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把它写出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90年代初的头一年春天,我从湘中一个小村来到冀中平原的一座军营。4年的战士生活,我多半在团政治机关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几乎每天,我在起床号吹响之前就把四、五个人的办公室打扫好了,晚上12点以后,我还在办公室学习。平时,谁若叫我跑个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记者     
近几年来,我每年发稿一直在70篇以上。不知底细的朋友,以为我是吃记者饭的。其实,我是在农行办公室送走一个个太阳的。我写稿的时间大都在午后、晚上和星期天,甚至连回家途中也不放过采写的机会。前年年初,听一位同志给盛湾营业所打电话,说该所被评为农行地区信贷管理达标单位,要他们写个经验材料。我趁回家机会,拐到盛湾调查采访。稿子寄出后,很快被4家新闻单位采用。前年夏收前夕,我行就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问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这在我行已是第三年这样做,原认为是件平常事,没新闻价值,没报道。省分行曹行长来我行得知这事后,大加赞赏,准备在全省农行系统推广。我迅速动笔写稿,很快在河南  相似文献   

3.
我在农村信用社工作30多年,其中有13年是在市联社办公室工作,在办公室工作期间,我学会了档案整理工作.回家后,我沿用办公室的建档方式,在自己家里也建立了一个"写作档案室",搜集、贮藏了30多年的写作资料.  相似文献   

4.
62年前,我的家乡上海解放了,当时,我正在上海虹口中学读书.这个学校原是上海师大附中,是个公立学校,多数学生家庭穷苦.解放前,有许多进步学生活动,也有不少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就在我读书的课堂外,便常有戴着黑墨镜、穿着长衫、戴着礼帽的人站在门外,很让人害怕. 我的家境不好,穿得很破烂,只有一套校服(是蓝色的大褂和一双球鞋),没有其他可穿的.所以一回到家就赶快脱下来,换上母亲穿破的衣服和鞋子,好在家干活.回家后要帮母亲抱弟妹,做家务,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小弟妹都睡了,我才能做功课.  相似文献   

5.
谈比赛     
今天晚上,我从台北打电话回纽约,妈妈说她刚跟你通完电话,你的情绪不太好。原因是上课时,老师叫了4个学生去表演,第一个就叫到你,你原本练得非常好,但是上台却表现不佳。 孩子!我发现你一直有患得患失的毛病,而且从小就看得出,每次重要的考试结束,你回家总不高兴,说自己考坏了,可是成绩出来,却往往是全班,甚至是全校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留言条的故事张培武我,一个基层单位的的档案员,也有一段“留言条”的爱情故事。说来,不怕笑话。作为基层档案员,加班加点,常有之事。有时晚上10点回家,凌晨4点又起床。尤其,我家居铁道旁,出门就过铁路;经常三更半夜,一人穿越站场;且有不声不响的溜放车组,...  相似文献   

7.
一、手机的革命传统媒体现在处境尴尬。旧式的电视机与收音机等于是把图片与声音都放进一个箱子里。在西方国家,如果全家人驱车到电影院观看电影,一晚上的花费要超过800元人民币,同时还要支付雇人照看孩子的费用、停车费、买爆米花和饮料的开销等,或许还要买一块冰淇淋(也可能在回家的路上吃掉五块)。这样,一个晚上看一部电影的费用就超过了一部手机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一年前,我当上了报道员,有了一间单人办公室。战友们羡慕,我也暗自得意。于是废寝忘食勤奋地写稿,希冀早日实现“零”的突破。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不管我如何心急火燎,报纸上却依然平静如初。有时遇上领导问:“小周,最近有没有见报呀?”我便臊得满面通红,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还不时有风言风语传来:“他根本就不是搞报道的料。”更令我无地自容。几个月过后,部队要进行驾驶员培训,父母来电话问我:“要不,找找关系去学开车算了?多少是门技术。”我迟疑了。我想了好几个晚上,觉得无论如何,自己都应坚持下去,为自尊,为证…  相似文献   

9.
"去上海动手术前,我曾经把办公室整理了一遍,关门的时候,我又回头多看了一眼,心想,也许这一去,就再也回不到这间办公室了.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想了很多.人总是要死的,老天爷给每个人的机会都一样.……  相似文献   

10.
我在纪委工作,办公室与档案局是邻家,工作休息当空没事就总爱到档案局转转。去年“五一”以前,在和档案局的同志聊天的时候,看到他们在整理一盒盒档案,就问干什么呢?这么认真。他们告诉我,在搞家庭档案试点,回家后,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在一起生活的岳母,她是一名模范退休教师.对新事物比较支持,同时上了年纪.也经常因为记不住,  相似文献   

