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同学问我:“怎样才能读懂一篇现代文?”我的想法是: 一、从全篇着眼从全篇着眼,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抓住文章的“文眼”,联系全文来领会,就定然易于读懂了。这里所谓“文眼”,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文章里体现文旨的词句,抓住它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全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头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心里颇不宁静”,不就是作品的“文眼”么?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原因是作者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幻想超脱现实,又不可能,因而思想上矛盾重重。而整个作品所表达的,也正是这样的思想感情。所以抓住这一句,对理解全文起着关键的作用。“文眼”是我们阅读文章时必须紧  相似文献   

2.
正《秋天的怀念》教学即将接近尾声。我问学生:你可读懂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可读懂了作者?读懂了他的怀念?学生真诚的眼神告诉我他们的感动。懂了,就请你把这种内心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我打出了一张PPT:随文写话。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下面的句  相似文献   

3.
正去年有一段日子,我一直在阅读袁微子先生的著作《小学语文教学漫谈笔录》,袁微子先生告诉我们,是读懂每一篇课文。袁先生还说,读懂课文的方法就是"识事、达义、练文"六个字。"识事"就是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算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先要读通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要勤查字典和词  相似文献   

4.
意外一天,班主任语文老师在批改语文试卷时,见一学生作文题目是“意外”,全文只有一行字:“老师,我这样写,你感不感到意外?”老师沉思良久,挥笔给他打了零分,并附了一句:“我这样打分,你感不感到意外啊?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姜夔有两句谈诗的话: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意思是不能就文求文。移至此处,我想说的是:做题需看题目,做好要看全文。读懂全文,从全文出发,这是做题的根本。先谈"根本"处。该背诵的课文,应该能够做到背诵、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之后再理解。想一想,这首诗、这篇文章,谁写的?写什么呀?这就  相似文献   

6.
《草地夜行》(六年制第九册9课)一文里,老红军生前对“我”说过的话中,有3句提到了“死”: (1)“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2)“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都丧命吗?” (3)“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 教学时,我紧扣句中表示“死”的词语,精心设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感受老红军的伟大精神。 教学(1)句时,学生易于理解“不能再革命了”就是  相似文献   

7.
《察今》开门见山以设问提出:“上胡不法先王之法?”语文教材对此句注作:“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胡,何,为什么.前一个法字是动词,取法;后一个法字是名词,法令制度.”如此解释这句设问,联系下文的回答,我以为不妥.综观全文,《察今》用设问提出的论题是:“国君(上)为什么(胡)不能(不)取法(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先王之法)?”而不是“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不”不等于“不能”,  相似文献   

8.
不怕你笑话,我曾是个典型的购物狂,仅以我卧室的那几个抽屉为例,里面就常常横七竖八地堆着各种各样的笔、橡皮、贴纸、笔盒和好几块进口手表……父母不给买?那我能吵个天翻地覆,直到他们“投降”为止。老妈终于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坐下来和我谈判。 “你想不想自己拥有零用钱呢?”  那还用说!我一听,乐了,谁不想拥有花钱的自由啊。  “是定额供应,用完不能再向爸爸妈妈吵着要。”妈妈认真地看着我说。 “没问题!”我脱口而出。  妈妈看我答应了,又补了一句:“你用在哪儿我不管,不过,你花的每一分钱都必须记录下来。”  “这有何难?…  相似文献   

9.
郁闷小纸条     
lzhlzh5566的郁闷:现在的考试怎么都那么难呢?怎么就不能让我们这些当学生的高高兴兴在学校里度过每一天呢?郁闷程度:☆★安琪解闷:我在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中听过这么句名言——“大考大耍,小考小耍,不考不耍”。你如果害怕考试,只能说明你平时修炼还不到家呀!lyy的郁闷:一家人  相似文献   

10.
作文小博士(以下简称博):哟,甜甜,好久不见,最近学习成绩如何?甜甜:唉,别提了。这次期中考试的作文是写读后感。没想到,30分的作文,我只得了10分。博:你是怎么写的?说来听听。甜甜:我开头抄原文,接着写检讨,最后表决心。这样写不行吗?博:这样写读后感不仅不行,而且必须彻底根除。甜甜:读后感该怎样写呢?请你给我讲讲,好吗?博:当然可以。写读后感,必须读懂原文。因为“读”是“感”的基础。读原文时,要理解文章的字、词、句,读懂每一句话,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想想作者对人物是怎样刻画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如果是写事的文章,要想想通过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这是写读后感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句号提意见     
王冠 《良师》2004,(23)
小林 写 完文 章 的最 后 一句“这次观察活动使同学们增加了不少知识。”正想合上作文簿,不料句号开了腔:“慢我向你提个意见,下面还有那么多的空行,你不把我写在下行的第一个格子里,而把我与‘识’字挤在这一行的最后一个格子里,这是为什么?” “噢 ,是 这样 的,点 号,括 句 号 、问 号 、顿 号 、逗 号 分号、冒号,主要 用来表 示语言的停顿 和语 气, 按照 标点符号运用 规则 ,句 号等 点号一般是占 格的 ,但 不能 占在行首的第 一格 上, 既然 句子最后一个 字已 写到 了行 末一格里,无奈,只好 请你委 屈一下挤一挤 了。”小林耐心 地解 …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苏教版)一年级(下)第4课《春到梅花山》的第2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生自由朗读)生1:我读懂了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经常去看梅花。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生1:我从第2句话中“一到……便……”读懂这层意思的。(师红笔圈画,指导朗读)生2:我从中体会到了梅花山看花的人很多,好像河流一样。师:你真会读书!“把人流”这词儿的意思都读懂了。(相机圈画,指导朗读)生3:老师,我“从涌动”这个词中体会到前往梅花山看花的人也“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挤很挤的…  相似文献   

