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形散神不散","神不散"就是文章的主题集中明确,而"形散"又加大了考生把握散文主题的难度。形散神凝、博而有纲、短小精悍、联想丰富等这些特征,使得散文阅读的高考命题更是强化了主题辐射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2010年的12套课标卷中,散文、小说平分秋色,各有6套。2011年的高考课标卷,散文仍有5套,其地位不容忽视。本文只针对散文的阅读给同学们几点建议。散文阅读要抓住"神",所谓"提衣而顿,百毛皆顺",正是这个意思。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不论作者选取了什么样的材料,用了何种技  相似文献   

3.
<正>考点透视散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考文体之一,常常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和感受。按内容来分,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写景散文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上的广泛与写法上的多样,又指结构上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文章中心集中、主题鲜明,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  相似文献   

4.
李付前 《新高考》2007,(Z2):18-19
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备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类文体中,散文因其语言丰富、结构复杂、文化含量高,便于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而备受命题人青睐。据统计,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中,有15篇为散文阅读。那么,如何做好散文阅读题呢?下面的做法不妨一试。一、了解做散文阅读题常用的四个步骤第一步:看体裁,明确文体特点。散文的体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即中心是集中的,反映中心的材料是丰富的,表达中心的方法又是多样的,而高考散文类阅读命题考查的立足点就在于此。所以,考生见到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5.
散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思想真切、主题深刻,它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成为阅读考查的一个难点。下面笔者将针对同学们散文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介绍针对性的方法,让同学们在散文的形中轻松抓住神,品味其优美语言中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散文的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那么,如何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呢?一.抓住"文眼",揭示文章主旨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抓住了散文的"文眼",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散文的思想、感情、结构等也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那么,怎么识别文眼呢?作者为了表达主旨,往往由一字或一句来突出主旨,布局谋  相似文献   

8.
<正>文本是意义不确定,也未实现的言语成品,它在作者创作和读者理解中存在,文学文本尤其如此。文本结构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点,即"闲笔"为读者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写作叙事学认为,空白往往会由闲笔来设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而"闲笔"是散文"形散"特点的最大体现。细致探究散文的"闲笔",能洞察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自由的梦."(萨特)相比较于必修教材的散文阅读,<现代散文选读>的阅读就是更为自由的活动.但是,这也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观看完梅兰芳的表演后所感叹的--"中国京剧是有规则的自由运动":现代散文的选读还应该是这样一种有"规则"的"自由"阅读. 选修教学中,<现代散文选读>的阅读指导当然要遵循必修教材散文阅读指导的共同"规则":注重培养整体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散文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等.  相似文献   

10.
一、掌握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1.从文章整体入手,理清行文脉络。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其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神"与"情"。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作者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11.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是为了表情达意,所以在学生阅读写景散文指导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引导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结构,欣赏优美的语言,并将学习写景散文分析的方法内化迁移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散文是篇幅短小、文学性比较强、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人们常用“形散神不散”来概括散文的特点。“形”是散文的外在形式 ,“形散”就是内容广泛 ,写法灵活 ,跳跃性大 ;“神”是文旨 ,“神不散”就是文旨集中。阅读散文就应根据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由形入神 ,领悟文旨阅读散文首先要从“形”入手 ,一口气把它读完 ,即使有少数不甚明了的地方 ,暂时由它去 ,不细想 ,也不查字典 ,读过之后问自己 :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是为谁写的 ?为了什么目的写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态度 ?逐步由“形”揭示其“神”。…  相似文献   

13.
周俊根 《初中生》2006,(27):66-71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  相似文献   

14.
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同时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通过"形"抓住"神"。一、散文的分类以及文体特征散文可以分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是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散文,要点在于能从散开的“形”中找到隐含的“神”。要抓住散文的“神”就要从散文的“抒情、描写、议论”的词语人手,还要注意品味散文的开头、结尾和寻找线索、找准文眼、提炼主题。阅读散文的步骤是:搭好骨架找文眼,透过眼睛看灵魂。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初中阅读教学主导文类体系中最重要体系之一,由于散文"形散"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散文阅读时,往往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领,难以精准把握作者笔下写作对象特点,难以揣摩作者写作意图等,削弱了散文文体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效应。引入还原思维,旨在通过寻根溯源的方式,将散文文本还原到其原初系统中,还原到原初状态,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能够透过形式之"散",在还原散文之"神",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解读散文,探骊得珠,从而掌握散文阅读学习的一般方法,并从散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滋养。  相似文献   

17.
<正>"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大特征。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散文意蕴无穷,如何品尝散文中的"果汁",解读散文中的"形"与"神",在教学中怎样向学生传授,老师们常常会感到棘手。一、结合文体,在朗读中弄清分类虽然散文选材自由,结构灵活,但是它主题明确、集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散文对材料开掘深,小中见大,含义深刻,联想丰富,感情充沛,同时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  相似文献   

18.
高二册 风景谈【一课一法】“形散神聚”领会法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形散神聚”是散文的基本特点。领会“形散神聚”是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那些以写真实的人、事、景、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各类散文。其方法步骤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看选取材料,析材料组织; 二、抓住“文眼”,理清线索; 三、品味语言,学习借鉴。 【操作示例】 一、看选取材料,析材料组织 散文的题材范围极广。内容琳琅满目,材料很散。以《风景谈》为例,作者撷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散文阅读能力最弱,对此类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的解读普遍存在很大的困难,往往把握不住作者的情感体验,感受浮于表面,导致课堂教学实效不强。这引发作者对散文阅读教学实施方法及监测手段的思考,提出散文阅读体验监测与实施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阅读,特别是散文的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部分,也是同学们最头疼的题目之一。如果能在复习中抓住三个要素,散文阅读理解题基本就可迎刃而解了。一、要理清思路现代文阅读要求通盘考虑、整体思考,散文尤其如此。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散",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