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国画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中华民族绘画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发于情感,表现于神似,溶入笔墨,是作者对心灵美与自然美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手法赵敬之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根本特征,使物象本身意象化,是中国画绘画语言的精髓。明代王级提出“不似之似”,清代石涛提出“不似之似,似也”,齐白石和黄宾虹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历代大师所言,...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画的意象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并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的一帜,令世人惊叹,中国画在线与形、墨与色、画面空间及创作过程几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因此,中国画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  相似文献   

4.
刘燕 《成才之路》2011,(26):54-54
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而中国水墨画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地位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我国的水墨画不重形而重意,在欣赏的过程中,不光需要注意一幅水墨作品的笔法、构图,更重要的是感受作品的内在和灵魂,即一幅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作品的意象。  相似文献   

5.
陈钊 《天中学刊》2001,16(Z1):69-71
"意象"的美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艺的重要指导性理论,是形成中国民族绘画的理论根据.要掌握"意象"造型的规律,就必须对传统的文艺理论中关于它的形成功能、特点、性质及其修养方法等作深入研究,以指导今天的中国画创作."意象"造型在创作心理方面表现为情感造型、随意造型、象征造型、灵感造型、理智造型等五种类别.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有其自身的意象性特征,文章主要从"以书入画"、"造型原则"和哲学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画的意象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意象色彩观念和历史演变的剖析,以及中西不同色彩观的比较,探讨中国绘画意象色彩在当代中国画创新中的拓展,阐明色彩革新是传统中国画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8.
从解析中国画空间构成来探讨中国画意象形态的表现特征,是认识和掌握中国画意象创作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画的空间构成特征,主要表现在多视域流动的空间组合和书法结构的渗透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构成手法之中。流动的空间组合形成区别与古典西画的焦点透视方法,集中体现在“流”字上,是流动而不是固定在一个角度观照物象,因而更能灵动地表现自然物象的生命空间,体现中国画人与物交融、纵身大化的宇宙生命态度。而这种流动的空间构成又渗透了书法的结构意识,在实为书法用笔移入的“骨法用笔”的写意笔法中,其“一笔画”之审美要求,使中国画的空间凝合着生动的气韵,创造一种虚灵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空间意象境界。这种独特的构成手法,区别与西画的造型,是中国传统化在中国画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观点是中国画重要的一个艺术特征.即在反映客观现实时应该力求外在形象真实的同时还应追求内在精神本质.其不拘于形似而着力于物象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表达,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通过对形的描绘来表达审美情趣和主观情怀,最终达到传情达意的创作目的.这种意象造型观念使人与自然,主客观,外在与内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使艺术造型的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远远超出自然形象本身,从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峰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118-119
中国画是意象的艺术。工笔画与写意画都可以达到意象的艺术境界,物我兼容,主、客体统一的思维方式,就是意象理论赖以生发的主要思想方法——意象思维。也是中国画在表现上的主观原则。在抒情这一个共同点上,又使中国的绘画与诗歌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书法对一个单元形的高度要求,对笔墨的规定法则以及对画面“行气”“气息”之类的经验,都使中国画在早期就有了造型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确把握中国画笔墨意象特征既可以认识中国画造型思维特征,也有助于中国画论概念程式的认识转换。笔墨是中国画的标志语言。笔墨意识的形成源于古典文人思想的时代观照——儒、道、释文化的意识基础。但其中映射着独特的“物”“我”逻辑——“借形写神”“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艺术追求“形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意象,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性特征体现在几方面;气韵的意象性,线的意象性、形的意象性、色彩的意象性、构图的意象性。  相似文献   

13.
设计素描作为设计类学生的基础训练课,从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角度讲,不是简单的描摹对象,而是运用创造性和发散式思维,培养一种设计习惯和能力.在设计素描中引入意象与抽象观念进行训练,有助于拓宽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各民族艺术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备受关注,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和对绘画内在精神的表达方面所展现出的中国人对美和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让中国画更加温暖感人。这种能够撼动人心的朴素特质来源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农耕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智慧,来源于中国人对幸运、美满等人类共同追求的“吉祥”的独特理解。源远流长的吉祥文化在中国画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国画的发展反观吉祥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画特有的美学追求,在表现物象时有特殊的观照态度,例如齐白石所讲"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抽象、具象在西方是两个美学概念,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同样存在这样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追求,只不过表达的方式和状态与西方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瑰宝,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财富。其中,中国画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宝藏。在古代文人的笔触之下,我们可以领略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中国画大写意花鸟的画家的心情表达,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传统画的大写意花鸟的意象造型进行具体的解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诗歌结构的整体性出发,阐述了诗歌意象指称性与自指性互相缠绕的构成,从而产生了秘响傍通、时空共享、空纳空成的结构特征。进而对私设意象和母题意象的不同语义功能加以探讨,并论述了意象对诗歌风格构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审美抽象     
本文不同意把审美思维等同于具象思维的观点。认为如果在审美活动中排除了抽象思维,这不仅违背人类思维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从根本上否定了审美的教化意义及文化意义,同时也不合符审美活动尤其是艺术审美活动的实际。但审美抽象不是桑科学抽象那样从感性材料中抽取共同属性,而是从自然感性中提炼和创造具有情感生命和理性意蕴的特殊意象。审美抽象和移情体验相辅相成,不存在移情体验的审美抽象谓之空,不能升华到审美抽象的移情体验谓之盲。审美抽象旨在实现对与人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背景及社会规范意象的凝定、体验、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抽象绘画论     
(一)密歇尔·斯佛尔说:“我们在某一绘画中,看不出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所遇到的形体,也看不到任何客观存在的现实,这种绘画就是抽象绘画。换句话说,在这种绘画中没中任何现实性,只剩下绘画本身。”这里的“抽象”实乃修辞上的借喻,并非确切用语。语言本义上的“抽象”艺术并不存在。因为即便是一根线条、一个色块也都是具体的,它必定使用一定的素材,诉诸于我们的感觉。就是说它又总是一个确实的具体的存在。作为“具体”的反对语,“抽象”在此指称某些并不描摹或表现具体实物形象的特殊艺术形象。在抽象绘画里,我们只能看到构成…  相似文献   

20.
形式主义泛滥的抽象艺术早就不是当代艺术的主流。意象是东西方文化共有的基本情感,是视觉艺术最佳的情感符号形式。当代艺术视觉泛化之下,意象表达正重获审视,意象应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式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