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为一校之长,办好学校的核心任务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庄子早就指出了,一个人应当有大智慧。所谓大智,庄子用"大智"与"小智"对举的方式来阐明:"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闲,空也,空也,无限大也;间,隔也,隔也,极小也。大智者,关注宏观,善于从总体上去观察、思考、把握、筹划、设计。也许,这就叫"顶层设计"。校长,应当有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办学、教育核心理念的形成与坚守上。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工作要追求智慧。智慧有大小之分。庄子在《齐物篇》里说:"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闲,空也,空者,无限大也;间,隔也,隔者,小也。庄子的意思非常明白: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关注、研究大的方面。比如,宇宙、世界、人类,包括人的心灵。反之,有小智慧的人,抑或说,没有智慧的人,总是关注甚至拘泥于小的、琐碎的事。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要追求智慧。智慧有大、小之分。庄子在《齐物篇》里说:"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闲,空也;空也,无限大也。间,隔也;隔也,小也。庄子的意思非常明白:具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关注、研究大的方面,比如宇宙、世界、人类,包括自己的心灵。反之有小智慧的人,抑或说,没有智慧的人,总是关注,以至拘泥于小的、琐碎的事。在表达风格上,二者同样有极大的差异,大智者说话,充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中心论"把儿童神秘化,把童年理想化,教育也就被虚无化了。持这样的观点和理论的人,以一些理论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为多。这同样是偏颇、错误的,其本质是"去教育"。教师应该是智者教师应是智者。智慧有大、小之分。庄子在《齐物篇》里说:"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闲,空也,无限大也;间,隔也,小也。大智者,总是关注事物的根本,关注大局,有宏观的视野,有战略的思考,因  相似文献   

5.
有大智慧,有小智慧。曾有过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那些为常人难思、难解、难学、难做的是大智慧,反之便是小智慧。于是,虚幻谬悠、玄妙空灵如老庄,便被尊为大智慧,而孔孟儒学因为强调经世致用、躬亲习行,充满实践精神,虽流传千秋也只能算作小智慧。我相信世上确乎有大智慧存焉,只是想说,无论是大智慧,还是小智慧,都是人类创造的思想财富,理应为我们共同占有,共同掌握,成为照耀人类未来前途的精神明灯。所以它们或许玄妙虚幻,或许朴实无华,但在实质上总是充满至理,思想深邃,或引人思索,回味无穷,或令人在迷惘中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这是一种大智…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化论坛》2012,(5):19-19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清:何谓知者?何谓仁者?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者之知,乃明智之智,是为大智慧,非为小聪明。知者便是那些对自己、对人生、对人性有着足够的了解和领悟的人,并且因智慧而超脱;仁者,古人常说:仁  相似文献   

7.
"大美"是由庄子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美学范畴,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突出表征;崇高则是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庄子"大美"思想与西方的崇高在内涵、特征、审美对象、审美主客体关系等方面有着众多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8.
思想之获得     
王若一 《新读写》2014,(7):98-98
如何获得思想呢?一种方法是自我探寻。这必然是一务艰辛之路,非具大投力、大智慧者不能为之。庄子的思想.很多都是自己思考的结果,他开一派之先河,想常人所不能想,最终在《庄子》中构筑了千万个齐物世界。  相似文献   

9.
"大美"思想是道家美学思想精华之一,也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突出表现.在<庄子>丰富的物象描绘中,庄子以其独创的具有"道"象、"道"境特征的"大物"之象--大鹏之象、"大木"之象、飓风之象、大海之象等的诗性描绘,从不同层面包含和体现着庄子的"大美"思想.大鹏之象是诗人自由之境的诗意传达;"大木"之象以其形象的不断拓展与增殖体现着"道"的超功利性;飓风之象是进入"道"境的心灵自由飞升的审美体验;大海之象则是"道"之本体的艺术抒写.  相似文献   

