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它能驱使人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缺少问题意识而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是完全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养成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和途径,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主体性原则。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探究的起点往往源于教师的设计,而真正基于学生的需求,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展开的探究为数不多,所以我觉得探究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以此来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动力、起点,科学探究活动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科学新课程的今天,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是一种怀疑精神,是一种探究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精神。我们的教育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其实,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思维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着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探索——研讨——创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只有提供广阔的问题解决活动的空间,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实现“再创造”,升华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叶平 《中学理科》2007,(7):41-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困惑、疑虑、好奇、怀疑而渴望探究的心理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强调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的生动课堂.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诸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任何学习和研究都是以问题的探究开始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也就有创新的可能。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敢问、善问、勤问。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意识。如何改变长期以来“重单纯的知识灌输而轻传授知识的探究与引导方式,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成了教师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性整合通过主题设计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案例:《住在温州》①师生合作设计主题:家(父母与我“小家”),——家(温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纵观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无一例不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青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淡不上创新。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就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围绕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被称为“问题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将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4.
柏莉 《中学教学参考》2009,(35):104-104
探究教学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也就无从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养成感知化学现象提出问题的习惯,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月红 《辽宁教育》2010,(11):21-22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因此说。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更新,变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胜增 《学周刊C版》2014,(6):105-105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物理学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及创新人才的前沿学科。物理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提出新的见解,也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在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相似文献   

17.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物理学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及创新人才的前沿学科。物理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提出新的见解,也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在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相似文献   

19.
黄广成 《广西教育》2008,(32):46-46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而创新源于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有可能发挥人的创新才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情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刘伟杰 《考试周刊》2010,(28):178-178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问题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