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校勘 1、卷121《宋纪三·文帝元嘉二十一年》 冬十月,以竟陵王义宣为南徐州刺史,犹戍石头。(中华书局标点本,下同。第3821页) 按:考《宋书·文帝纪》载元嘉七年,“冬十月,……以左将军竟陵王义宣为徐州刺史。”《宋书·武二王传》记义宣事亦云:“仍拜左将军,镇石头。七年,迁使持节、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犹戍石头。”皆以义宣于元嘉七年十月时所任为徐州刺史,与此作“南徐州刺史”有异,见二者之间必有一误。  相似文献   

2.
在晋代和南朝的史书中,常见"北府"、"东府"、"西府"之名.它们都是当时的军事重镇.本文拟对这些名称的缘起及其在东晋时代的历史情况作一些粗略的考证;此外,"南府"之名不见晋、宋史书,需要探讨一下有无其实的问题,故题名曰《东晋四府考略》.一、东府东府之名遍见于《晋书》、《宋书》、《南史》.例如:《晋书·儒林·徐邈传》:"邈尝诣东府,遇众宾沉湎,引满喧哗."《晋书·王恭传》:"道子尝集朝  相似文献   

3.
《南史·孔范传》云 :“隋将贺若弼陷南徐州 ,执城主庄元始。”所述为隋灭陈之役。文中庄元始三字殆误 ,当作黄恪 ,理由如下 :一、《隋书、贺若弼传》云 :“袭陈南徐州 ,拔之 ,执其刺史黄恪。”又《北史·贺若弼传》同。又《资治通鉴》隋开皇九年正月条亦云 :“贺若弼攻拔京口 ,执南徐州刺史黄恪。”是诸书皆作黄恪 ,唯《南史》作庄元始 ,孤证难持。二、按当时确有庄元始其人 ,然正史无传 ,其事迹唯见于《文馆词林》褚亮撰《隋车骑将军庄元始碑铭》 ,云 :“仕陈之日 ,历官藩府。起家宜都王国常侍 ,稍转内兵参军。属王师伐陈 ,江表初定 ,公乃…  相似文献   

4.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他四十多岁才出仕,晋孝武帝时任宰相。由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处理大事多为人所折服;而且个人进退有节,成为一代名相,为历代所景仰,“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攻晋,他任征讨大都督,指挥了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进而发兵北伐,都督十五州军事,收复了洛阳及青、兖、徐、豫各州,成为一代著名统帅,为历代所推崇。宋亡之际,韩希孟以“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诗句,借谢安挽救东晋危亡反衬南宋危亡无人挽救而深致慨叹。  相似文献   

5.
徐、兖二州历史悠久,地处比邻,且均人杰地灵。其士人集团对于魏晋南北朝政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多年以来徐州士人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兖州士人却很少有人论及,而徐兖士人作为一个更是鲜有人论及。本文拟就三国时期徐兖士人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一、(唐 )张九龄等撰、李林甫等注《唐六典》卷 3“户部郎中员外郎”条载 :“河南道 ,古豫、兖、青、徐四州之境 ,今河南府、陕、汝、郑、汴、蔡、许、豫、颍、陈、亳、宋、曹、滑、濮、郓、济、齐、淄、徐、兖、泗、沂、青、莱、登、密、海 ,凡二十有八州焉。”(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笔者以为 ,上文中的“蔡”为衍文 ;“凡二十有八州”实为“二十有七州”之误。理由如下 :首先 ,据《新唐书·地理志》 :蔡州“本豫州 ,宝应元年更名。”如此则蔡、豫本为一州 ,不同时期异名耳。《唐六典》所载系开元时政区 ,其时…  相似文献   

7.
淝水大捷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京城)震恐 谢玄(东晋徐、兖二州刺使)入,问计于谢安(东晋宰相)。安夷然(坦然),答道:“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东晋吴兴太守)重请。安遂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棋常(往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平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攀登览),至夜乃还。 桓冲(东晋大将)深以根本(京城)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道:“朝廷处分(安排)已定,兵甲无阙(缺),西藩宜留以为防。” 冲对佐吏叹道:“谢安石有庙堂之(宰相决策的度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即将)至,方游谈不暇(不停),遣不经 事…  相似文献   

8.
岑参《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诗云 :“泸水南州远 ,巴山北客稀。岭云撩乱起 ,溪鹭等闲飞。镜里悉衰鬓 ,舟中换旅衣。梦魂知忆处 ,无夜不先归。”《文苑英华》首句录作“泸水南舟 (一作州 )远” ,而在明铜活字版《唐五十家诗集》中录作“泸水南州远” ,《唐诗品汇》中亦录作“泸水南州远” ,《全唐诗》中又录作“泸水南州 (一作舟 )远”。将“州”作“舟”在诗中可解为“南行之舟” ,于诗意无碍 ,但诗题中的“南舟”却文意不畅。罗邺《巴南夜泊》、《巴南旅舍言怀》便可明证巴南实指地名 ,而《文苑英华》录此诗时受诗题中“南舟”二字影响 ,将…  相似文献   