10.
小与大     
早在战国时代,庄子就提出过"大小之辨"的问题。庄子在他的天才篇章《逍遥游》中说,斑鸠、(安鸟)雀一类的小鸟认为自己飞离地面一两尺便足矣,甚至肆意嘲笑高飞九万里的大鹏。小雀儿与大鹏应该有小大之别了,但庄子还是认为,就算大鹏一举九万里,也是"风在下矣",即有所待,不能无拘无束,不能自由自在,这就等同了小与大的区别。人们往往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容易产生主观判断,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判断事物,难免片面,体现了思维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设想《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要让学生亲之爱之,着实有一定的难度。这篇教学设计,以庄子的"死亡哲学"为切入口组文,选择荒诞性较强的三则故事,引导学生挖掘庄子故事背后的"无为"思想,并通过比同较异的方式,联系社会热点,进一步助力学生内化这种思想。本设计力求以活动拉近学生与经典之间的距离,发展提升其高阶思维,并进一步实现文化认同的目标。因此,本课整合篇目有《鼓盆而歌》《庄子将死》《见空骷髅》。课时安排2课时。  相似文献   

12.
身为道家代表的庄子,其思想含有佛性特质。庄子气化思想与佛教"四大元素"论在关于宇宙起源的思考中都坚持唯物论,破除神创论;关于人生痛苦,两者看法较为一致;在解脱途径方面,其"无用之用"与佛教之"四谛"意旨相近;至于获取自由之道,两者都倡导"无、空、超凡脱俗、快乐"等方略。故此可曰,庄子思想与大乘佛教颇具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逍遥游》中尧与许由形象出现了多次,庄子对尧与许由形象其实寄寓着特殊的内涵。联系整部《庄子》,可以看出在书中尧并不是作为仁德之君来刻画,许由的形象也不仅是"圣人无名"的注解。尧与许由形象,是《庄子》中艺术化的形象,他们与《逍遥游》的主题有密切的关系,庄子的本意是用他们来说明"小大之辨"与"有待与无待"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崇大抑小"这一内含悖论的命题不应为<庄子·逍遥游>的主旨;通过逻辑有效性的论证与论据中自相矛盾的分析,结论如下:<逍遥游>的主旨并非"崇大抑小",文本中的"大"与"小"仅是语用上的借喻,用以指代主体在比较中体现的差异;<逍遥游>全文的主旨,通过对逻辑形式与内容的分析,应是"不合常理".  相似文献   

15.
运用"以庄解庄"的方法,以《庄子》中的"大"、"小"为切入点,对"大"和"小"的范畴进行界定,从而得出庄子善于用"大"、喜欢用"大"的结论,并阐述庄子的"大""小"观对《庄子》文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风大炽,文人以清谈相尚.作为"三玄"之一的庄子,自然成为魏晋文人的精神家园.东晋诗人兼书法家王羲之自然也会受到这股"玄风"的吹拂,在他的<兰亭集诗>中就有"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的诗句,这明显是化用了庄子<天地>中的"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的成句.  相似文献   

17.
逍遥游的境界令人神往,而逍遥游的涵义却扑朔迷离.通过对"小大之辩"的辨析,可以看出,小大二分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逻辑原点.从这一原点出发,<庄子>一书,尤其是庄子亲著的内七篇,从创作方法到思维模式无不贯穿这一逻辑特征.因此"逍遥游"分小逍遥和大逍遥两种境界实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杨彦 《小读者》2010,(6):23-24
12岁的小男生能有多大能量?姚信平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南京力学小学的这位小名人如今揣进兜里的荣誉证书已经多达100多张。数学、语文、科技、程序设计无所不包;他的作文被引用为校刊卷首语.这是力小学生从来没有过的待遇:他与院士“隔空”对话.探讨互联网问题。这在江苏仅有1个名额;  相似文献   

19.
小与大     
李晗堃 《高中生》2012,(4):55-55
早在战国时代,庄子就提出过“大小之辨”的问题。庄子在他的天才篇章《逍遥游》中说,斑鸠、鹚雀一类的小鸟认为自己飞离地面一两尺便足矣.甚至肆意嘲笑高飞几万里的大鹏。小雀儿与大鹏应该有小大之别了,但庄子还是认为,就算大鹏一举九万里,也是“风在下矣”,即有所待,不能无拘无束,不能自由自在,这就等同了小与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许多古代典籍著作中都应用了辩证法来对思想进行诠释与表达。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就有很多的辩证思想,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小大之辩"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它为中国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大之辩"也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辩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