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王绩田园诗代表作《野望》入手,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对形成他复杂思想的影响,剖析了王绩诗作中的复杂人生况味,指出对王绩及其诗作的研究都应再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2.
王绩是初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他一生三仕三隐,大部分时间在隐居中度过,这对他的诗风产生了重大影响。王绩诗歌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具有一种"平淡"之美,这种"平淡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造语疏野,平淡简易;其次是平淡中寓有深意。王绩诗语言与情感完美结合,达到"自然圆熟"之境。  相似文献   

3.
从王绩田园诗代表作《野望》入手,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对形成他复杂思想的影响,剖析了王绩诗作中的复杂人生况味,指出对王绩及其诗作的研究都应再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4.
王绩与佛教     
无论是从史料爬梳得出的史实,还是王绩作品中对其思想的精彩表述,抑或诗文中经常出现的佛教词语,都可以充分说明,王绩不只受儒、道思想影响,还深深濡染于佛教。王绩已把三教思想圆融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甚至还超越了儒、道、释思想束缚与羁绊,而实现精神上的真正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是中国20世纪为数不多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用小说、散文所营造的“湘西世界”,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沈从文1931—1933在青岛两年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他文学生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青岛,他进入文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完成了从文学起步阶段向鼎盛时期的转变,创作、构思了他的代表作《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且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于农民起义频仍的动乱年代的王绩,既想在乱世之中完成他"学剑觅封侯"的雄心壮志,又因乱世之祸而忧心忡忡。再加上儒、释、道三家在他心灵的交织、碰撞,从而外化为王绩诗文中表现的苦闷精神与寂寞心境。王绩开始从酒中、山野田园之中、魏晋名士之中寻找精神的慰藉。他渴慕知音,但一切都归于虚妄。功与名,忧与乐,生与死都如眼前浮云,走向归隐。  相似文献   

7.
在初唐的诗人中,王绩是诗风较为独特的一位,他平淡自然的隐逸诗风难以掩盖心中不平的块垒。通过对其诗作的解读,便可了解他在儒、道两种思想双重影响下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他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改革,主要表西安在对诗文的革新方面,他对唐末宋初的诗风进行了革新,使他在北宋的文学上取得了重要成绩。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平易自然"的独特自然风格。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作品对后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风向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骆宾王强调文学的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是有感而发,表现在他的骈文创作上,既有昂扬壮大的爱国情怀,也有亲人朋友之间的离别相思,也有许多作品是应景之作,但也能切景抒情,表达个人的情感.他的作品受到六朝以来骈文创作的影响,在艺术上有一种程式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论岛崎藤村的自然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崎藤村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抒情诗人和新文学的开拓者,其文学创作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故乡特有的自然风土培养了他的文学素养,使他的文学更多地与大地,自然联系在一起。岛崎藤村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东洋思想和西洋思想的影响,他的自然观与松尾芭蕉和西行的“无常观”产生共鸣。更加地与英国的“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产生极其相似的思想,华兹华斯对自然的崇拜与热爱不仅影响了岛崎藤村的文学创作的风格,而且对岛崎藤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岛崎藤村的作品具有自然崇拜倾向。  相似文献   

11.
郭福宏 《天中学刊》2007,22(6):70-73
汪琬作为"清初三大古文家"之一,其作品历来受到后人的推崇,而其关于散文理论的论述因散见于文集中,至今鲜有人论及。汪琬的散文以"道"为立论之根本,其散文的创作与实用、审美理论均以此为前提。汪琬兼及儒家和道家的"道"学观,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生成他的自然、道德之"道"和实用、致世之"道"。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在北宋中后期居于士大夫文人的核心,交游极广,关系也很复杂.他与父亲的朋友及其子孙的世交之谊,为他在思想、文学以及政事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王安石交游关系及其形成方式,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王安石及其新学学派的思想作风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建是唐代诗苑中一位才情富赡的诗人。其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而百首宫词联章,更是王建首创,被誉为“宫词之祖”,对五代以后的官词创作影响很大。然而长期以来,不仅王建集的校勘笺释工作一直无人问津,而且由于两《唐书》无传,使得王建的生平仕履存在不少疑点。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王建生平及其作品的整理研究与唐代其他著名诗人相比,明显涩后。而王宗堂先生的力作《王建诗集校注》一书的问世,不仅解决了王建研究的诸多缺憾,而且在许多方面将王建研究推向前沿,开创王建研究的全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乐钧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词和骈文功力也不凡,在乐钧的作品中,其文言小说集《耳食录》足可以与其诗文相媲美。在《耳食录》中,作者或以传奇志怪,或以笔记志异,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和对社会的认识,其故事和题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耳闻和朋友相赠、借鉴和利用前人的著作和作者自己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泰斗级人物,王蒙的作品一直受到文艺工作者的重视。研究者往往从其作品的时代语境、作家的特殊际遇及其作品的时代意义入手,忽略了王蒙作品中叙事的生发策略与上述几要素之间的微妙关联。就此而言,文章的叙事研究对把握王蒙作品的整体内涵是必要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士的大批涌现,是明代徽州文学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诗社林立,诗人辈出,其中又以汪道昆、吴子玉、汪淮等人为代表。其中汪淮,初为国子生,后弃去而为山人,以写诗论诗为业,与汪道昆、俞允文诸文士交游唱和,著有《汪禹乂诗集》八卷。然而目前学界尚未有对汪淮的专题研究,其生平、交游、著述等情况皆散见于各类古籍、著作中。  相似文献   

17.
杨逵被称为"台湾文学的脊骨",这不仅对其文学创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更是对他的人格魅力的充分肯定。杨逵一生未曾见过鲁迅,他对鲁迅的解读与接受是通过鲁迅的作品与友人的介绍得以实现的,然而,在这两位中国大陆与台湾现代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身上却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数十年的追索、探寻,作家李汉荣以诗歌、散文为主的创作,日渐形成了自有的风貌。他的作品,蕴含有深入的哲学及人生思考,但是,这些思考又是通过相当普泛的自然、生活场景展开,以极为精妙的语言,熨贴又鲜活的喻象表现,因而,读者在阅读李汉荣作品时,能够获得深层次的人生领悟。生动、朴素却优美的语言及情景感染,这是他的作品近年来受到评论界和读者好评的重要缘由。本文以李汉荣的三部诗文集为对象,试图解读作家创作的生活背景,部分作品的蕴意,以及其艺术表达的特征等。笔者的这些领会,自然不尽深入、到位,但希望更多的现代中国人来接近李汉荣作品,并从中获得精神滋养的宗旨,却是十分清楚的。  相似文献   

19.
胡应麟是明代晚期一个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与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过从甚密,他的著作《诗薮》得到王世贞的肯定和赏识。胡应麟曾七次拜访王世贞并有很多书信往来,这种密切交往基于他们文学思想的相近。王世贞对《诗薮》的欣赏是一以贯之的,胡应麟在诸多方面受到王世贞的巨大影响,尤其是文学思想中的复古倾向、格调理论等。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晚到泺泉次赵松雪韵》、《御帐坪》、《题壁》、《瑯琊题名》、《与秦凤山书》、《乌镇晚泊》等六篇诗文,或为现行《王阳明全集》所失收,或可补其不足,均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