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地区属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后发地区且受生态环境制约程度较高,存在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差距较大、小城镇半城镇化水平虚高以及异地城镇化现象明显等问题。在国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以陕西省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地方性内涵与路径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产城融合、统筹城乡、生态优先、传承文化的内涵本质,提出消化“存量”与扩张“增量”并举、构建开放型新型城镇体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及结合移民搬迁推进城乡一体化等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城镇化路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扶贫移民搬迁呈现向不提供农业用地的非农安置发展的趋势,并因契合新型城镇化而获得快速推进。基于利益相关者等理论,建立了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影响的评估框架。运用该框架对桂西南石山区扶贫搬迁项目的社会影响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移民搬迁特点及目标要求,使其兼具社会公平和效率竞争,并透过目标群体决策和移民资源配给这两项作用机制,对利益相关农户生计、社区治理、生态恢复、减贫等产生重要影响。从减贫角度看,移民搬迁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多维贫困问题,而在各利益相关者中,未能搬迁农户最为贫困但获益最低,需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三农”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如何实施城镇化战略,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城镇化建设,改革相关制度,提高农民素质和走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等方面入手,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和实施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政策,有必要对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进行理论思考,为在实践上积极推动和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有关“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的进一步明确,我省的城镇化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等重大问题也都进一步得到提升与改善;随着上述方面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也增长迅速,本文藉此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改革试点镇是国家为了缓解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土地矛盾而进行的尝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天津实行了以"宅基地换房"为思路的城镇化改革,有效的解决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矛盾壁垒、投融资匮乏等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天津市部分已改革成功的试点镇,力图从规划、资金来源、农民的搬迁安置到实施效果等多个层面的分析,总结新形势下试点镇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于企业由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政策性搬迁而取得的搬迁收入的会计及税务处理,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分别出台了相关规范性规定,本文根据现有规定对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因政策性搬迁所取的搬迁收入的会计、税务处理规定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旧城改造作为一个建设发展的必然途径,是一项民心工程,但是在搬迁过程中,由于电费回收环境不佳,部分用户恶意拖逃电费,供电企业的利益常常受到严重损害,本文通过紧紧围绕“仔心’片区搬迁实例,根据搬迁区域特最及客户用电及缴费情况分析搬迁过程中电费追收存在问题,在确保“客户为中心”基础上有针对性开辰有效电费追收;并对催收结果数据进行梳理,总结电费催收存在问题及未来对策,探索旧城改造规避电费风险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1—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分别构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1—2020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整体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2020年各城市城镇化指数差异显著,其中,经济城镇化子系统对其影响最大,城镇化水平呈现“东西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1—2020年呼包鄂榆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最大,在空间分布上由“低值均衡”向“北高南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城镇搬迁中的就业问题——以万州库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库区城镇搬迁存在严重问题,城镇移民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三峡移民中“难点中的难点”,建立:调整对口支授思路,把帮助三峡库区培育市场、加速流通中心建设,作为全国对口支授三峡工程移民的一项重要任务;紧急调整万州主城搬迁办法,改分散搬迁为整体集中搬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设置“前店后园”、“亦城亦农”的移民安置带和新的城市发展极;按“不让移民吃亏”原则,调整移民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发展,国内一批科研单位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兴建或改造的化学试验基地即将面临废弃搬迁。文章以高校试验基地的搬迁工作为例,总结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宝贵经验,阐述了废弃化学试验基地的风险点和搬迁销爆工作前期规划,分类叙述了不同处理环节的管理办法和应对措施。结合实际操作过程,对搬迁销爆前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为相关的各类实验室、中试车间或生产线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学丽  弓萍 《科教文汇》2014,(32):220-221
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生态文明相关理论,阐述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和动力机制,结合大庆生态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现状,探索两者协调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构建户籍口径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市民人口城镇化率等统计指标,以接近“人的城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标杆,对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传统指标优劣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改进政府政绩评价和城镇化的统计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夏青 《华夏星火》2014,(2):18-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见,“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四化”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互融互包、相互促进。四化中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自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相关保障制度的综合推进。基于现有相关研究资料,本研究重点分析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并针对其现存问题进行归因研究,以期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相关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以旅游引导的城市农村城镇化发展不容乐观。以广西桂林为例,通过对桂林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旅游产业直接相关行业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加以浅析,以求推动旅游引导的桂林新型城镇化得以实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的日益发展,“城市病”问题已逐步成为了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城市病”的重视与治理程度,已经成为影响城镇化能否进一步健康、科学、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要素入手,分析了温州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瓶颈问题,从而为温州今后一段时期的城镇化发展提供理性思考,也为国内诸多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8—2014年西部地区相关数据,从产业结构演变及其与城镇化的耦合度等方面分析其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二三一”型,三次产业支持城镇化发展差异显著,其中,第二产业贡献最为显著,第一产业贡献最弱。从三次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度看,第一产业与城镇化由基本协调变为严重不协调,而第二、三产业与城镇化由基本协调转变为优质协调。基于此,从产业转型升级与特色产业打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华夏星火》2014,(2):12-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发展既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黄志刚  黎洁 《资源科学》2022,44(9):1905-1917
在新阶段中国减贫战略从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的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作为巩固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其对搬迁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亟待研究。本文将风险和社会排斥同时引入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后续扶持政策→生计策略→多维相对贫困”分析框架,并采用形成型结构方程模型对安康市、商洛市和渭南市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总体而言,包括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在内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程度(-0.181)。其中,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可以直接降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0.097),也可以有效改善搬迁农户生计策略进而间接缓解其多维相对贫困(-0.084)。②风险(0.150)和社会排斥(0.088)均会直接导致搬迁农户陷入多维相对贫困,当搬迁农户面临社会排斥和遭遇风险冲击时,就会出现就业困难、收入降低、社会融入困难等状态,从而陷入多维相对贫困。③搬迁后续扶持政策通过改善农户生计策略进而缓解其多维相对贫困的减贫路径会受到社会排斥和风险的制约。其中,在政府通过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改善农户生计策略的过程中,社会排斥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0.160);在搬迁农户通过生计策略转型缓解其多维相对贫困的过程中,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0.096)。未来仍需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顶层设计,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对多维相对贫困治理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