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的需要。并且按其满足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成一个层阶。在这一层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实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对认知的需要,对美的需要;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最后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儿童的需要的正确理解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需要     
人作为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物 ,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人的自然需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物需要、生理需要 ,包括物质生活需要、性生活需要、健康和安全需要 ;人的社会需要即人对社会的需要 ,包括人与人的相互依存需要、人际交往需要和劳动合作需要 ;人的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意志需要三个方面。其中 ,认知需要包括求真、向善、爱美的需要 ;情感需要是人对积极、愉悦情感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消极、忧郁情感的克除和消解 ;意志需要即对良好意志品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技术需要是教师产生技术行为的直接动因,是形成正确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动力。因此,很有必要对教师真实教育技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教师需要催生教学工具,教学工具匹配教学行为,非教学行为被动追逐教学工具。如果需要与工具的关系发生倒错,教师必将失去教学的领导权而受到工具奴役。因而,应为教师提供更加符合需要的教学工具,并科学处理教育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探讨现阶段教师教育技术需要的内涵和类别,提出教师的教育技术需要具有虚实之分;通过对四类相关主体的分析,发现了遮蔽教师教育技术真实需要的原因;揭示了教师的七大真实教育技术需要——追求技术简化的需要、完善技术基础设施的需要、教育技术学科化的需要、对有效技术培训的需要、对合理使用技术的需要、对配备专业技术辅助人员的需要以及对教学工具软件易获性的需要,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总之,教师教育技术需要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归宿。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需要是多样的:从内容来看,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又有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从对象特征来看,既有对有形东西的需要,又有对无形东西的需要;从目的来看,既有生存的需要,又有发展的需要,还有享受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的个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法,以重庆市31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为样本,从专业发展内容、方式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专业发展内容上,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学科知识的需要程度最高,对普通文化知识的需要程度最低;对思想教育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发展的需要最为强烈;对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需要低于对科研能力发展的需要。2.在专业发展方式上,对外出培训和观摩学习的需要程度最高,对个体引导式和校本培训的需要程度较低。3.在专业发展环境上,对学习资源的需要明显高于对组织制度的需要;在学习资源中,对外出进修的机会、学校的鼓励支持需要较为强烈;在专业发展的“重要他人”中对领导支持、专家引领和配偶理解的需要强烈。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城市 4 80名高中学生的需要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高中生的基本需要有 1 2种 ,按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 :求知需要、成就需要、理解需要、奉献需要、活动需要、社交需要、道德需要、情感需要、生活需要、自控需要、物质需要和权力需要。高中生的需要复杂多样 ,既存在共性 ,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研究高中生的需要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的需要概念入手,分析了概念——需要是指人对事物的一种欠缺状态及其心理体验——的不完整性:因为人不仅有想要得到某种东西的需要 ——人对事物的一种欠缺状态及其心理体验,而且也有想要逃避某种东西的需要。对于想要得到的东西来说,是一种欠缺状态,而对于想要逃避的东西来说,就并不是一种欠缺状态了。据此提出了新的需要概念:人对已经认识的与自身相关的事物的一种趋避倾向和状态。同时对需要理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需要进行了纵向的分类:正需要、零需要和负需要。对需要与满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需要理论观和模型。  相似文献   

8.
人有许多需要、许多权利。以人为本,即以人的权利为本,以人的需要为本。 在人的许多需要中,有对衣食住行的需要,有对文化的需要。由于这种需要,就产生了经济、文化等等。它们产生出来是干什么的呢?是为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们是为人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第一需要”出发研究历史 ,又以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完全统一的理想社会为终极目标的学说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实质上也是转化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矛盾的任务。这是因为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具有统一性 ,社会需要源于个人需要 ,是个人需要的集中表现 ,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其所包括的个人需要的满足。同时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也有不统一 ,甚至对立的一面。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中共同性、根本性、前瞻性的需要 ,而不是个人需要的总和 ,二者并不等同。社会需要不是每一个体都能意识到 ,都能认同的 ,但它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大学生有其合理的内在需要,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关注对其需要心理的引导和预测、满足其合理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其需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吴辉 《林区教学》2008,(10):17-18
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在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的表扬、教师的亲和度、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教师的公平性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数据表明,学生的尊重需要、亲和需要和公平需要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但参与教学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成就需要满足程度较低,在参与教学的需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的需要)。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有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相似文献   

13.
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根本动力,对需要心理的探寻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核心议题。该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需要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分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心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郭晓倩  姚怡 《科幻画报》2022,(2):195-196
因此本研究以5-6岁普通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假想的特殊需要幼儿为普通幼儿接纳的对象,围绕普通幼儿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接纳态度进行调查研究。以大班幼儿访谈的方式,调查研究普通幼儿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接纳态度。经过研究发现,普通幼儿对假想特殊需要儿童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与偏差,普通幼儿对假想特殊需要儿童的情感和行为倾向较为消极,普通幼儿对假想特殊需要儿童的接纳态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只有调整好普通幼儿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接纳态度,才能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体育概念的认识和体育的起源等原问题出发,对体育对人而言到底是一种什么需要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体育是人实现对自身真实占有的需要,人的复归的需要,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和谐统一的需要,即体育的本质属性身体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7.
儿童幸福感是指儿童对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生活圆满这种人生状况总体上肯定的评价。儿童对幸福的体验应包括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的七个方面,提高儿童幸福感就是需要不断改善儿童物质性需要、人际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需要加强自身对现时代的文化多样性发展趋势的认同,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的认同,需要加强对现时代社会经济运行的利益机制的认同。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体现时代性,使之与现时代的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思想实验作用的历史证明,对教育改革需要思想实验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实验训练的阐述,试图说明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探究性实验,也需要验证性实验,但是更加需要思想实验。  相似文献   

20.
走出"尊重学生需要"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