11.
第七页回家     
我是一个在一些方面自控能力很差的人,我是说自己是那种一旦想回家就得回家的人。一次,我随大人们去离家较远的另一个村子里看一部浪漫而伤感的电影,电影写的是一对恋人,彼此深爱,一个好像死在了佛罗伦萨,另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老是空铃?──旅德见闻之四王晓洁丽迪娅嘱咐过我,给她打电话一定要过了晚上10点。但好几次打过去还是空铃,她没有回家。丽迪娅很忙。怎么不忙呢?《威斯特法伦周报》全报社还不到20个人,社会版每周是一个整版,就丽迪娅和另一个记者负责,两人轮换着写。也...  相似文献   

13.
有车生活     
我怕冷,幼子遗传了这个特点,到了冬天就不愿意出门,因为这,买了一辆车,接送娃娃上幼儿园。这车和我基本无关,我没驾照,对开车也兴趣不大,除了有一次晚上喝醉,第二天早晨被媳妇用车拖到办公室扔了进去之外,从没进城给首都添堵。除了接送小孩,那辆车就整天停在楼下的车位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石湾 《传媒》2001,(4):30-31
如今社会,讲究透明度。每遇开会,都设有座签,与会者一律对签入座,集体亮相。进一个单位,只要不是保密机构,每个办公室门框上都挂有标牌,各就各位,一目了然。我所在的出版社也不例外,办公室从东排过来,先是总编室,然后是一、二、三、四、五编室,西端的一间是社长兼总编辑的办公室。我的办公室就夹在五编室和社长兼总编  相似文献   

15.
魏邦良 《出版参考》2006,(26):33-34
近日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才知道钱钟书夫妇自1974年5月后一直栖身于"学部七号楼西尽头的办公室":"……我到学部向文学所的小战士求得一间办公室,又请老侯为我保驾,回家取了东西,把那间办公室布置停当.1974年的5月22日,我们告别了师大的老年、中年、幼年的许多朋友,迁入学部七号楼西尽头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才知道钱钟书夫妇自1974年5月后一直栖身于“学部七号楼西尽头的办公室”:“……我到学部向文学所的小战士求得一间办公室,又请老侯为我保驾,回家取了东西.把那间办公室布置停当。1974年的5月22日,我们告别了师大的老年、中年、幼年的许多朋友.迁入学部七号楼西尽头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九次微笑     
大学毕业那年,我应聘到广州一家很有名气的四星级涉外大酒店的餐饮部当服务员,试用期的基本工资为1500元。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一直表现得很出色。要知道,在广州的人才市场,博士生如过江之鲫! 谁知,就在我结束试用期的前两天晚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天晚上,有个港商模样的人单独要了一间  相似文献   

18.
黑老大     
十年前的初春,一个寒冷的傍晚,我随同学去他的宿舍玩。同学在大学当老师,住着学校分的一个单间。他提醒我说,小心点,别惹毛了对门的邻居。对门是个校级领导的儿子,抢劫、斗殴的事没少干,据说还是个小头目,手下有些弟兄,刚从监狱里出来。学校鉴于其父是创校元老,另外大概也抱着“别惹恼刺头儿”的心理,就调出一间单身宿舍给他住。但黑老大嫌地方小,一心要把对门这间房子也据为已有,没事就来踹门,  相似文献   

19.
5月12日是举国同悲的日子,悲痛和怒愤一直在我心中激荡。晚上看《新闻联播》,总理哭了,无声的泪水也从我脸上滑落。 看完新闻,我想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大学生会有什么反应呢?从5月8日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以来,我密切关注着大学生和校园里的动态。晚上8点多,我来到办公室,给各所大学打电话,武大、华工、华师……9点半,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宣传部回了电话:有一群学生在他们的宿舍附近唱歌。  相似文献   

20.
早在秋天,我就盼望着冬天的到来。那时我在北方的一个小镇上当通讯员。通讯员是个很辛苦的差事,白天忙,晚上也不得清闲。记得有次,早上起床连脸也没洗就去参加一个会,回来后赶稿。等我交稿.已是万家灯火。我热切盼望冬天的目的。就是在白雪皑皑的冬日,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那时也不去采访,也不写稿,就一个人静静地生在屋子里,过一个真正的礼拜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