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动能和动能定理"为例进行探究教学设计,阐述了如何在本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类比进行理论探究、自主获取"动能定理"的过程,以及作者的课后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动能和动能定理”为例进行探究教学设计,阐述了如何在本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类比进行理论探究、自主获取“动能定理”的过程,以及作者的课后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背景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七章第六节内容。新教材引入该节内容的目的是给学生增加探究与体验的机会,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本节内容也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奠定了一个认识基础,学生在学习动能定理后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动能定理不仅在恒力做功的条件下成立,在变力做功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7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第6节内容.教材安排此节的意图是,通过实验探究,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奠定一个认识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动能定理后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动能定理不仅在恒力做功的条件下成立,在变力做功的条件下也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中引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奠定认知基础。通过该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动能定理后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动能定理不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本课与《可以一模一样吗》一课组成《生命现象综合探究活动》单元。表达与交流是本节课探究能力训练的要点,引导学生观察与交流、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是探究活动的难点。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新课标中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本节课的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学生从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计思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抛体运动"规定的内容标准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复杂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正是该方法的典型应用.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所以,以此为基础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即可应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本节课应突出"自主、善导、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提出课题——确定方向——成立小组——设计方案——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等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本节课在设计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重视科学实验探究——整节课由探究性实验组成,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究规律,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奥秘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意图】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题是"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引导,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精心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去经历、去体验,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探究中不断发展的理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分离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说明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是一节很经典的化学理论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实验出发。以边讲边探究的形式进行,一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一边启发学生充分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建构理解的基础,还给学生留有了广阔的建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分析 本课与《可以一模一样吗》一课组成《生命现象综合探究活动》单元。表达与交流是本节课探究能力训练的要点,引导学生观察与交流、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是探究活动的难点。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有许多的困惑和好奇。  相似文献   

12.
<正>"导学"即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融智"即融合一切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整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打造和谐共存、师生思维碰撞、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力课堂。教师可通过课前对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再通过课前导入、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突破。《点亮小电珠》一课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体验课,我以此为例,具体阐释如何"导学融智"  相似文献   

13.
《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学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已经掌握了测密度的一般步骤,但运用到具体情况中时,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把问题考虑得完整、透彻,独立操作能力一般。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建立和理解"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前面力学内容的延续,又是学习简单机械的开始。因此,本节课内容至关重要。本节课分两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是认识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其中力臂的画法较易出错,老师先引导学生画点到线的距离,然后慢慢认识力臂;第二部分是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部分内容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记忆较深。本节课学习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6.3节"分式方程"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约分、通分,以及分式的乘除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对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进行类比、对照,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是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难点是理解分式方程无解  相似文献   

16.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6节的内容,是高考力学6个必考实验之一。该实验探究为下一节课引导学生推导动能的表达式做了铺垫,同时其作为动能定理的一个特例,对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具有重要作用。一、实验原型和不足1.实验原型。笔者所在学校实验室均利用橡皮筋对置于倾斜木板上的小车做功来进行实验。笔者先将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再利用不同条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以"人教版"的实验教材第七册(上)中的"植株的生长"一课为平台和依据,教师和学生一起创设与该课题相关的探究情境,师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齐朝波 《成才之路》2012,(24):63-64
正本节课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指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激情,构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课堂结构,很好地完成了预设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下面,是我就本节课的课程设计的几点反思。一、三个认知层次要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单元第二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内容.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分法的原理与步骤,以师生互动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研讨,达到本节课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得以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