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一型曲线积分,一型曲面积分是Stieltjes积分,并验证了一型曲线积分和一型曲面积分的计算公式就是Stieltjes积分化为Riemann积分的公式。  相似文献   

2.
1914年前后,由Denjoy与Perron提出非绝对积分的复杂概念,发展十分缓慢。直到1958年由著名的英国数学家Henstock提出新的定义形式后,近30年来,数学家们致力于研究非绝对积分的收敛理论。本文就已有的N积分,R积分,L积分及H积分的关系作一简单论述,介绍H积分的广泛性。H积分是现有各种积分的总概括,过去的N积分,R积分,L积分都是H积分的特例。  相似文献   

3.
利用Directly—Riemann积分、Lebesgue积分及Riemann积分的有关性质,得到了Directly—Riemann积分可积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一般Riemann积分(即k-重积分)与Lebesgue积分的关系,证明了:若函数f在有界闭域D属于R^k上Riemann可积,则f在D上Lebesgue可积且积分值相等.作为应用,讨论广义Riemann积分(即瑕积分与无穷限积分)与Lebesgue积分的关系.进而,给出了计算几类Lebesgue积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Riemann积分与Lebesgue积分的不同,简述了两种积分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Lebesgue积分与Riemann积分都是数学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了在Rn上Lebesgue积分与Riemann积分性质和计算方面的比较,进而发现Lebesgue积分与Riemann积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7.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中值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第一类曲线积分和第一类曲面积分中值定理,利用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得出第二类曲线、曲面积分的中值定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Riemann积分、Lebesgue积分与Henstock积分的关系。并在Henstock积分中建立了相应的Newton—Leibniz公式与分部积分公式。  相似文献   

9.
从Riemann积分与Lebesgue积分的定义、性质、积分与极限交换次序及微积分基本定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出Lebesgue积分下的积分中值定理及证明,讨论了Lebesgue积分和Riemann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二者在广义积分方面的比较,说明Lebesgue积分在广义积分方面并不是Riemann积分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积分区域的对称性在定积分,重积分计算中的应用,对每一类积分,先给出对称性用于该类积分的相关结论,再利用此结论求解一些典型的积分,对积分区上的积分计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积分概念来源于实践,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入,而最终又应用它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定积分”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而多元函数积分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多元函数积分类型较多,学习起来容易混淆,所以我们从各积分的概念入手,将各种积分的概念进行研究比较,进而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2.
刘新和 《高教论坛》2003,(3):83-83,94
指出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通用教材《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概率积分的几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给出计算概率积分∫-∞^∞e^x^dx的几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定积分时,总是假定区间为有限区间,并且函数为该区间上的有界函数。如果去掉这两个限制,则得到无穷区间上有界函数的广义积分与有限区间上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一般对这两类广义积分概念的引入缺乏直观性。  相似文献   

15.
在求一元函数积分时,某些被积函数的原函数不是初等函数,不能直接用牛顿—莱不尼兹(Newton-Leibniz)公式求值.本文介绍一种利用二重积分来解决这类问题的求值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比较特殊的概率积分∫_(-∞)~(+∞)e-x2dx=(π/(1/2)),给出了比较复杂的广义概率积分∫_(-∞)~(+∞)ae~(-bx2)dx=a((π/b)~(1/2))(b>0)的几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讨论(L)积分、(IR)积分及(H)积分三者的关系,给出一类(H)可积而非(L)可积的函数.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各种多元积分的计算与相互关系图表,并重点分析了各种多元积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重积分在积分不等式的证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笔者例举了利用重积分证明积分不等式的四种方法,并将这四种方法应用于积分不等式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笔适时抓住教材中的“瑕点”,应用反例教学,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还指出了几本高等数学参考书中关于不定积分、二重积分、曲线积分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