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美华素描     
●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终身喜欢音乐,享受音乐,让音乐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高效音乐课堂的味道:浓浓的音乐味、甜甜的儿童味和厚厚的文化味。●音乐教师应该多多关注儿童是如何学习音乐的。●开发主题性音乐文化情境课程,让美好的音乐浸润儿童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淳溪中心小学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实践中,寻找到了一个文化密码——让文化记忆"说话"。为了让文化记忆永远在儿童心灵里"醒着",并在文化认知中凝练成文化认同,导引文化行动,学校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行动,让文化记忆落实在课程与日常教学中,使得文化传统在"说话"中鲜活起来,在创造中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建设和积淀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新安小学以"新旅文化"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实践,营造课程改革氛围,挖掘和传承"新旅文化",探索教育的本真,旨在让儿童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曾论述:只有文化,才是"记忆"抵抗"遗忘"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教学中关注音乐中的文化,才能让音乐在儿童心灵生根;才能让音乐在儿童心灵开出绚烂之花。但音乐课毕竟是音乐课,儿童对它充满固有的期待,轻松、愉悦、活泼、自然,不能因为"文化",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音乐的味道,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文化与音乐教学之"度",探寻文化与音乐教学之"法",才能生成充满灵性的、儿童喜爱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与旨归是为儿童的智慧生长提供机会,让儿童学会用智慧统领知识.要提升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智慧,就要对儿童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儿童是幼儿园课程的永恒主语.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园中的儿童、教师心里的"儿童"和课程内容中隐藏的"儿童",让这三个"儿童"在幼儿园课程中相遇、交谈,共同建构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情境,并在情境中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课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间文化体现着儿童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整合《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同时,利用学科特点,参与开发课间文化,让课程资源的整合立足于开发儿童的课间文化。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音乐生活带有原生形态的性质,他们是把音乐与游戏联结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通过一种"一体化的感受","将音乐作为既听又看,又引起身体反应(跳舞),同时又理解、尊重的一种东西",并用这种方式来体验世界。对于儿童的这一特点,我在一堂综合课《苗家儿童庆丰收》中运用了"情景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并切身体验我国的苗族文化,同时,也努力地让学生在苗族文化的海洋里,尽情地宣泄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张伊 《数字教育》2019,(1):57-62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与核心,"美"是教育的品质与目标。普陀小学将"和美"作为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形象,以"新东方1001夜"故事为载体,创新学习方式,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故事的学校",以"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为课程理念,通过学习文化故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梳理出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创新学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成剑 《江苏教育》2012,(34):20-22
当前,"儿童"和"儿童文化"的缺席,让小学美育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受到了威胁。成人的过分干预和成人文化过盛,影响着小学美育建设的实效。然而,对于教育,尤其是美育来说,尊重儿童与儿童文化的存在,顺应儿童的天性,呵护纯真的童心,追寻童年的诗意,是何等重要!理想的小学美育应当弘扬"游戏精神",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审美;回归"生活世界",美在儿童熟悉的地方;支持"自由创造",展现属于儿童的精彩;突出"童话色彩",让童话陪伴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儿童快乐、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路径,李吉林在民族文化的导引下,历经30多年,建构了中国式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从"意境说"中概括出"真、美、情、思",并将此列为儿童情境学习的四大核心元素。让儿童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让符号学习与生活连接;用美的愉悦唤起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用情感生成内驱力,让情感伴随儿童的认知活动;在广远的意境中,通过想象开发儿童潜在智慧。"情感与认知结合"是儿童情境学习的核心理念。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在情境中学、思、行、冶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显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文化在儿童精神世界中面临"断链",作为守护儿童精神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消除课程建构中的"盲点",视传统文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视传统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开发和架构起富有民族气韵的习作课程体系,让儿童在感悟、体验、表达等习作活动中,融入到民族文化的长河,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吴鸽 《江苏教育》2023,(44):59-61
野外情境课程朝向未来教育。它将儿童带入蕴含真、美、情、思的广远意境,给予儿童闲适与激励。富有主题教育的野外情境课程,激活了儿童创造潜能,让儿童在五彩的生活中伸展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3.
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是生活化课程的本质。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生活化课程"重视自然对儿童的积极影响",鼓励"运用自然、本真的方式引导儿童学习",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让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并建立起内在的秩序感。生活化课程以培育完整的儿童为导向,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学习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生活本来的样子就是流畅的、自然的。我们希望在这套课程里,能够看到儿童、看到游戏、看到文化。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来源于生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如何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最终实现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呢?音乐教学"生活化",就是在音乐教学中,要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汉字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古老的文化。汉字文化故事微课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去引领儿童触摸汉字。从课程架构到课程实施、课程展示,始终围绕"故事",让故事说话,让汉字说话,通过一个个"汉字故事",探寻汉字的起源,走进汉字文化,感受汉字世界的丰富、神奇。  相似文献   

16.
高琴 《儿童音乐》2015,(2):69-72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旨在让孩子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力量。在音乐课堂中,儿童理应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音乐课程的建构者、音乐文化的"再创造者"。体验式音乐教学是旨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孩子们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孩子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感知,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快乐"三部曲,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他们音乐体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亲历活动去达到教育目标。活动,是品德课程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其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活动的有效性,是品德课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品德常态课,其活动的内容、形式都要求更实在、更有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的活动课例,从情境体悟中"动",时空探  相似文献   

18.
打造竹文化校园,要依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抓住"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别意蕴,寻找和探索竹的品性与教育之间的关联,从竹的品性中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溧阳市平桥小学以此为突破口,营造竹文化的育人环境,开展竹文化背景下的"扶持教育",实施竹文化校本课程,在竹文化的主题活动中彰显文化育人的魅力,努力打造主题学习、课程研发、实践体验、专业成长和资源共享五大中心。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最具思想情趣和文化内涵的课程,其丰富的思想涵养和浓厚的生活质感,理应成为一门最有意思的学问。但语文课程的"有意思"和"光鲜",需要以儿童文化的视角去观照和发掘,才能生发出应有的情趣和魅力,进而让儿童真正地喜爱和走近语文。  相似文献   

20.
罗任重  胡国华 《辅导员》2011,(13):17-19
五千年华夏文明中,传统美德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它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文化的传承。然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儿童时刻感受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充满个性,追求时尚,享受着新媒体带来的新信息。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是育才一小教育者们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学校少先队通过创建"善行岗",引导队员们坚持"日行一善",让美德薪火相传,让善行永驻心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