13.
一日,三岁的女儿问晓倩:“妈妈,你是园长吗?”“嗯。”晓倩随声应了一句。“你真的是园长吗?”女儿还是怀疑地问。“对呀,真是园长,怎么啦?”“妈妈你真厉害,如果别人跟我打架我就说:‘我妈是园长,可厉害了。’他们就不敢打我了。”“孩子,可不能这么说,这么说不好。”晓倩温和地对女儿说。“那怎么说呢?”女儿不解地问。“如果真有小朋友和你打架,你应该告诉老师。”晓倩耐心地教导女儿。晓倩不禁想起十年前的同学聚会。同学们都在挨个介绍自己的热门专业,每介绍完一个,大家便评说一番。轮到晓倩了,她说自己报的是幼师专业。当时,大家听了…  相似文献   

14.
一 个阳 光 明 媚 的上 午 ,爱 因 斯 坦 刚要 走 出 办 公室 ,助 手过 来 告 诉 他:“ 有 人 想请 你周 末去 作 一次 演讲 ,报 酬 是一 万美 元 。” 爱因 斯 坦没 有丝 毫 犹豫 ,便 一口 回绝 :“我 周末 有 安排 ,没 时间 。 ” “ 难道 您 不能 少给 苏 菲补 一次 课吗 ? ”助手 知道 他 每 个 周末 都 去 给 读初 中 的小 女孩 苏菲 辅 导数 学。 “ 不能 ,我 还想 着 她的 糖果 呢 。”爱 因斯 坦 笑咪 咪地 说 道。 “ 她的 糖 果就 那么 甜 吗?”助手 不 明白 他对 那 个偶 然认 识 的、并 不 知道 她名 字的 小 女 孩 为 …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一定的阅读方法读懂一段话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理解自然段,掌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前提,是理解全篇文章的重要过程。而将自然段分几层是理解自然段的重要方法。读懂一段话的基本要求是:这段话共有几个句子组成;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起来的;这些句子主要讲什么。一般来说,一段话是由若干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关系排列而成的。这若干个句子往往都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分多个层次讲下去。要真正读懂一句话,就应该弄明白每一句话所讲的内容,句与句之间的组合关系。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关…  相似文献   

16.
一、整体把握———通顺关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初步理解往往都是点滴零散的,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雀很可爱;有的说:我知道灰雀不见了,是小男孩把它抓走了;还有的说:我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  相似文献   

17.
哭笑不得     
有人在课桌上刻着:每想你一次星星就落下一滴泪,大海就是这样形成的。下面有人回刻:每想你一次就放一个屁,臭氧层就是这样形成的。(惠阳市第一中学郭楚楚荐) 学生: “我H香蕉,你H什么?”老师:“你说什么?”学生: “我说我爱吃香蕉,你爱吃什么。”老师说: “你再胡说,影响课堂纪律,我就一脚TS你!”  相似文献   

18.
从大纲规定的小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 续性来看,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的,特别是理解自然段的训练。在小语义教6册中,编者安排了“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怎么说就怎么写”、“读懂每个自然段”、“把一段话写清楚”,这4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呢? 自然段是文章在结构上的基本单位,读懂每个自然段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算是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呢?这里有两个标准:①读懂每句话;②搞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懂每个自然段,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唇齿相依     
带一年级的小孩子实在麻烦。“铃……”随着晨读的铃声,我跨进了教室。奇怪,小家伙们一个个看着我,没有一点要读书的意思。我正要下令,小王志呼地站起来:“老师,我没打他,他打我!”他指着旁边的李思远气哼哼地说。“噢!是这样吗?”我一边说一边想:看来今天的首要任务又是“办案”了。李思远也不示弱,把脖子一梗:“我可不是故意的,刚才我摘书包碰了他,又一点也不疼。”随说随比划着。“你咋知道不疼?”“我没用劲当然知道!”“我就疼了!”两个小家伙你一句他一句,谁也不甘示弱。从中我已听出了事情的大概,赶紧插嘴说:“你想让我怎么帮你呢?”…  相似文献   

20.
一、表注释或补充。如: ①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范爱农》)破折号后的内容补充说明句中的“我”②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呐喊〉自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