9.
漫话室名     
中国历史上,文人学者多爱给自己的住宅定一个文雅的名号,即“室名”,亦称常号、斋名、庐名、楼名等。最早见于记载的室名,大概是曹操之子曹兖的“遂志之堂”。据《三国志》载:曹兖病危,不愿死在有妇人伺候的房内,叫人新修东堂,命名为“遂志之堂”。  相似文献   

10.
许慎以为“[几口]”的本义是“山间陷泥地”,由此推说“兖”的本义为“九州之渥地”。但我们认为许慎对二字本义的解读是不妥的。“[几口]”应是“兖”的省文,其本义应为箭括。许慎关于二字本义的解读,应是望小篆之形而生义的错误解释。经考证。兖州是指在黄河与济水之间,西起河、济交会处,东至渤海湾的这块陆地。从《禹贡九州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兖州的总体样貌恰恰像一个左向横放的箭矢之括形,兖州正因为其地形状如箭括,故名“兖”州。  相似文献   

11.
据《史记·夏记》文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根据山川河流走向分野,把中原划分为九州的传说。这九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九州的范围大致是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基本上是中华民族最初活动的中心地区。以后殷商取代夏朝,仍有以九州建制的说法,只是去掉了青州、梁州而增加了幽州、并州,疆域向北扩展了。  相似文献   

12.
王文和 《别江夏王锋》* 《南史·齐高帝诸子传下》:“(江夏王锋)善与人交,行事王文和、别驾江祏等,皆相友。后文和被征为益州,置酒告别,文和流泪曰:‘下官少来未尝作诗,今日违恋,不觉文生于性(疑当作情)。’”文和,下丕人。宋时为义阳王昶征北府主簿、巴陵内史。齐永明中,历青、冀、兖、益四州刺史,平北将军。释宝月(《齐诗》卷六) 《永明乐》十首 《南齐书·乐志》:“《永平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道人释宝月辞颇美,上常被之管弦,而不列于乐官也。”案:“平”当作“明”,参见竟陵王萧子良《永明乐》条。梁武帝萧衍…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曾指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关于中和年间徐州、泗州之兵争的记载,“实为最佳史料”。本文通过对《桂苑笔耕集》相关史料的笺证,指出这次“兵争”实际上就是中和年间发生的徐州和扬州两个强藩为了争夺泗州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文章对这个事件做了具体分析,主要分为二个问题:一、徐、泗、扬之争的经过。二、兵争的结局。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桂苑笔耕集》对于唐末历史研究的巨大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郭锡良等同志所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内容丰富,编排适宜,注释精要,受到读者好评.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注释中亦有若干地方尚欠准确,故冒昧提出,以就教于注者与方家.一、《愚公移山》:“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注:“河阳,这里泛指黄河北岸.”按:“河阳”当为一具体地名,即河阳邑,春秋时为晋地,战国时属魏,汉置县,属河内郡,在今河南省孟县西三十五里处.《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阳.”杜甫《石壕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其所言“河阳”即是.因其地  相似文献   

15.
古地名简释     
太形即太行山,主峰在今山西晋城南。《列子·汤问篇》:“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即此。河阳,古泛指黄河以北地。姑射古山名,在今山西临汾西,一名石孔山。相传其山多水而无草木,为古之得道者王倪、?缺、被衣、许由四子所居。《庄子·逍遥游》:“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即此。  相似文献   

16.
初三册《愚公移山》一课,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句.教材注:山之南,水之北为阳,这是无可非议的,河阳也确实在黄河北岸.但如果照此讲来,“河阳之北”则可译为“黄河北岸的北边”(五省区编的《教参》就是这样译的)。这样未免显得重复罗嗦.大家知道,古文讲求对仗,而“河阳之北”恰与上面的“冀州之南”相对,教材注冀州为古地名,那么河阳也应为古地名.查南充师范学院编的《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可知春秋时晋国即有“河阳邑”,地处黄河北岸,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  相似文献   

17.
初中第三册《愚公移山》开头一句:“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课本对“河阳”的注释是“黄河北岸”。我们认为,“河阳”应是古地名。一、从时间看。新版《辞海》“河阳”条目有注:“古  相似文献   

18.
《史记·天官书》云“东井为水事。其西曲星曰铖。铖北,北河,南,南河。”南河北河二组星与铖星之方位,司马氏陈述甚是不妥。铖星之北非北河,铖星之南非南河。  相似文献   

19.
刘宋初期对强藩的分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宋初期对强藩的分割薛军力东晋一朝,方镇势力强大,皇权式微。地方势力跋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都督所辖区域大,实力强。在东晋诸多方镇中,能够给朝廷造成威胁的主要是建康上游的荆州及下游的徐兖州。“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宋书...  相似文献   

20.
汪奎 《历史教学问题》2007,(4):50-53,17
刘宋沿袭魏晋,仍存在着中外军的区分。刘裕以京口北府为渊薮,重建了北府兵集团,又在逐桓玄、灭卢循、"兴复"东晋的过程中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以此建立了刘宋王朝,并初步建立起刘宋初期的中外军体制。但这一体制并不完善,在刘裕崩后不久即告瓦解。通过对这一体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刘宋初期的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