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从未长久地停顿过,迄今为止的战争,就其军事形态而言,都是绝对战争,进入21世纪,绝对战争正日益为可控性战争所代替,其根本原因在于战争手段的巨大破坏性制约了战争目的的无限性;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制约了绝对战争的爆发与升级;战争的高消耗制约了战争的规模与强度。战争控制包括军备控制、危机控制、冲突控制和局部战争控制诸环节,就战争要素而言,战争控制涉及战争目的、战争手段、战争对象、战争方法、战争时间与战争空间因素的全面控制与全程控制,《孙子兵法》是战争控制的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2.
《春秋左传》中比较完备地保留了春秋时期的大量战争史实。这些翔实的战争记录显示,春秋时期频繁复杂、充满残酷杀戮的战争中却有着一整套与后世迥然不同的战争礼。这些战争礼不仅折射出当时战争不同于后世战争的温情与体恤,而且反映了人们尊王、从礼、敬德、重仁等思想。两千多年前中国战争的原始状况借助于战争礼得以真实展现。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十分强调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他认为战争是有规律的、可知的,战争规律有一般战争规律和特殊战争规律,应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研究战争规律,研究战争的目的在于应用规律指导战争。毛泽东研究战争规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科学研究和认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闫栋栋 《孩子天地》2016,(6):267-268
唐朝建立之后,逐步与朝鲜半岛三国建立了宗藩关系。但高句丽在权臣盖苏文的专政下,一再破坏这种宗藩关系,攻伐新罗。于是,唐和新罗开始联合打击高句丽及百济,而学术领域有关这场战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战争性质、战争原因、战争影响等方面。本文将从战争前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影响,和战争的性质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生存和发展,由此引发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并且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的胜败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策略、将帅才德密切相关,德、义、礼、信成为评判战争正义与否的依据。《左传》重视战争的战略战术,讲究策略。《左传》既是丰富战争实例的荟萃,也对战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地方战争文化是基于地方意识的战争表达方式,是地域背景的战争情感、观念、行为的文化表达,是战争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战争文化研究在在战争文化研究的学科平台建设、学科视野开阔、研究领域拓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军阀时期"--1916年至1928年--中国红十字会本着博爱襟怀,继续着救伤恤难的人道主义事业,在讨袁之役、护法战争、直皖战争、粤桂战争、直奉战争、江浙战争、奉浙战争等兵灾中进行广泛救护,克尽其职,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战争诗词与毛泽东军事思想、战争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其战争观念的艺术阐释。毛泽东战争诗学内容丰富,既有革命理想的诗性总结,又有对战争诗词创作的精辟概括。对毛泽东战争诗词的研究和构建毛泽东战争诗学体系,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诗学的内蕴。  相似文献   

9.
王轶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45-49,62
《诗经》战争诗是指《诗经》中以参与战争的士卒将领(包括君王)为表现主体,歌咏、抒写他们在战争生涯中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的诗。根据《诗经》战争诗的抒情内容及其表现风貌上的不同特征,本文将《诗经》战争诗分为四个类型:缅怀、赞诵祖先诛锄暴政、建立新朝的武功的“颂歌型”战争诗;表现天子、诸侯、将帅士卒在平定叛乱、抵御入侵、扶弱抗暴等正义之战中的情感体验的“军歌型”战争诗:表现战争给士卒将领带来的忧思祸难和常年战争中的哀伤之情的“悲歌型”战争诗;表达嘲讽、批判之情的“批判型”战争诗。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信息发生的画面和现场音得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在伊拉克战争中,传媒成为战争的先行者,传媒战成为战争中的亮点。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中,传媒悄然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由战争的观察者、记录者变成战争的参与者和协助者。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长河中,战争一直就是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学主题。但在当今和平年代,如何从新的文化视角和理论维度去重新审视战争文学显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推动当代战争文学的主题研讨,促进战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和发展,2013年7月,在湖南怀化召开了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9届年会暨“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近18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和平文化理论与战争文学叙事、战争文学整体研究、战争与人性以及日本的战争文学、台湾的战争文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轶 《学语文》2010,(1):27-28
《诗经》战争诗研究的缺陷之一,就是尚未形成对。《诗经》战争诗。科学、统一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最普遍的观点是将《诗经》战争诗简单地定义为。以战争为题材的诗”。赵沛霖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曾说:“所谓战争诗又可称为战事歌、武勋诗.是指那些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展开叙写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任兴科  苏凤 《现代语文》2007,(10):30-31
从陈寿的《三国志》、民间的三国故事,到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虚构、想象的民间再创作过程。《三国演义》不是为写战争而写战争,而是更着重战争氛围的渲染、战争过程的表现,用小说的细腻和深刻,以戏剧的夸张和幽默,对战争场景、战略谋略、战争氛围、敌友变化以及战争人物进行了戏剧化的再现,从而达到了让读者对战争题材多元感悟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面对使民族结怨、国家受损、人民受难的边塞战争,唐代诗人对战争的理性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们冷静思考战争的价值和意义,探讨战争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负面影响,引导人们更清醒地认识战争的实质,进而谴责批判穷兵黩武的战争,从中反映出唐代诗人成熟而理智的战争态度。  相似文献   

15.
段寒冰老师在《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性质还是实力?》(《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笔者不能苟同。笔者认为,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并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革命战争的进步目的、掠夺性战争的反动目的、统治阶级借助战争转嫁危机的险恶目的。列宁高度关注战争的政治目的,区分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不同目的。斯大林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捍卫民族生存"的正义目的,正义战争目的对于士兵的道德有激励作用。毛泽东特别注重战争的政治目的,剖析了革命战争及帝国主义战争的政治目的,揭示了战争的军事目的,探究了战争的军事目的与政治目的的相互关系,阐明了战争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阅读》2007,(1):51-51
战争是整个人类的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滋生和蔓延的。在整个地球上,战争此起彼伏,规模或大或小,时间或长或短,几乎天天都在发生。世界古代与近代发生的战争,如希波战争、希腊内战、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拿破仑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等等,这些名的战争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远都是空前的,同时战争中的军事思想、兵器(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对以后的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编按]  相似文献   

18.
战争文学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规避性诗学指在战争文学创作中作家出于自身条件以及创作意图等的考虑有意识地回避战争中的某些方面不予以正面的直接的表现,而从侧面予以间接的有限的表现,把避而不正面不直接表现的情形留给接受者去想象、去补充、去丰富。战争文学中的规避性表现为规避战争中的流血牺牲死亡,规避战争中的战场场面,规避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规避战争中的拼搏冲杀,添加文化及生活元素,甚至规避文学的特,陡与艺术手法。规避性战争文学可以收到同样甚至胜于战争文学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和平与战乱共处、冲突与交往并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几次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对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具有一定的挑战,科学认识这三次战争的深刻根源就成为当代理论者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20.
对于俾斯麦在1864—1871年先后组织和发动的“三次战争”: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和德法战争,不应贬之为“王朝战争”。总的来说,俾斯麦“三次战争”的性质,是进步的、民族解放的、革命的战争,对德国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