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计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史的最新阶段。生态文明继承文明史上各个阶段的有益贡献,生态文明也扬弃文明史上各阶段所存在的缺憾。例如要继承原始文明中的“淳朴”,农业文明中的“勤勉”,工业文明中的“进取”,同时也要克服原始文明中的“盲目性”、农业文明中的“依赖性”、工业文明中的“掠夺性”。生态文明的一般标志是“理性、绿色、平衡、和谐”的集合名词。文章共包括了6个部分:引言、时代呼唤生态文明、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哲学内涵、生态文明的历史推动力、生态文明水平的数量模拟。并坚信,生态文明既是人类社会在现阶段的理性选择,也是发展现状的迫切要求 。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伴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同时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这种危机的出现也迫使我们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迫使我们去重新寻求一种新的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动态发展平衡。  相似文献   

3.
技术审美是对于世界的技术理性理解和解释的必要补充和丰富,是对于人的技术理性存在方式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超越。从农业社会的“技艺美”追求、工业社会的“工业美”追求,到生态社会的“生态美”追求,体现出人类技术审美取向的时代内涵演变,带给我们打破现代技术“座架”统治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王琪 《科教文汇》2008,(4):164-164
面对近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和困境,被称为犹太人“三杰之一”的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方法入手,提出了许多解决人类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问题的醒世哲理。其中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质学说为我们认识和解放“人”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用全新的视野探究人内在心理结构、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进人了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时期。综观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一条基本的规律就是: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推动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这部名著中,根据美国进步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关于历史的分期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致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他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依据,指出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物为主的时期;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而文明时代则是以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为基本特征,它的根本标  相似文献   

6.
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文明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紧张、人口爆炸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充分利用工业废渣,保护环境和生态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环境保护目标作出了明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一届“绿色中国”论坛在北京举办。众多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并就本届论坛主题“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作了精彩的发言,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栏,我们选出其中的一些文章,试图表达人类已从工业文明进入到生态文明这一现实,尤其是生态文明与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一届“绿色中国”论坛在北京举办。众多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并就本届论坛主题“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作了精彩的发言,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栏,我们选出其中的一些文章,试图表达人类已从工业文明进入到生态文明这一现实,尤其是生态文明与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环境哲学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一届“绿色中国”论坛在北京举办。众多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并就本届论坛主题“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作了精彩的发言,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栏,我们选出其中的一些文章,试图表达人类已从工业文明进入到生态文明这一现实,尤其是生态文明与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一届“绿色中国”论坛在北京举办。众多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并就本届论坛主题“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作了精彩的发言,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栏,我们选出其中的一些文章,试图表达人类已从工业文明进入到生态文明这一现实,尤其是生态文明与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爆发,人类文明正进入新一轮数智革命,人类如何有效驾驭新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命题。人类最重要的文明命题已经从“人禽之辨”转为“人机之辨”,包括人是否能被机器替代、人多大程度让渡权力、文明发展是否以人类为中心三个子命题,人类对于文明的最大意义在于主体性。从科技至上到科技向善根本在于以道驭器,科技应恢复器的从属地位、处理科技带来的不平等问题,并建构人类对科技的治理体系。面对科技快速进步,要内求于人的德性,以道驭器,推动道德与科技双轮驱动才能真正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经历了自然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的理念也不断更新,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传统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到现在的“能力人”假设发展而来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思路,就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工业文明发展前途的分歧是关于现代性的分歧。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是独断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现代科技就是无限扩张人类征服力的征服性科技。独断理性主义和极端现代主义所形塑的文明就是正在全球扩展的现代工业文明。独断理性主义是站不住脚的,现代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必须走向生态文明,为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促成科技的生态学转向。放弃穷尽自然奥秘的野心而转向理解自然,就是科学的生态学转向。由不断扩张征服力的技术转向调适性技术,就是技术的生态学转向。西方古代的生成性技术和中国古代“赞天地之化育”的农耕技术都是生态文明所需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钟声的敲响,预示着人类社会 已开始由工业经济时代向后工业经济时代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转变。同 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使承载人类生活 的栖息地──地球变得不堪重负,人与环 境的矛盾骤增。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在迎接 新的经济时代到来的同时,不得不深入地 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 动适应到主动适应,从惧怕自然到凌驾于 自然之上的过程。原始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处处受自然界的束缚,盲目地崇拜自然,顺从自然,形成了原始文明意识。随着农业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农业文明意识使…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美感和审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生俱来”,另一类是“与时俱进”的。前者,不论古人和现代人,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之外,在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之前,在“石器时代”就有岩画创作(见《剑桥插图史前艺术史”插图》)就可证明。至于后者,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经济的飞跃发展,工业文明在为我们提升经济总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问题,如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需要新的文明,对小城镇来说,就是加强城镇生态化和生态城镇建设,摆脱“城镇痛”的困扰,提高人民环境质量,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文明在为我们提升经济总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问题,如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需要新的文明,对小城镇来说,就是加强城镇生态化和生态城镇建设,摆脱“城镇痛”的困扰,提高人民环境质量,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大学教育的“生态化”路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现代教育问题,思考未来教育路向,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生态化”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基本路向。所谓大学教育的生态化,是指大学教育将按照生态学见识,致力于优化地解决大学教育过程中“本体自然”发展的时代性矛盾和人类与“体外自然”的对抗性矛盾,以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的大学教育理念,通过对“本体自然”与“体外自然”的适应和超越,推动世界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念 《科教文汇》2007,(1):166-167
二十世纪对中国是重要的历史时期,辛亥革命极其随后的新文化及“五四”运动对以儒家伦理为大经大法的文化体制进行了极大的摧毁。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已然开始建立,但远未完成的历史转型期,传统儒家文化对中国大多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以巴金的作品《寒夜》为例,从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三种关系入手,剖析从传统农耕文明下的家庭伦理道德向现代工业文明中的家庭秩序规范的转型中所出现的矛盾乃至悲剧.  相似文献   

20.
人类古文明代表之一的美洲玛雅文明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催化剂。它从起源到繁荣,再到失落和毁灭,包含着很多奥秘,令人惊奇,令人着迷,催人发现。它是过去的,又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它的神奇力量对人的吸引是永恒的。探究玛雅文明之谜,实现古文明的新发现,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