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对李清照晚年词作《永遇乐·元宵》进行赏析,涉及编年、思想感情、艺术手法、影响评价等方面。此词上阙写眼前早春之景,下阙由眼前的元宵节追忆当年汴京城闹元宵的盛况,以今昔对比表达强烈的暮年故园之思。本文重点赏析女词人在宋室南渡后的家国之思。  相似文献   

2.
刘辰翁是最早以评点形式评论庄子的学者,其所著《南华真经点校》从“画”、“味”、“奇”等审美范,畴对庄子文学性进行了欣赏,别开生面,在庄子散文评点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章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的遣词造句、意境创造、生活感受的不同,揭示了词作品跟其他学作品一样与作的生活境遇有密切联系,也体现了词作高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宋代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间词下的两处注脚,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管亚平 《语文天地》2014,(10):18-19
悲愁是李清照词作中常见的情感,但她对这种情感的表达则有着内敛与疏放之别,这内敛与疏放的背后隐藏着词人不同的处境与心境。从《醉花阴》到《声声慢》再到《永遇乐》,深浅不同的悲愁与不同的表达形式,让我们清晰地感知到一颗敏感的心灵在经历人生种种苦难之后的变化。其中别离相思的放肆夸张、坎坷际遇的奔放倾泻、孤苦人生的隐忍克制则是李清照上述词作悲愁情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其中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每位词人的词作选了两首,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创作风格上有异同,现就辛弃疾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江西词派的代表作家。本文从当时的文献资料出发 ,以《须溪词》所涉往来人物为范围 ,考察并梳理了他与邓剡等九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从中既可以看出他对南宋遗民的态度 ,也可以看到他对降元者宽容的一面 ,这对我们准确了解刘辰翁入元前后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宋词的天空格外美丽,可谓群星璀 燦。南宋就有一位著名的豪放派爱国诗人,他与苏东坡并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出 自他笔下的千古传诵的名句。他是谁呢?(生答 >今天,让我们一 起学习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似文献   

9.
千古闲愁酒难浇。楼上旌摇,江上魂招。北固亭与博山道,泪也飘飘,雨也萧萧。何日跃马满弓刀?梦中吹角,醉中翻箫。醒来又见西风叫,归路迢迢,白发昭昭。《一剪梅·素描辛弃疾》中国是诗的国度,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诗歌奇葩。词,这朵开在安定舒适的北宋的温室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的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其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6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下面试比较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相似文献   

11.
词选对女性词人的选录在中国女性词史乃至整个女性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宋人词选中,李清照词备受青睐和关注,但女性词人群体整体上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明代中后期,随着女性词坛的活跃与词选家女性意识的增长,女性词人群体受到关注,出现了第一部女性词选《名媛诗纬初编诗余集》,其编者王端淑关注本朝的女性词创作,并且着意提升女性作家的文学地位,这一演进历程颇堪玩味。  相似文献   

12.
对李清照词的追和与模仿开始出现于南宋时期,至明清时代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从南宋至清代康熙朝,历代词人共有53人追和李清照词达120首之多.通过对这些和韵词作的检索及有关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获知李清照词的名篇佳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也进一步印证和强化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刘辰翁词作中有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咏春词多,对春景春物多有感悟。其咏春词中"春"的意蕴又可分解为三种:一、对春天春景本体的描绘;二、对生命时间的伤逝;三、对故国社稷的哀痛。这三种内蕴组成一个形式上曲折回环、意蕴层面渐次递进的共同体,从而大大提升了刘辰翁咏春词的思想容量并增强了其词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宋诗三论     
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在宋代特定的思想化背景下,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求新求变的风气,表现出迥异于唐代诗歌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境界,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形成了许多流派。就宋诗的发展脉络及宋诗所取得成就的阶段性来看,宋诗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词家创作了许多思想深邃和艺术精湛的作品,主要原因是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因而以写诗填词寻求感情的寄托和心灵的抚慰,宣泄心中的郁闷,补偿自我价值的失落。这也正印证了“诗穷而后工”的道德。  相似文献   

16.
南宋遗民词中的隐士形象,给词体文学的抒情世界和审美意蕴注入了新质,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民族社会的苦难和词人个体命运的不幸,以及他们寻求解脱苦难、摆脱不幸的途径,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的词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表现春思、闺怨为主,怀旧意识已初露端倪.后期词的怀旧情绪较为强烈,内容主要是表现对亡夫的怀念之情和对故国家园的依恋之情.这一创作特点和审美风格的形成与词人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并随着那个时代生活的巨大变迁而进一步深化,最终凝聚成一种意识,即怀旧意识体现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学的新视角研究宋代女性词,发现宋代女性词的传播与接受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互动关系,从传播方式上看,因传播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传播范式:书面文字传播、合乐歌唱传播、题写刻录传播。在接受类型上,宋代女性词在传播过程中,因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传播环境等不同因素,形成的接受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三种:休闲娱乐型接受、审美鉴赏型接受和情感认同型接受。同时,各种传播范式和接受类型之间又存在复合交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传世的李白词,除争议颇大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二词外,另外十五首词中,只有《清平调》三首及《秋风清》为李白所作,余十一首虽为词,但皆系后人托李白之名而传世。《清平调》三首虽属李白的作品,但其是三首“披乐”咏唱的声诗,而非词;《秋风清》在宋蜀刻本《李太白集》中,其题则为《三五七言诗》,亦非词。  相似文献   

20.
宋代巴蜀诗社不多,大概只有八、九个,这些诗社主要分布于宋之成都府及宋之夔州路,其中成都府诗社最多。另外,巴蜀诗社规模皆不大,大多都是由巴蜀本地官员组成。对宋代巴蜀诗社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也许可以为研究宋代巴蜀文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