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实践的时代” ,“无用之学”的哲学一时陷入了危机。哲学要走出困境 ,除了需要相应的社会、经济基础之外 ,还需要哲学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试”和创造 ,以适应时代 ,为形成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 ,迎接“理论时代”的到来而做好自身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和主导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存在造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消解价值冲突,要确立反映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是在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支配地位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主导价值观的确立要体现时代性、前瞻性和人民本位。  相似文献   

3.
社会大变革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大变化,在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价值观念的变化具有不可避免性。本文就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变化的主要原因,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和正确引导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明确提出了我们今天在价值取向上应该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相似文献   

4.
多元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的转变,价值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多元价值观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刘认识并合理处理多元价值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研究生的责任意识,使其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通过实证调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对于与自己相关系数低的社会问题,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而对于与自己相关系数高、自我卷入程度较高的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责任意识则相对较低。我们认为培养主体的责任意识,既需要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发形成,也需要在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引导下自觉建构。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本试从转变的特征,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对该现象的认识,从而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现代社会格局的多元化,商品社会消费型经济和市场经济中日益觉醒的主体意识和西方化思潮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呈现主体化、世俗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针对这些特点,作认为应该对大学生加强集体主义原则的价值观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价值取向为切入点,思考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的辨证关系,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新变化,以新的视觉和理念,从价值导向、科学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等方面思考和探索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时期“两课”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因此,加强“两课”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不仅对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刘变化.这就引发了人们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伦理思想、价值取向的变化。特别是在多元经济利益、多种社会思潮、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的今天.社会结构的变革、生活方式的改变、利益分配的调整、道德标准的偏失无不对大学生主流价值现的形成造成巨大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甚至出现了价值观偏离的现象。文章通过对价值观偏离现象的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偏离现象引发的问题。在分析该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解除价值认同危机,增进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是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教育的责任与追求.价值认同危机根源于"他者"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价值冲突.价值观教育需要具备价值关怀、价值选择和价值商谈的独特品格,由此超越价值冲突,实现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价值观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学生,面对着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通过对北京市中学生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矛盾与多元。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恰当定位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条件、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主要是指农村贫困人口、进城打工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和其他失业人员。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性、承受能力的脆弱性是其基本特征。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弱势群体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长期、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学界习惯以1985年为界将1980年代文学“断裂”为两个阶段,这种描述不仅包含着文学简单从反映社会到追求文学本体的艺术转变,更重要的是潜在地含有此是而彼非、高扬文学审美性而贬低文学社会性的价值判断,背后隐含着一种对全新历史时代强烈渴求的心理,是以有意排拒社会变革转型为基础。实际上,1985年前后的文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在日常世俗生活、独特的都市经验、复杂的价值观念冲突等方面,不仅聚集了社会转型期所有的斗争和分化、裂变与重合、妥协与对抗,浓缩了社会转型期一代人的精神思想和心灵状貌,而且开启了1990年代大众文化狂欢的源头,为1990年代的文学埋下伏笔,体现出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体系来看,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是一个价值多元时期,统一的价值规范已经失去它指导人们行为的意义,自我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建构。从社会转型时期的突出特点出发,认识社会转型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的挑战,进而明确传统的以“教化”为本位的教育应该转为以“内生”为本位的体验性教育,家庭教育中应该特别增多父母对孩子的有原则的宽容,而学校教育中应该特别增多评价学生的标准和各种实践性的活动,教育应该作为一种资源为自我的反思性成长、解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从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的概念界定入手,较详细地探讨和描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和变革趋势。作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总的状况概括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八个字,并对之做上具体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面对社会的转型,只有同时具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人才能成为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命运具有终极关怀的人。大学历史地肩负起培养这样的人的使命,在完成这个使命过程中,“两课”教学成了一个重要阵地.它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与人文精神教育,促进他们以科学的、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面对祖国传统文化,从而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在社会转型时期 ,利益矛盾和冲突正制约着社会的正常发展 ,为此 ,政府必须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稳妥地处理各方利益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适度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是中国社会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民族矛盾逐渐加剧.面对这种局面,道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但对内政务并无起色,对外战争失败,战后依然勤勉却因循守旧.因此可以说,道光是一位转型时期无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悲情皇帝.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社会正在加速变革,各种矛盾开始涌上台面,这对于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从高等数学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一些改革尝试,希望能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的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