来的领导人根据发展着的中国实际,不断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这其中文艺必须以人为本是新中国以来领导人文艺思想中的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12.
REN Ya-li 《海外英语》2014,(16):242-243
This paper analyzing Chinese leader Xi Jinping’s and American leader Obama’s inaugurate speeches, aiming to discover the underlying culture patterns(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power distance; time orientation) hidden behind languages features.This approach towards political discourse has the effect of breaking out from the restricted analytic framework and adding cultural elements and helps leader develop a high awareness of the culture meaning hidden in such kind of political discourses.  相似文献   

13.
图式知识在促进问题加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个2×2×2的因素实验,对96名初一学生在数学问题加工中受图式知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确的图式知识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层次加工,但是图式知识只能导致有限的迁移.在实验中,图式知识的习得与扩展,至少要受三方面的影响:第一,变式的复杂程度;第二,是否采用图解的教学手段;第三,个体的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做出的历史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采借的必然结果,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5.
知识能力目标是语文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目标,又叫结果性目标。对它的评价主要看教师设计的学懂、学会和会学三个台阶目标是否准确和完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制定目标的梯度、目标的完整性和目标预定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结构及程度。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构成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师就是以某种程度和类型的语文知识为标志、工具和对象,站在语文教育的立场选择与组织知识,呈现与传授知识,运用与探究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知识素质?根据知识分类理论和我国语文教师知识的实际情况,从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基层国库工作中存在诸如国库法规建设滞后、岗位人员未能实现优化配置、国库资金风险前移、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缺陷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尽快采取包括出台国库法,合理设置、优化国库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减少国库资金风险,完善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总结传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兼顾时代创新需求而革新领导者的组织治理优势,对于进一步提升组织治理现代化、创新化具体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强化领导者的使命意识、历史意识、整合意识和创新意识。应立足创新意识,革新治理结构;立足整合意识,提升治理能力;立足历史意识,坚持制度积累;立足使命意识,强化认知凝聚。  相似文献   

19.
语文知识中不为常人所关注的默会维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人们对语文知识的基础存在产生疑惑的直接因素。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所提供的独特认识视角探析可知,语文知识的默会维度具体表现在构成内容、构成形式以及建构、传递方式等多个层面上,它是语文知识基础存在的隐性根源。在语文教育中,只有正视默会维度的存在,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知识对接、传递并增强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存在许多影响执政能力的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适应高校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提高领导班子坚持正确路线,把握方向,科学判断,准确定位等八个方面的能力,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