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的教育都是相通的,坏的教育则各有各的坏法。毫无疑问,民国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但它却是追求完美的教育。爱因斯坦认为:“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这段话曾深深地触动了我。不是教育家而是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指向的不是政治,而是个人,是要让人成为具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从民国教育不到四十年的历史来看,它最大限度地追求着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2.
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舍弃了一部分学生就不是完美的教育.各学校都有一些问题学生存在,但问题学生不一定就是坏学生.每一个问题学生最终的转化都是一个生命重塑的过程,教师应从多方面调动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想在专业成长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必须要有强烈的成长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成长的动机和兴趣。没有成长意识,教师的成长免谈。一个教师是不是有成长意识,可以看他有没有做到"四自":自愿、自觉、自律、自立。成长意识从哪里来?来自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改变人。陶行知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或不教人变不是教  相似文献   

4.
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的获奖感言谈的是"我的世界观"。他说:"在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如果把这段话借用到教育上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成全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和他们的人格。不仅是成全讲台下面具有创造  相似文献   

5.
<正>三对教育有很多独到见解的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说得明白一点,包括北师大附中、南开中学以及过去许多成功的中学,它们之所以成功,无非就是最大限度地实施了人的教育,不是以培养考试能手、习题高手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而是以培养  相似文献   

6.
英国有一家"在家上学"联盟,联盟的名称不是惯常所用的home schooling或home education,而是"education otherwise",译成中文就是"另一种教育"。这个别具匠心的名称深刻揭示了"在家上学"这种教育形式最本质的意义——学校教育不是唯一的教育选择,在学校制度之外还可以有另一种教育、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生厌的,而是  相似文献   

8.
汪红春 《广西教育》2014,(12):67-67
正赏识教育首倡者周弘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在当今的教育界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赏识教育的运用却不是那么顺利,大多数情况下,看到学生犯错误,多数老师还是会忍不住地批评教育,我自己也不例外。然而,这学期发生的一些事,却让我不得不承认,赏识、赞美确实有着意想不到的神奇效应。  相似文献   

9.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想象力是创造的前奏,是智慧的翅膀,是开启思维的钥匙。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在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教育学研究中发生了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激烈论争,其根本原因在于混淆了二者的本质属性。本质主义教育学研究属于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而反本质主义教育学研究属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二者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在教育学的研究中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同根共生",共同担负着丰富和完善教育学研究范式和方法的职责,二者并存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的繁荣,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做出对教育价值的正确评判。  相似文献   

11.
【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  相似文献   

12.
所谓"优质教育"不是"任意拔高"的教育,也不是"胡编乱造"的教育,更不是"指鹿为马"的教育,而是"适切的教育"——合乎伦理道德、合乎学科本质、合乎儿童特质、合乎规范目标(养成健全公民)的教育。基础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它是培育健全公民的基础教育完成阶段。基础教育的第一基本属性是"公共性"。学校教育的"公共性"涵盖了三个基本内涵:其一,作为"共同性"的"公共性",指对所有儿童,不是一部分特定儿童,都要保障其教育机会,谋求其发展。具体地说,是"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人文之间不是耦合关系,而是合二为一的关系。教育最本质的使命是人文使命,在现实意义上,即是说教育要造就一个"人","立人"是教育的本体使命。教育存在的价值基础和意义空间,即在于以其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4.
品读     
<正>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以上是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2015)年会中引用的西方谚语。奈斯比特认为,现在有一个危险的倾向,就是经济的压力会使教育的水准和人类道德的标准下降。教育的本质绝对不是把大脑灌输满,而是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灵魂和心智。如果我们还是把篮子装满,那只能是渐进型的改革;如果我们想点燃  相似文献   

15.
魏婷 《中小学电教》2011,(11):144-144
<正>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多年来的历史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对中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曾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今,我国教育学者也一致认同爱因斯坦的观点,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子曰:“以德报怨,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完美的教育效果呢?何以报德?”“没有惩罚用残缺的教育如何能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呢? 当今的孩子从家庭到学校乃至社会。得到了过分的而不是应有的呵护、娇宠。他们不是缺乏关爱而是严重缺乏“惩罚”,由于动不动就强调应该给予一些惯于不遵守规则的孩子更多的关爱、感化、引导,给人的最终启示是“爱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教育指向教育的本质和核心,这个本质就是"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百多年来始终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传承着爱的教育。基于稳定性要求的新常态教育要有一个基本的实践范式,这种范式的建构会让新常态教育的发展更有目标和方向。这种范式不是静止的、僵化的建构,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南师附小对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框架进行了具体而有创造性的校本建构,初步形成了基于爱的教育的"原色课程"和"生长课堂"体系,这代表着新常态教育的一个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93):22-23
教育的本质在于追求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一主三学"式课堂实质上是一种"学习型课堂",旨在重塑"教"与"学"的概念,构建"意义与实践"的关系。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是被动而是能动地学习;不是竞争而是合作性学习;不是单向传递知识,而是基于双向性和多向性对话的学习。设计合理的"自学、互学、展学"教学量表,采用科学的课堂观课、议课方式,并以此为载体,改善了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成长。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一直有英才情结,教育与优绩主义密切相关。实践中教育优绩主义促进了学校的繁荣,但也异化了教育的本质,并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超越教育优绩主义不是抛弃或废除优绩主义,而是不能简单地把“才能加努力”作为“成功”的最佳策略,应在承认人类天赋的不完美和后天环境的不确定性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政治和社会制度安排,以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充分且适合的教育,享有体面的工作和有尊严的生活。从实践出发,在教育公平与优绩主义之间,合理的选择只能是坚持教育公平的理想,并正视精英阶层居于统治地位的现实。教育改革的应然取向不是完全抛弃或废除优绩主义,而是要使优绩主义的运作尽可能地合乎教育公平的理想,以便在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与优绩主义的现实之间保持恰当而持久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