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在政府、高校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其中政府通过高校设置机制、拨款机制、严格的文凭与学位控制机制以及协调产业界和高校的跨部门机构设立对英国高校和产业界互动关系的形成起到引导、协调作用;而产业界通过自由办学、直接参与高等教育和各个层面上表达需求等机制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高校别以开放的资助机制、灵活的课程设置机制及校外考核专家制度等获得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及产业界专业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信息。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主动适应产业界的切入点是课程,而非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2.
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在政府、高校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其中政府通过高校设置机制、拨款机制、严格的文凭与学位控制机制以及协调产业界和高校的跨部门机构设立对英国高校和产业界互动关系的形成起到引导、协调作用;而产业界通过自由办学、直接参与高等教育和各个层面上表达需求等机制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高校则以开放的资助机制、灵活的课程设置机制及校外考核专家制度等获得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及产业界专业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信息。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主动适应产业界的切入点是课程,而非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3.
浅探战后英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与产业界“联系”(connection)是战后英国高等教育改革一个显著特点。“联系”一词在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开始注重为产业界培养人才;其二,是指战后英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状是:一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浪费又相当严重,如何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投资效益,是发展高教事业的重要课题。一、对高校投资效益的认识高校投资效益就是高校的投资与高等教育劳动成果的比例关系。按照教育经济学的观点,高校教育劳动的成果有两个层次:其一是通过耗费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提供教育服务,它是由教育劳动直接生产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其二是通过消费教育服务产品,培养人才。因此高等学校的直接产出是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劳动以服务的形式向学生提供的使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投资不足仍然是制约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最大因素.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国家财政压力巨大,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等教育投资与高等教育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大;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不舍理;高等教育投资地域性差异明显;高校债务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政府拨款制度和方式,提高力度和效益;抑制高等教育需求过度膨胀,保持供求平衡;完善收费机制,确定合理的学费收费标准;大力发展校办产业;积极鼓励社会办学,补偿企业教育成本;招收留学生,增加教育收入,等等.  相似文献   

6.
高校集群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囿于教育的职能而反对产业化,各级政府则囿于“穷国办大教育”的财政压力进行着高等教育的产业实践,这就造成了高等教育产业发展上理论脱离实践、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的现象。基于这一现实,我们提出高校集群的概念。高校集群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价值在于,其外部效应有利于区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非对称投资,竞争效应有利于区内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逆梯度”升级,自组织效应有利于加速区内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溢出效应有利于区内高等教育产学研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信息化为背景的高等教育改革与高校师资重组,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信息化高校是教育与学习的新平台,赋予高校教师新的必备素质,决定生存质量与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对新经济增长作出了特殊贡献。高等教育资源投资收益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和不确定性,受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先进国家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一向重视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将其研究成果运用推广至产业界,以强化产业的质量与服务效能。因此,高等教育的政策也应重视产学合作机制的建立。文章主要引介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机构产学合作政策的发展趋势,并以景文科技大学电资学院为例来论述。  相似文献   

9.
日本大学界与产业界的合作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代日本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结合是高等教育以科学技术为中介而同产业界建立的稳定的合作机制。在日本,这被称为“产学合作”。就是说,大学界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合作,已经产生民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产业界对职业教育的参与蔡新华二战以后,日本出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腾飞。仅1966—197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2,2%。经济的发展源于教育的发展,而职业教育则是教育发展中的主旋律。正如日本前外相奥野诚亮在《产业教育五十年史》一书序言中...  相似文献   

11.
英国教学公司在促进产学结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加强高等教育界与产业界的联系;增强高等教育界面向生产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界的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自1975年起,英国组建了全国性的教学公司(Teaching Company)。由教学公司出面来组织有高校和企业共同参加的科技协作项目,使得高等教育界和产业界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协作渠道。从而,推动产业界采用由高校提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来组织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2.
试论日本高校的“产学合作”廖宗明日本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既吸取了美国“产学合作”的经验,又有自己独创的特色。本文仅就日本高校“产学合作”的形式及“产学合作”盛行的原因,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一、在人才培养和交流方面的“产学合作”日本产业界、政界、学术界十...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增强了高校对市场经济的主动适应性。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几个发达国家都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比较起来,日本高等教育投资比其它欧美国家少。国家(包括地方)对学校教育的投资、学校教育经费与国民收入的比例:日本为5.1%(其中高等教育0.9%)。美国为6.1%(其中高等教育1.5%)英国6.1%(其中高等教育1.7%)法国是5.5%(其中高等教育0.7%)。德国是5.3%(其中高等教育1.7%)。上述几国对普通教育的投资比率相差不多,但高等教育投资比率日本、法国低于其它国家。日本  相似文献   

15.
质量管理体系以其在现代管理中的优越性被产业界广泛接纳和认可。在作为与产业界结合最为紧密的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大胆尝试,把借鉴、创新的成果引入ISO9000,全方位规范管理过程,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行业标准与产业标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日本的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首先简要回顾一下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情况。1956年,日本的《经济白皮书》认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已经结束”。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尤其是在整个60年代,日本GNP的实际增长率为年平均10%左右,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图1)。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竞争的国际性,产业界迫切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程师,相应地要求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日本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情况见表1。图1 日本GNP对上一年度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在高…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成本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它投资能够给个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的收益。论文从论述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入手,具体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用人单位、高校自身以及受教育者个人。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分担必须遵守“教育投资与教育收益对等性”的原则,政府要充当起高校投资主体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美国政府在高校财政收入中的作用及特点,希望能为我国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垄断资本始终重视职业教育并不断要求强化技术教育,他们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提出了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建议。这既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革新及企业现代化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日本垄断资本为获取高额利润而投下的资本。日本产业界和教育界十分(忄冬)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经济竞争要依靠技术革新进行竞争,教育是培养技术力量的基础。他们还充分地认识到培养训练科技人员和技工花费的教育投资是比物的投资(指设备投资)更为重要的一种投资。因为没有教育投资,物的投资就不能发挥效用。而在教育投资中投入职业教育和科学技  相似文献   

20.
适应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的适应性有两种不同的适应观:适应社会需要价值取向和适应个体需要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由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教育发展取向: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和个体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存在诸多局限性,表现在高校自身专业的缺失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会导致“无效供给”现象,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有失教育的公正性,以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限制了人的创造性。因此,高等教育应走向个体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个性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个性化的表征主要有:高校内部管理的个性化,个性化的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