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关键步骤和核心工程,也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战略课题。执政风险问题研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和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和拓展党的执政理论研究,必须清醒认识和努力克服党的执政风险,强化和构筑党的执政安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大力提升党的执政活力和执政竞争力,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共同心声。文章就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扼要综述和系统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本文着重讨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三个方面: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执政地位的力量源泉;严格而有力的组织基础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根本政治保证;与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政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功绩和制度等三方面.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拓展执政基础,应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意识形态,并进一步推进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执政党的执政基础的实质是依靠谁、依靠什么执政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人民这个基础,只有人民认可、拥护和支持,党才能执政,也才能执好政。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失去民心,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失去政权。可见,党的执政基础建设与改善民生紧密相连。总结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和实践,为今天党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付颖 《林区教学》2008,(1):37-39
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稳固直接关系着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深厚基础本质上就是来自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应根据形势的发展正确认识现阶段执政合法性基础,在意识形态及民主政治上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颁布实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逐渐进入学界的理论视野。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探究和理性认识。文章从多维视角系统梳理了学术理论界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问题研究仍存较大的学术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大召开以后的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理论界就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及其建设问题掀起了几轮研究的热潮,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独特视角对这个重大战略命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细阐述,大量文章见诸报端,可谓硕果累累、见仁见智;对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讨论情况与研究成果作一较为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梳理,以期有效推动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与系统,同时有助于推进党建学科的科学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及其建设问题研究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许多领域仍有进一步深入探究的余地、空间和必要。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有利于科学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规律;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党的执政实践;有利于加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中国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的基本经验是: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前提;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基础;第三,坚持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保障;第四,坚决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关键;第五,深刻总结与汲取中外政党的执政经验与教训,准确把握政党执政规律,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治国理政的根本观点和政治哲学,深刻影响着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形象。从学理层面深入探究和准确把握党的执政理念,是丰富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和推进党的执政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围绕该论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理论成就。文章拟从执政理念的概念界定、要素作用、基本类型与历史形成等若干具体方面,细致梳理和归纳概括现有研究成果中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独创性的见解,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科学执政是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课题.对于什么是科学执政,为什么提出科学执政,如何实现科学执政以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者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研究热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今后应拓宽视野,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结合实际,加强比较研究;找准切入点,进行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大体可分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局部执政和新中国建立后全国范围执政这样两个大的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执政实践和理论思考。在对党执政的历史轨迹进行考察的同时,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在历史的回顾中我们所得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中共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以意识形态为合法性基础。改革开放初,把合法性由以意识形态为基础成功地转型为以有效性为基础,但对经济绩效的过分追求导致了合法性的现实挑战。因此,必须开发和整合合法性资源,重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我反思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所开展的经常性实践活动,又是在这些活动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完善的重要思维方式。科学发展观是党的自我反思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忧患意识是党自我反思的动力,自我反思的标准因历史任务的不同从单向走向了多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是扎实推进党的自我反思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各地早期组织的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学术界对中国创建之初尚有争论的几个问题,如中国共产党是否在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是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党组织,长沙和济南是否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已建党,以及一大以前各地党组织和党员的情况等,我们应作出比较系统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然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孕育期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其中有党的群众基础、阶级意识、党的价值观、党的体制、党纲等"硬要素"和"软要素"的形成。党的成立既有三种政治危机促其产生,也有来自国内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集中起来就是发展问题,发展成为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主旋律。重视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因而,系统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观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谋求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第二次是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转变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四个现代化"的提法经历从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自改革开放起到中共十三大,中国共产党把"四个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的一部分.中共十三大后,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没有再提"四个现代化"这个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