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一:源于生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生:王赛军。
  师:你们怎么知道我是王赛军的呢?
  生:屏幕上写的(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王赛军)。
  师:除了我,还有很多人叫王赛军这个名字。如果在百度上输入“王赛军”三个字,搜索一下,我们一共可以找到1万多条信息。老师从中挑选了几条,你们能从我给的几条信息中确定,哪一个不是我,哪一个可能是我吗?  相似文献   

2.
好像是做梦,又好像不是。我走到天天向上的舞台中
  心,汪涵、欧弟、钱枫、田源一干嘴功了得的家伙呼啦把我围了起来。汪涵问:你是作家?我说:你说是就是,你说不是就不是。汪涵:怎么能我定呢,你自己怎么给自己下结论?我反问:你能给自己下结论,说自己已超越了世界名嘴迈克·华莱士吗?汪涵:这怎么说来着,算啦,谈下一个话题。你怎么看自己前面成名的作家?我说:比我早成名的,必是我敬仰之人。  相似文献   

3.
早起上班,身后有对中年夫妇和我一路,一直听到他们在细细碎碎地聊天,很有趣。
  男:“一会儿吃包子吧,好不好?”
  女:“好啊。”
  男:“吃肉的还是素的?”
  女:“肉的吧,肉的好吃。”
  男:“那就要两个肉的,素的想吃吗?”
  女:“也有点想吃,你想吗?”
  男:“我也想,一会儿我先去占座,你去买包子。”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知道循环对于环境的作用。
  一、换座位构建循环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换过座位吗?你们是怎么换的?生:可以从第一个同学开始。  相似文献   

5.
尹友胜 《江苏教育》2008,(14):96-96
最近,我阅读了《江苏教育》2007年第11期上发表的由陈进春老师撰写的《“小题”也要“大做”》一文,该文主要谈习题开发,陈老师讲了两点:一是“小题”能“大做”吗?二是“小题”怎样“大做”呢?文章最后是陈老师的思考:“小题大做”要注意些什么?主要写了三点:一是教材中哪些习题需要开发?二是所开发的习题难易度如何把握?三是开发的习题怎样组织学生练习?我认同陈老师的三个注意点。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师:在复习这节课内容之前,我想问久经沙场的孩子们一个问题,咱们初中学习过五种地形类型,还记得吗?
  生: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
  师:很好,我们来看下图(图1)在来认识一下他们,一马平川、广袤无垠的高原,油菜花香遍野的东南丘陵,孕育了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村庄与农田错落相间的华北平原,耸入云端的喜马拉雅山。说到这个喜马拉雅山,我有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喜马拉雅山的珠峰的高度吗?  相似文献   

7.
吕丽峰 《大学生》2013,(13):102-103
完美学生失恋了他并不是我的学生,是老同学亲戚家的孩子。在老朋友的眼中.我这个辅导员就是处理学生疑难杂症的。这个孩子正在备战考研却遭遇失恋,家长担心,朋友担忧,四处求医“问诊”。盯着电话号码,我犹豫再三,如何谈起?能有效吗?我并不是他的辅导员啊!良久,我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你好.我是你叔叔的同学,一名大学辅导员,我们能简单聊聊吗?”  相似文献   

8.
<正>在整本书阅读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尤其是整本书阅读被纳入评价体系后,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比如整本书阅读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吗?如何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成效?以什么来证明学生的阅读力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认为,阅读从来都不是为了参加测验,或是来显示自己学业上的进步的。“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乐趣”“热情”“引人入胜”这些字眼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的作者艾登·钱伯斯则非常注重阅读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和你们共勉的话吗? 生:记得,是“写作能让我们开心,阅读能让我们识广”。 师:对,今天又是老师教你们写作的时候了,开心不?如果开心你就拍拍手好不好? 生:好!(边唱边拍,兴致浓)  相似文献   

10.
刘帆 《八小时以外》2013,(10):24-26
它是必备的玩具
  张同学
  高二学生
  年龄16岁
  《八小时以外》:平日用手机做什么?
  张同学:通讯、玩游戏、看电子书。
  《八小时以外》:平均每天有多长时间使用手机?
  张同学:8个小时。
  《八小时以外》:手机是否方便了生活?
  张同学:必须啊。
  《八小时以外》:手机带来的最方便之处是什么?
  张同学:很多啊,智能手机可以替你做很多事情,比人脑记忆强多了。
  《八小时以外》:手机带来的不便之处是什么?
  张同学:一直要充电,如果忘带了就很惨。
  《八小时以外》:身边的同龄人也在用手机吗?
  张同学:是的。学校里规定上课不让用,我已经被老师没收俩手机了。
  《八小时以外》:没有手机你能活吗?
  张同学:不能吧……那不就和在孤岛上活着一样吗。  相似文献   

11.
董老师,此时此刻,我真的很气愤。今天课间操下来,我与数学课代表到老师办公室去取作业本。XX老师正在那里发火:班上这十几个学生,真是没法教了,分数低得可怜,要多差有多差,这么差还读什么高中啊!瞧XX老师那表情,听他那恨恨的言语,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简直就是不该活在这世上的垃圾。老师,我真的很困惑很烦恼啊。不是说老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吗?不是说学生可以不会但老师不能不教吗?不是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吗?  相似文献   

12.
我姐特别二,简直二到骨子里,求反击求破啊。
  吃柿子
  小时候她就这样!柿子不是要捂熟了才好吃吗?小时候很馋,等不到特别熟的时候我们就想吃。她先咬一口,我很期待地问:“涩吗?”她又咬了一口,一脸陶醉,说:“好甜啊!”  相似文献   

13.
张玉群 《教师博览》2022,(35):50-51
<正>“您如何看待您和学生之间的代沟,您是如何应对这种代沟的?”“每天都做很多学生的情绪垃圾桶,您会不耐烦吗?”“人工智能越来越厉害,老师这个职业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您会不会失业?”……这是一堂职业生涯访谈课中学生们对心理老师这个职业的访谈问题。当我依次回答完学生的问题后,我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在时代发展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生视野可能已经超过老师的今天,如何做不被替代、有价值感的心理老师?我想到了很多关键词:初心、专业、热爱……它们能让我坚守,但它们能让我在时代的浪潮中不被替代吗?直到有一天,看到李政涛老师关于教师好奇心的一段话,我豁然开朗。李老师说:“好奇心是教师创造和教学智慧的源头活水,更是教师精神生活和精神宇宙成长、扩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4.
课前展示:
  学生汇报自己读过哪些童话。
  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都很喜欢童话故事,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童话故事很感人,还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生: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我好像也进入了童话世界,感觉妙极了。  相似文献   

15.
林欣 《少年读者》2008,(5):12-12
一位小学老师来邀请我,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做一场演讲。 我问她:“要谈些什么呢?”那学佛非常虔诚的老师说:“希望培养孩子的美好向往,这种向往不是你最主张的吗?”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作文。
  你是否吃过父母为你烹制的可口饭菜?你是否得到过老师悉心的指点?你是否享受过社会无私的关爱?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办公桌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有一天,我的学生看见这幅字后吃惊地问:“老师,你不是总教育我们要清清楚楚地做事、明明白白地做人吗?你干吗又要‘糊涂’呢?你要是糊涂了,我们还能明白吗?”面对学生这一番连珠炮式的发问  相似文献   

18.
1看一个姑娘写的专栏文章,里面有一句说,妈妈,你给我说过你的童年,我却没有说过我的童年,因为那是你熟悉的,你熟悉吗?
  瞬间被这句话击中,有太多事,我妈妈估计是一直不知道的。
  2手臂摔断的那次,去看医生的时候一直被骂,因为我瞒了一天才讲。其实,不是一天,是三天。
  那天看《爸爸去哪儿》,吴镇宇在里面说,小孩子受伤了要知道回家。
  哗啦一下,眼泪就流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处借香山居士的诗谈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与思考的问题。
  前不久看过一个《沁园春·雪》教学实录。有片段如此:
  生1:上阕写景,诗人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2:有实景、有虚景。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这就为学生说话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说话中,从一个句子开始,到几句话,坚持不懈地训练。记得一次说话课,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位同学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我吃得津津有味。”大家都觉得“津津有味”这个词用得好,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她:“妈妈做的什么饭,能把你津津有味地吃饭的样子给大家介绍得更清楚些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